什么都会的仁王君_作者:拿铁不加冰(375)

  这样的毛利于他而言是陌生的。

  他更熟悉的始终是小个子的活泼的毛利,像是球场上跳动的红色小鸟一样,灵巧又快活。

  但现在的毛利长高了,动作没有以前那么轻快,反而显得沉稳。对比赛的掌控,对球场的阅读能力倒是一直很出色。然而身体条件的改变所带来的打法上的改变,和进一步将摔跤格斗技巧融入进网球给人带来的冲击感。

  曾经的毛利的映像反而成了误导平善之的东西。

  甚至还误导了三津谷。

  “所以你提供的资料基本全是错的。”三津谷平静道。

  语气里没有责怪的意思。

  平善之有些尴尬地摸了摸自己的帽子:“我也没想到他又长高了这么多……”

  所有的改变都是依托于身体条件而产生的。长高了以后,臂展会影响回球范围,继而影响回球时的选择。同时,杠杆效应下的距离和力量也会发生改变,击球的习惯也会产生对应的变化。

  而毛利甚至是在小半个月之内迅速改变的。

  当然,三津谷认为身体变化并不是问题。

  “莲二也长高了很多。”三津谷说,“但我依然算的很准。”

  平善之语塞。

  他看着三津谷,挑了挑眉:“那你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比赛陷入苦战。

  平善之在比赛中几乎起不到作用,但相对应的柳也被克制得很严重。

  虽然三津谷没有说原因,但柳渐渐明白了为什么。

  太像了,他的打法。

  他的数据网球是完完全全从三津谷这里学来的,自己也是严格按照三津谷的理论在不断提高,不断学习的。这造成的结果就是,三津谷的数据网球走在他的前面。

  他正在走的路,是三津谷已经走过的路。

  因此他会做出的选择,会更青睐的判断,也是三津谷的“经验谈”。

  原来如此,太依赖于数据本身了吗?

  但如果抛弃数据,那自己打的还是数据网球吗?

  柳陷入了两难的困扰中。

  这是每个打数据网球的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三津谷看着柳,在心里说,莲二,跨过去,想清楚,认清数据的意义。数据只会是为个人而服务的。数据网球选手永远不能被数据左右。

  比分交替上涨着,一直到高中生组合迎来了他们的赛点。

  6-5,只要赢了就能够获得胜利。

  此时柳已经做了许多次尝试了。

  他当然不会试图完全丢掉数据。

  他目前为止所有的网球打法都建立在数据网球的基础上,如果完全抛弃数据,那不就完全抛弃了自我吗?而换个角度思考,刻意反向行动,完全否定自己的数据,其实是落入了误区。那和完全按照数据行动也没有太大的区别——数据说我要往左,在这个前提下刻意往右,不也是利用了数据吗?

  压力让柳从一团乱麻的思绪中抓到了灵感。

  他发现了三津谷是怎么做的。

  同样的数据会衍生出无数种结果,并不是只信任正确率最高的那个结果,而是将所有的结果都考虑在内。

  是数据网络的分散和数据的无限衍生。

  这是很大的计算量。

  如果自己也这么做,能做到吗?

  不,如果那样的话,他不是又走在了三津谷已经走过的道路上吗?

  永远亦步亦趋,就不会有超过亚玖斗哥哥的机会了!

  他抓住的那一点灵光是什么呢?

  数据上的,和建模上的……

  他想起仁王的做法。

  在这种时候想起仁王真的很荒谬,但立海大里勉强能和他交流数据资料的只有仁王一个,两个人还经常互相打嘴仗,再评论对方的信息渠道。

  在柳眼里,虽然仁王从始至终都否认自己是数据网球的选手,也确实不是,但仁王实实在在利用了数据。

  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继而建模,然后先预想一个可能的反应,再用精神力和行动的误导去挤压对手的行动空间,让对手无论愿意或者不愿意都照着最初的预演进行下去。

  那家伙还玩笑一样说,“加入无我境界一起用,就是才华横溢的极限了。所谓三大极限,很难吗?”

  分明除了才华横溢和千锤百炼,那家伙根本都还不知道要怎么进入天衣无缝的极限。

  他自然与仁王是完全不同的打法,但他可以参考仁王的做法。

  数据是工具,模型是千变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