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十四的奋斗史_作者:初吻江湖(25)

2021-10-07 初吻江湖 架空

  只是十二阿哥因为是苏麻喇姑养在慈宁宫的皇子,基本上除却新年大宴之外,根本没有机会见到。

  所以小十四也没说错,的确是不常见。

  十二阿哥叫胤。

  比小十四大一岁。

  可是小十四现在才四岁,他说德妃牵挂十一阿哥的健康,那肯定就是了。

  这让康熙很是意外的看向德妃:“你有心了。”

  “瞧皇上说的,十一阿哥的事情,这满宫的人谁不知道啊?宜妃整日里想方设法的找方子,我们都看在眼里,那么小的一个娃娃,乖乖巧巧的坐着喝药,臣妾这心里……一看到他,就想起六阿哥,都是做额娘的人。”德妃立刻就很顺利的接了话题:“这孩子是额娘身上掉下去的一块肉啊。”

  听的四阿哥眼泪汪汪。

  作者闲话:

  江湖有话要说:这是江湖的切身之痛!荔枝虽然甜,但是不能多吃!

第012章 莫名其妙的宜妃

  更新时间:21-06-21 10:01

  康熙在永和宫笑的声音最大,感慨也最多。

  四儿子跟小十三小十四关系好,他也看到了这样兄友弟恭的场面。

  德妃是个好女子。

  走的时候,康熙带走了德妃给他做的络子,随后回到乾清宫,他赏了德妃二十匹进贡来的绸缎,一百两金子以及一套绿宝石的头面。

  赏了四阿哥一套笔墨纸砚。

  赏了十三阿哥一套小弓箭。

  赏了十四阿哥一盘萨其马。

  不过后来康熙听说十三阿哥跟十四阿哥一起玩那个小弓箭,十四阿哥则是跟十三阿哥一起分享了那盘萨其马,嗯,没给四阿哥。

  又笑了一阵子。

  宫里的消息传的很快,都知道德妃那里又得了万岁爷的意。

  可让人奇怪的是,随后康熙又赏了宜妃!

  他赏给宜妃的是一个翡翠药师琉璃佛,两个专门擅长小儿科的御医,以及御药房可以提供给御医配药,用来治疗十一阿哥的病。

  另外,他还赏了十一阿哥,给的是一把象牙做成的小刀,虽然是孩子的玩具,但是材料可是象牙,做工也好。

  在宫里这都是重赏了。

  赏的宜妃谢恩之后莫名其妙,她跟德妃的感情可不是多好。

  宜妃可是郭络罗氏正儿八经嫡出的大小姐,德妃是什么人?

  她是乌雅氏嫡出的二小姐,不是嫡支嫡脉,出身只是一个七品协管的家庭,乌雅氏也不是什么满族大姓,只是乌拉那拉氏的旁支而已。

  乌雅氏以前是乌拉那拉氏家的包衣奴才,古代讲究主仆一家,乌拉那拉氏和乌雅氏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乌拉那拉氏的荣光也是乌雅氏的荣光。

  德妃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包衣人家的女孩子,送进宫里头来伺候人的宫女出身。

  包衣人家是干什么的?

  包衣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满洲实录》。

  最初的起源是女真部族的下层成员、统治家族收养、接纳的非血缘关系的家族、氏族成员和部分外戚族众等,是最早的奴隶改编而来。

  如内府完颜氏就曾因与清太祖努尔哈赤有姻亲关系而被编入包衣。

  此外,还有许多追随清太祖起兵之勋戚都隶属于包衣,八旗定制后也未有变更。

  他们与统治家族结成的特殊关系,使得他们成为了最获信赖,也是最忠诚的家臣、家仆、得力助手,甚至是主人的朋友。

  随着努尔哈赤家族势力的不断扩大,包衣的来源也日益复杂。

  从之前的来源又拓展至战俘、契约奴仆和获罪之人,可见包衣的出身不拘是什么,总归在其他人眼里,都是下等人。

  此后,以他们作为主体的包衣成员身份也日渐稳定,开始以一个奴仆阶层的形象出现。

  上三旗包衣有自己的户籍,属于正户,其地位属于正身旗人之列。由他们所组成的服务于皇室的机构……内务府平衡了宦官在宫内的权力,降低了宦官专权的可能性。下五旗包衣中也有一部分拥有自己的户籍,另一部分则依附于主家户口之内。

  隶属于包衣旗籍之人,除后妃家族抬旗、立战功、为官表现优异、罪案平反等缘故外,其身份是世代固定的,所生子女曰家生子,再生为二辈奴、三辈奴等,世代为主家服务,说白了,这是个奴才秧子。

  代数越多越受主家信任,地位也较高,并掌管重要事务。

  清朝入关之后,包衣可以更广泛地参加科举,由此进入仕途;还可以备选甲兵,组成各个种类的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