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妃张大了嘴巴:“一百万两金子?”
要是一百万两银子,德妃也不会这么吃惊。
可是金子就不同了,金子起码是银子十倍八倍的价值。
德妃当年给了四爷那一箱金子,都够四爷吃惊的了,何况十四这次带回来一百万两金子。
一百万两,不是一万两!
十四爷因为康熙叫了德妃过来,就将整个过程说的妙趣横生,尤其是说道他们在海上,现捞海鲜吃,还有无数的大鲨鱼,还问康熙跟德妃,吃没吃到他送回来的鱼翅?
“吃到了,朕寿辰的时候,特意让人做了九天鱼翅羹。”康熙很得意。
德妃捂嘴乐了:“额娘也吃到了,好吃。”
“是吧?其实新鲜的鱼翅还不如干的好吃,煮不透的话,就跟夹生粉条似的……。”十四爷跟他们说的简单,但是俩人也听出了其中的凶险,尤其是十四爷围了金子,被人围困在岛上的金矿里,好么,好多势力大混战。
“听你这么说,这南洋地界上,很多国的海军舰队都在那边有地盘啊?”康熙想的就多了:“你们现在在海外,也有地盘么?”
“没有,不过儿臣想奏请,在南边儿,吕宋那些地方,也设立外洋海军基地,这样的话,就能不动刀柄,拓海千里,让沿海的渔民们,能安心的打渔,且南洋那边儿还有一些,汉族遗民。”
“不是汉族遗民。”谁知道,康熙却摇了摇头。
“啊?哦,还有一些前明的遗民。”十四爷赶紧改口。
结果,康熙是还是摇了摇头:“不是遗民。”
“不是遗民?”十四爷一愣,眨了眨眼睛:“那是什么?”
“那是我大清的流民。”康熙不愧是当皇帝的,这“遗民”可有很多种,毕竟是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隋唐时期的,南宋时期的,明末清初的不一而足,而且还不包括犯了事儿逃跑出去的,罪犯的后代。
可是“流民”就不同了。
一旦把南洋的遗民,定性为“南洋流民”,那这些人就自动拥有了大清的身份,可是,他们也得给大清交税。
不过这个税收的问题好办,大不了,暂时不收,主要是在名义上,占领地盘才行,有了地盘才有可能挖金矿,挖了金矿才有金子可以拿。
而且有了地盘,才能种粮食。
“可是,皇阿玛,有的人并不想搬回来。”十四有点结巴:“那、那个没什么,可回来的。”
别的不说,就说蓝纪中吧,蓝氏一族在这边有什么啊?
老祖宗蓝玉,那是草莽起家,最初是跟着常遇春干的,就任管军镇抚,做事很有胆有谋,面临敌人勇敢,只要征战都是成功的,其实就是敢拼命。
后来常遇春多次在朱元璋面前夸奖蓝玉,他是因屡战积功,由管军镇抚升任千户和指挥使,后升任大都督府佥事。
老蓝家发达就是因为蓝玉,他完蛋了,仅剩下的蓝氏后人,出海南下,如今也算是在珍珠链群岛那里,独霸一方了。
跟范氏后人那一支还不一样,他们没必要回来。
“想回来的就回来吧,不想回来的,那也是我大清的流民,他们的地盘,就是我大清的地盘。”结果康熙耍起了无赖:“我大清的地盘,我大清的皇家海军舰队,有责任保护他们的安全,至于金矿,不也得需要人看守,需要人看着那些矿工采集金子么?别的不说,海上的海盗,俘虏多得是。”
康熙这不愧是当皇帝的,脑筋就是转得快。
第238章 三个字
十四爷想开了之后,顿时乐了:“还是皇阿玛英明神武,儿臣跟年羹尧那家伙,想了快半个月了,才用了南洋汉人遗民的策略,早知道,直接用南洋汉人流民了。”
“不是南洋汉人流民,是南洋流民。”康熙强调了一下这个称唿:“到时候,南洋就是我大清,流民的去处。”
占地盘儿,是所有当皇帝的通病。
尤其是还有金子和粮食在海外的时候。
康熙虽然伤心,可是比起继承人,他更在意的是十四那句“拓海千里”的话。
他的一生,功绩虽然多,却没有多么耀眼的存在,拓海千里,或许是他最大的战绩了吧?
“是,南洋流民。”十四爷笑的阳光灿烂的:“皇阿玛,还是您棋高一着!”
说着还竖起了大拇指:“高,实在是高!”
这样的马屁、哦,不,龙屁,拍的康熙十分舒坦:“朕当了这么久的皇帝,这点见识还是有的,你呀,跟年羹尧太年轻,不知道这里头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