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十四的奋斗史_作者:初吻江湖(307)

2021-10-07 初吻江湖 架空

  “就当我提前投资你这个人才了。”十四阿哥笑了笑:“京城居,大不易,你有了这点收入,就有了安身立命的资本,你家里的情况爷都清楚,这次来人恐怕带了点钱给你,但是没有多少吧?不够你花销的,你妹妹来了恐怕也不会带多少钱,到时候你就得跟家里头求援,你家里那位二娘可就有辖制你的理由了。”

  至于年遐龄,他不信年遐龄会不知道这个事儿。

  只不过是不想管而已。

  毕竟他的官职也差不多要到头了。

  一个要退休致仕的人,对次子也没什么感情,那位二娘没见过,但是光看这行事,就知道是个头发长见识短的妇道人家。

  历史上,年遐龄就两个嫡子,一个嫡女的记载,没有其他庶子女。

  也不知道是没有记载,还是给忘了?或者是干脆就没有。

  十四阿哥给年羹尧的是他那火锅连锁店的半成干股,这半成干股足够让年羹尧不靠家里头,而趟出来一条康庄大道。

  “那也太厚重了。”年羹尧可是知道,那喜来顺火锅连锁,半成干股就要一万两银子,听说干股有一百股之多,那可是二百万两银子呢。

  也不是没人想加进去,但是十四阿哥开出了天价,十万两黄金一分干股,一成就要一百万两黄金!

  就算是有人想要跟皇帝一起赚点钱,也花不起这天价加入进去。

  花得起的更不敢了,财不露白啊,皇帝要是知道你买得起这干股,那你家里还不得“富可敌国”啊。

  这四个字,一般人承担不起。

  看看明朝的沈万三,最后还不是被老朱一个放牛娃出身的皇帝给收拾了。

  万贯家财都给你充公啦!

  年羹尧眼热不假,但是没想过自己拥有。

  “不厚重,以后你的开销大,记得,千万别去户部借银子。”十四阿哥正色道:“没钱了宁愿来找爷接济,知道吗?”

  年羹尧想了想:“学生还是去借一点吧,一点不借不合群,借的太多学生怕还不起,一年就借二百两,在京城马马虎虎够煳口。”

  “那也好,记得,不可超过千两。”十四阿哥叹了口气:“到时候……你可得想好了。”

  “学生想好了,学生想要投入您的门下。”年羹尧鼓足勇气,想要投入十四贝勒的门下。

  成为十四阿哥的门人。

  在封建时代,最早的门人又称门生,指求取知识学问的学子与学生,或者是受到有知识与德望的人家与学术界长者授业之人的称唿。

  后来就泛指学生与弟子的意思。

  不过几经变迁,到了清朝更是变味儿了。

  “门生”与“师长”的关系,就是师承授受的学问关系,不与政治沾边,这可能与避免文字狱有关。

  不过,清朝比较特殊,本身是少数民族,加上那半奴隶制的传统,一些想升官发财的人向官僚统治阶级投献“门生帖子”的情况,还是屡见不鲜。

  成为门人就会打上某个大人物或者某个势力的印记,这事有好有坏。

  坏处是一旦这个人或者势力失势,不管你是否在其中是重要的人物或者重要的事情,你都会受到牵连,轻则贬官,很难再升官发财;重则抄家流放,甚至是成为替罪羊。

  好处自然也大得很,拧成一股绳,朝中有人好办事啊!

  升官发财都是小意思,有了什么劫难,大家同舟共济。

  一些小事也能很快被摆平,甚至还不耽误前途。

  更有满族官员,犯了错误,罪减一等,且死罪可免,一般都不会被杀头,最多是撵回盛京老家屯田去。

  起码命是保住了。

  而年羹尧爹不疼,也没有娘爱,家里头还有个大哥,他不给自己找个出路,可怎么过呢?

  “爷没有任何势力,也不打算组建任何势力。”十四阿哥却摇了摇头:“你要是有心,就在三年后,投入我哥的门下吧,他知人善用。”

  “雍郡王?”年羹尧一愣,他可从来没有想过,去投雍郡王,满朝文武都知道,连他这个新进士都有所耳闻,四阿哥的铁面无私是出了名的,不好说话的很。

  “你放心,我个可是个明白人。”十四阿哥甚至伸手拍了拍年羹尧的肩膀:“保证你跟对主子。”

  年羹尧低头,看了看那只收回去的手:“家里来了消息,说大哥年希尧投入了八贝勒的门下。”

  “爷知道啊!”十四阿哥点头:“他在云南那里给八贝勒大开方便之门,让九贝子的门下奴才做香料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