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菜园子大,晒大酱的酱缸上百个,据说最大的酱菜园子有五百个大缸。
还有一个专门做豆腐的豆腐坊,只供他们酱菜园子做酱菜用,豆浆都是便宜卖给那些起早贪黑的小贩们,反正他们自家喝不完,留着还会坏掉。
更有一些养牲口的来这里买豆浆,回去喂牲口喝,这东西便宜,还养人壮牲口。
周围的人得了实惠,也不介意这酱菜园子的臭豆腐味儿不好了。
何况他们也有人吃臭豆腐呢。
酱菜园子有个门脸儿,专门卖酱菜的,后头有个大厅,是给客人们歇脚用的地方,大厅后头是个天井,过了天井是个三间正房带一熘儿七八间厢房。
这是主人家自己住的地方,以及伙计们的住处。
三间正房一间是客厅,东边是卧室西边是账房。
开了三个门,三间正房都不通的,这也起到了极大地私密性。
请到了客厅之后,王毅才道:“其实这家酱菜园子是家父所创,只是老父年迈,故而由在下经营,家父也是举人出身,只是会试没考过,年岁大了就就捐了个官身,在家中荣养,家里就在后头的村子里。”
没有官身是压不住这买卖的,而且京城郊外的村子,那也是繁华地段,不比一般的城镇差多少。
王家大宅还是很有名望的地方。
“哦?”十四阿哥想了想:“能见一见老大人么?”
康熙早年间的进士,其实都没有得到重用,因为那个时候很多人都是辅政大臣们的心腹门人。
即便是有三五个清白的,也是才学不足之辈,是被塞进来滥竽充数的,何况满人当时并不重视汉人的科举制度。
所以不得晋身的举人比比皆是。
不过人家到底年纪大了,十四阿哥是个尊老爱幼的好孩子。
“那请小少爷稍候。”王毅看出来了,那少爷旁边的小厮,恐怕不简单。
袍角离地三尺,鞋子比平常高了一寸,白鞋帮子青缎面,宫里头的奴才才会这么穿。
八个蒙古侍卫们虽然没开口,但是他们长相粗犷,性格彪悍,只有大户人家才养得起这样的蒙古好汉。
这些人不仅要顿顿吃肉才能保证战斗力,另外就是他们的装备,刀、匕首和皮甲,还有他们骑的马。
马上虽然没有记号,但是马匹的好赖他还是能看出来的,四肢健壮,马头高昂。
马鞍子外表简朴,却都是好皮子削制的。
这一身行动就很值钱了。
所以他不敢怠慢,派人去请老父亲来一趟,另外自己陪着这位小爷去了晾晒场。
酱菜园子的晾晒上,上百个大缸排开还是很有气势的,一股股酱香很浓郁,就是比较招苍蝇。
这会儿正好是夏天最热的时候,同时也是大酱发酵的时候。
没办法,这个时代的卫生不合格,更没有什么无菌车间。
看的十四阿哥直皱眉:“这里卫生打扫一下,太脏了,做出来的东西放的时间长了容易坏掉。”
“是,是!”王毅直擦汗。
见太阳上来了,天气热了,十四阿哥就回到了客厅等人。
不一会儿,一辆小马车就到了院门口,下来一个青年汉子,扶着一位老人家进来了。
老人有点微胖的样子,一脸的和蔼气息,穿着丝绸的褂子,拄着一根小拐棍儿。
留着花白的胡须,看起来年纪很大了。
“小公子,这位就是我父亲,王致和。”王毅起身扶着老爷子坐下。
“是这位小公子要见老朽啊?”王致和一辈子在京城摸爬滚打,顿时就看出来十四爷来历不凡了。
“是,小……咳咳,晚……那个,爷想问一问,你这酱菜园子,怎么干起来的?卖不卖?”十四阿哥一连换了三个自称。
他本来想自称“小子”的,这是最合适的一种,但是他要跟人谈买卖,这身份就瞒不住了。
自称晚辈?他怕对方受不起。
只好自称爷来着,但是又有点别扭,对方毕竟是个老人家。
“这酱菜园子啊,还是老朽落魄时候,维持生计的东西呢!”王致和老爷子不仅陷入了回忆。
十四阿哥才知道,王致和原本是安徽省宁国府太平县仙源的举人,康熙八年的时候,他进京赶考落第,受盘缠所困,滞留京城。
顺带说一下,十四阿哥觉得他也挺倒霉的,这个时间段正是他皇阿玛成婚不久,跟朝臣们和太皇太后争夺政权的敏感时期。
那个时候受到牵连的人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