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十四的奋斗史_作者:初吻江湖(153)

2021-10-07 初吻江湖 架空

  不然也不会跟他一个七岁的孩子过不去。

  兄弟俩说了半晌的话,天完全黑了下来,四福晋派人给他们俩送了宵夜,一人一碗的汤面,小厨房现做的,汤多面少,还有好几块牛肉片儿。

  小十四也有些饿了,端起碗来吃的稀里哗啦且不说,连汤都喝了个干净,吃完一抹嘴:“还是嫂子心疼我,知道在那边吃不饱。”

  “七分饱养生。”四阿哥抿嘴:“以后这种话不要乱说。”

  “知道了,哥,天晚了,我回去了,你也去后头看看嫂子吧,替我问好,我就不去了。”后院毕竟是人家的内宅,这么晚了他就不去打扰了。

  “行。”四阿哥让人给他掌灯,看着他被二十多个人护着,慢悠悠的走了,才转身,去了后院,找的福晋。

  小十四熘熘达达的回到了自己的阿哥所,洗洗就睡了,第二天他倒是睡了个好觉,可是依然被挖起来,收拾妥当之后去了尚书房。

  自从小十四喷血弄走了梁生之后,同学们对于十四阿哥就敬而远之,当他是易碎的玻璃娃娃一样的看待。

  不过也真心佩服他,能把自己气吐血了,这得多大的气性啊?

  身边的人也把照顾十四阿哥当成己任,对他越发的体贴了,不过小十三的哈哈珠子里头有个包打听,趁着先生还没来,凑到俩阿哥爷跟前:“两位小主子,听说尚书房又要换老师了。”

  “怎么回事儿?”小十三皱眉:“这个才来多久?”

  “听说是翰林院要重新拟定各类书籍的断句,先生们都想去参与此项盛事。”

  “所以就不想来尚书房耽误时间了?”小十四没想到这个时代的文人这么喜欢修书。

  “比起勘定圣人之言,尚书房的确不那么重要了。”小十三却看的很清楚:“那么,还有人来教课吗?”

  “肯定有的,就是不知道是什么人了。”

  结果今日自习,没有老师来。

  第二天才知道,翰林们都去校订书籍断句,没人乐意耽误如此盛事,最后没办法,大家轮流来尚书房执勤,给孩子们上课,至于上课的品质,那就看孩子们的悟性了。

  先生们走马灯一样的换,刚出了正月,康熙要去畅春园,结果不等小十四撒泼打滚的想跟着去园子里,蒙古那边就来了消息。

  年前康熙南巡回来,就曾经密谕科尔沁土谢图亲王沙津遣人详约噶尔丹。

  去年冬月里,葛丹率兵六千人,沿克鲁伦河而下,至河源处屯聚,于巴彦乌兰肆掠牲畜,并扬言“借俄罗斯鸟枪兵六万将大举内犯漠南”。

  今年的战报上来,可把康熙气坏了,这是明目张胆的造反啊。

  于是康熙决定三征葛丹。

  这跟小十四没啥关系,但是康熙要御驾亲征,国事交给了太子爷这位储君,带走了大阿哥跟五阿哥。

  留下三阿哥,任命他住持断句事宜。

  留下四阿哥,辅佐太子爷监国。

  康熙带了三十万大军,加上皇驾仪仗,起码四十万人,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小十四太小,只在干清门那里,跟十三一起给他们的皇阿玛送行,但是隔着挺远,没说上话,看来康熙是气坏了,葛丹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大清的权威,这让康熙怎么能忍受?

  且头两次都是灰头土脸的回来,葛丹虽然败了,可没弄死他,总在那里蹦来跳去的惹人厌。

  送走了康熙之后,小十四美了!

  因为皇帝走了,就不用叫大起儿了,太子爷没有叫大起儿的权力。

  也不用上朝御门听政,去尚书房的时间也比旁人晚了一个时辰,每日五点起床,七点上学,这才是正常的上学时间好么。

  就是每日的先生换得勤快,还没有假期。

  倒是养在德妃那里的小十五,已经会翻身,还会像小乌龟一样的爬动几下,小婴儿长得都很可爱,尤其是白白嫩嫩的小十五,长相上随了王嫔多一些,自打十五阿哥养在了德妃的永和宫,她就老实了。

  别说对十四阿哥甩脸子,就是对着永和宫的总管太监都是笑脸相迎。

  康熙对她的兴趣也就那样了,不过半个月后,王嫔又被诊出怀了身孕。

  算是宫里头一个不大不小的喜事儿了,皇太后给康熙的家书里写了此事,还跟康熙说了小十四。

  康熙不在宫里头,小十四感觉自己自由多了,经常跑去慈宁宫,跟皇太后她老人家凑到一起,这祖孙俩关系越处越好,还有五福晋,也是市场来看皇太后的,五阿哥不在,她必须替五阿哥尽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