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朝廷怕嫁去蒙古的女孩子身子弱,一般都是二十之后才扶蒙。
最少也得十八年后。
太子爷都年过三十了啊,当了三十年的太子!
简直古今少见,皇阿玛的身体很硬朗,如今还能生孩子。
而他呢,三十多岁了,人生三十而立,他这个太子还要当多久?
康熙有点失望,这不是他想要的嫡孙,但是他没有表现出来:“母女平安就好,来人啊,赏小格格……。”
康熙身为公爹,没有赏赐太子妃,那是皇太后的事情。
他只管赏赐小格格,那是他的嫡出孙女儿,以后身份高贵。
但是太子爷心里可不这么想,皇阿玛的冷淡,让太子爷十分不舒服。
夜晚,太子爷的帐篷亮了一夜的灯火,进出了好几个人影儿,周围都是太子的侍卫把守。
康熙仿佛对太子爷的动作,没什么察觉。
甚至康熙的万寿,都是在这里过的,十四阿哥在七星湖里头抓到了两条鱼,还挑了个小羊杀了,熬了羊汤加鱼汤,凑了个“鲜”汤出来,给康熙做了一窝丝的热汤面。
切了牛肉,放了蘑菇和葱花香菜碎。
“每年你一碗面,朕都惦记着。”康熙端着面碗:“好香啊,用的什么?”
“羊汤煮的鱼,凑了个鲜亮的汤给您。”十四阿哥笑着道:“儿臣偷偷尝过了,好喝的很。”
康熙低头微笑着吃面,这一碗面吃的舒心顺意。
“儿子祝阿玛长命百岁。”十四阿哥最后给康熙磕头祝寿。
“怎么不是万岁万岁万万岁啊?”康熙放下面碗,问十四阿哥。
“人人都喊万岁,可是古往今来那么多皇帝,谁万岁了?能长命百岁就挺好啦!我不跟皇阿玛玩虚唿,皇阿玛只要长命百岁就好,人生无非匆匆百年,儿臣也只希望儿臣长命百岁,最好皇阿玛能活到一百四十岁,那样,我就能在一百岁的时候,朝皇阿玛要红包啦!”
这话逗笑了康熙:“行,朕努力的活着,你也努力的活啊!”
爷俩儿感情更好了。
只是康熙在这里驻跸了好长一段时间,不少蒙古的王公贵胄都来拜见皇帝。
七星湖这里渐渐热了起来,康熙的圣驾巡幸塞外三个月,已经可以收拾东西回京了。
可是他却下了一道圣旨,建避暑山庄于热河,为每年秋驻跸行宫。
而他,则是带着人去木兰秋猎。
所谓“木兰”,本系满语,汉语之意为“哨鹿”,亦即捕鹿。
由于一般情况下是在每年的七、八月间进行,故又称“秋”(古代指秋天打猎为,如秋。称春天打猎为,夏天打猎为苗,冬天打猎为狩)。
清代因为是满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故而清朝的皇帝,基本上每年秋天到木兰围场巡视习武,行围狩猎。
这是清代帝王演练骑射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宣威。
为了举行“木兰秋”,康熙还专门在内蒙古昭乌达盟、卓索图盟、锡林郭勒盟和察哈尔蒙古四旗的接壤处设置了木兰围场。
这里林木葱郁,水草茂盛,故群兽容易聚以繁殖。围场的范围相当大,东西、南北各相距约三百里,总面积达一万多平方公里。
其间又根据不同的地形和兽类分布,分为六七十个小型围区,每次行围若干区不等。为了便于进行木兰秋,康熙还下了圣旨,在北京至围场的沿途设置了许多行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热河行宫。
这就是日后康干时期,由于皇帝经常去山庄避暑,因而热河行宫也就成了一个重要的政治中心。
康熙帝之所以决定秋天在木兰举行行围活动,并非为了狩猎娱乐,而是具有重大的政治、军事意义。
这一点,从康熙设置木兰围场的时间上也可以看出,当时正是平定漠北蒙古之时。
通过行围活动,不仅可以使八旗官兵既习骑射,又习劳苦,用以保持八旗官兵传统的骁勇善战和醇朴刻苦的本色,抵御骄奢颓废等恶习的侵蚀,做到安不忘危、常备不懈。
同时,皇帝可以借每年的木兰行围,在那里定期接见蒙古各部的王公贵族,以便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满蒙关系,加强对漠南、漠北、漠西蒙古三大部的管理,这对于北方边防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所以说,木兰围场之选定在内蒙,并不单纯是因为那里地形好、兽类多的缘故。
而此时的“承德避暑山庄”还只是“热河行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