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是八阿哥的门人,弟弟十四阿哥那一块的,妹妹却嫁给了雍郡王做侧福晋。
他爹又是明相的人……尽管明相闭门不出,可势力还在。
这么一算,好么,一家才几口人啊?各站一个势力……。
年氏顺顺当当的进了雍郡王府,侧福晋当的还算可以,四福晋对年氏也很客气和照顾。
因为十四弟弟跟她说了,年遐龄已经上了折子告老还乡,他的确是年纪大了。
四川那个地方又闷热潮湿。
其实年遐龄真的是要告老还乡,致仕吗?
才不是呢!
他年纪大了,越发的贪恋权势,大儿子又成绩不俗,谁知道小女儿会入雍郡王府啊!
成了侧福晋,那可是仅次于福晋的存在啊!
虽然没有册封侧妃,但是万一呢?万一成了侧妃……万岁爷到底是什么意思,远在四川的年遐龄也摸不清楚情况。
他只是年纪大了,想以此为借口,以退为进。
上了一道退休致仕的折子,第一呢,是探探路;第二则是看看万岁爷的意思。
因为一般退休致仕,都是要上三道折子的,朝廷再三挽留,表示对大臣的重视之意。
年遐龄的打算是一年上一道折子,要是事不可为,起码还有三年的时间。
结构他这寒冬腊月上的折子,从四川千里迢迢的入了京,康熙在封笔过年之前,就给他批复了:同意!
同意他告老致仕,且赏他官高一级致仕。
当天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年希尧顿时一阵头晕:“父亲怎么能上这样的折子!”
他在京中只是个小官而已,二弟倒是过了年要回来了,妹子也是侧福晋了。
要知道为了妹子成为侧福晋,他们家几乎拿出了最好的东西当嫁妆,让她四川总督嫡亲女儿的面子好看,结果现在父亲致仕了,那还有什么指望?
要是致仕之后再出嫁,那嫁妆根本不一样!
十四阿哥知道此事之后,就去雍郡王府串门了。
告诉了四福晋:“嫂子,这下子你放心了吧?年家其实就年羹尧跟年氏算是个好的,年遐龄老了,出了昏招,年羹尧更是妄作聪明。”
“年氏倒是不错,进了府里也是规规矩矩的,她娘家……算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跟她也没有多大关系。”四福晋彻底松了口气。
年氏给她的威胁感还是很大的,年氏年轻,漂亮,知书达理。
又是钦赐的侧福晋,这府里头,李氏对侧福晋之位虎视眈眈,可是她还没当上侧福晋呢,年氏先嫁了进来,成了侧福晋。
这要是生了孩子,还不得提成侧妃啊?
四福晋怎么着,也会担心一下的,其他女人就更别提了。
如今年氏的父亲告老致仕,也是个好事儿,娘家不那么强大,年氏也会多乖巧几年吧。
十四阿哥走了之后,四福晋想了想,亲自去了年氏的东小院,这里是单独给年氏住的地方,其他女人都在西跨院那里。
她跟年氏说了她父亲告老致仕的事情,年氏却反应平平,看四福晋担忧的眼神,年氏笑了笑:“妾身在娘家的时候,虽然衣食无忧,但是二娘对妾身并不怎么上心,父亲一门心思的往上爬,就更跟妾身没话可说了。”
其实她这么说都是客气的,要不是二哥年羹尧时刻惦记着,她在后院指不定被磋磨成什么样子呢。
二娘还想将她许配个富商,能换的不少彩礼钱。
可惜,二娘到底出身不高,不懂在旗的规矩,不知道在旗人家的女孩儿,是必须要选秀的!
四福晋看她这样,知道心里是对娘家有意见的,她听十四弟弟说过,年氏跟年羹尧在年家过得并不太好。
年氏入府的时候,看着嫁妆丰厚,那也要看跟谁对比。
不过这样也好,年氏终究是侧福晋,背景太强硬了也不好。
四福晋走了之后,年氏的贴身丫鬟红霞就高兴了:“主子,你听到了吗?老爷再也不是官员了。”
“是啊,他再也不是官员了,那就行了,二娘在家折腾去吧!”年氏轻笑出声:“我终于是离开了那个火坑,二哥也再不用顾忌。”
“二少爷要回来了吧?这都一年了。”红霞还掰着手指头算:“妻孝也该差不多了。”
“不够呢,过了年,再过了二月,他就差不多了。”年氏也希望看到二哥,她跟二哥才是一奶同胞,她出嫁,二哥没来,只派人送了三千两银子给她做压箱底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