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十四的奋斗史_作者:初吻江湖(483)

2021-10-07 初吻江湖 架空

  这是昨天晚上,十四爷跟他说的原话,他照搬了过来。

  “那倒不是,您的盐,我们……收购!”杨老板一咬牙:“我们马上就派人来提货。”

  “这还差不多。”小曹大人满意了。

  这顿饭吃的其实一点都不开心,但是小曹大人很有成就感,他吃的最好最香了,还喝了两杯米酒。

  回头他就一步三摇的回了江宁织造府,他媳妇儿在广州没跟回来,因为有了身孕的关系,他娘去照顾媳妇儿了,家里头只有他跟父亲俩人。

  小曹大人回去了,这二三十个大盐商,却没有走,而是从二楼转去了三楼,三楼都是他们的人承包下来的,根本没有外人。

  这一下子,没有了外人在,他们就原形毕露了。

  “杨老板,这量也太大了!”张老板很是不高兴的道:“家里的钱都用来压货了,我这明天的菜钱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张老板,你那菜钱,一天就要百八十两的,比皇帝吃的都好,谁不知道你们家一留就是留下三年的菜钱啊!”王老板打趣他:“你呀,少跟我们哭穷了。”

  “谁哭穷了?我家的现银真的不多了,再要吃进海盐的话,我就得抵押家产了。”张老板坐在那里喝茶:“也不知道他们还有多少海盐,这是哪儿来的啊?”

  “大概是海军那边弄的吧?那是皇家的人,海盐,来自大海吧?但是不知道多少。”

  “是啊,这么吃下去,我们的钱库里,可没有多少钱了。”

  “不要着急,不要着急!”杨老板拍了拍桌面:“大家都是风里雨里过来的,多少次风雨同舟,我们大不了把海盐通过渠道卖给你们的那些盐商,一层一层的分销下去,能回本,还能不爆仓。”

  他们的仓库这么多海盐,放着也是个危险,一旦下雨漏水的,就惨了。

  “实在不行,就卖家产!大不了,在盐上赚回来,大家不要急,海盐生产能有多容易?他们八成是攒了好几年的吧?小曹大人其实就是来还债的,大家都知道,他那么年轻,干部了太久的,只要我们保住这第一盐商的位置。”杨老板道:“再坚持一下!”

  他们知道,他们能保住这盐业,赚钱的买卖,下金蛋的母鸡,跟他们掌控了这个盐业的进货渠道有关系。

  尤其是往北方运盐,利润大。

  结果三日之后,曹又找了他们:“这次是好事儿,有一批细盐,五文钱一斤,你们能翻倍的赚。”

  他给他们看了细盐。

  其实就是精盐,细细白白,如沙子一般,煮好的汤,端上来,自己往里头加盐,那盐好的,入水即化,味道也好。

  于是,这帮大盐商们咬牙切齿的吃下了这一批的海盐。

  可是再三日之后,曹又来了!

  大盐商们的脸色就变了:“还有海盐?”

  “是啊,这次的都是细盐,你们不要,我就找下家,你们当初可是说了,有多少你们要多少。”

  平时吹牛皮都是这么说,谁能想到这个时候,还真有无穷无尽的海盐给他们啊。

  什么时候,海盐这么容易得了?

  再说了,他们前几批吃下去的货,都是粗盐粒子,但是这细盐可比粗盐好多了,只贵了三文钱。

  另外,他们平时给中间商的价格可不低,有了细盐谁还要粗盐啊?他们的货还不得砸在手里头。

  “要!”杨老板咬牙切齿:“但是请给我们几日时间,我们清理一下库房,这细盐可是要另外放置的好货。”

  “没问题,给你们三天的时间。”曹从善如流。

第186章 巨额财富

  这群大盐商回去之后,一是要求他们的下级盐商来提货,给库房空出来,再一个就是资金回笼的问题。

  第二就是将家产挤一挤,缩水一番,拿出更多的资金来吃掉那一批细盐。

  三天之后,他们拿了不少银票和金票过来,还有铜钱,不再是一水儿的银子了。

  康熙收了钱,转头就派人去提现。

  江南的银子多,而且他们要的都是五十两银子一锭的那种大银锞子。

  不过能有这么大存银量的只有连城钱庄。

  四海钱庄现在的业务主要是在蒙古和其他几国,有点涉外钱庄的意思。

  而连城钱庄则是开遍了全天下,康熙派人去提钱,运往京城,连城钱庄的确非常有信誉,他们没有那么多现金,于是将银票兑换了一半给康熙的人,又将银票免费兑换了京城总钱庄的票据,他们回京就能兑换,而且不收任何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