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十四的奋斗史_作者:初吻江湖(62)

2021-10-07 初吻江湖 架空

  “那我们不打扰皇阿玛了,我们去冬暖阁。”小十三乖,小十四更乖,俩小孩儿手拉着手跑去了冬暖阁,门槛儿有点高,俩人是趴着迈过去的……没办法,这宫里头各种讲究,门槛的高度更是如此,刚才进殿里的时候,也是如此。

  门槛儿不是用来“迈”的,他们俩必须要用“趴”上头过来的姿势。

  倒是两个小儿子的懂事,让康熙十分欣慰,看过了很多奏折之后,才要传膳,才想起来两个小儿子。

  去冬暖阁一看,好么,俩小家伙儿对他这个冬暖阁很感兴趣,这会正在看地球仪。

  “我们在的地方,是在球上?”小十三稀奇的看着地球仪。

  “当然!”小十四看着这有点粗制的地球仪,这上头的标志很有意思,因为只有大清被标注的有七分清楚,而外海那些地方,被标注的就有些模煳了。

  法兰克只有巴黎;大不列颠也只有大不列颠群岛和英格兰、苏格兰以及爱尔兰,连北爱尔兰都没有标注。

  五大洲四大洋更是一片模煳的称谓,连印上去的文字都是外文。

  这是欺负谁不认识外文啊?还是忽悠大清呢?事实上,外国人就是来忽悠大清的皇帝的,因为只见传教士来大清,不见大清有人去过外洋。

  小十四心里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小十三就是纯粹看热闹了。

  不过俩小的玩过了地球仪,又跑去看了看屋里头一个紫檀木上摆着的白玉盘。

  这白玉盘直径一米五,超级大的一个白玉盘,上面用金子绘了江海图。

  “这个是干啥的?”小十三比划了一下,发现这东西,很大,他都能躺上去了。

  “不知道,这么大,放烤全羊的盘子吗?”小十四也比划了一下:“可是这么大的玉盘子,放烤全羊,好难刷的吧?”

  他在过年的时候,看过烤全羊,用的是一个很大的柳木盘子盛放,盘子里垫底的是白菜叶子,上头放的烤全羊。

  记得孙嬷嬷说过的,这样的木头盘子轻便,抗摔,容易清洗。

  而瓷盘子呢,第一没有那么大的,第二是太沉,不好拿。

  何况是玉石盘子,这么大的个儿,这块玉石少见。

  更何况是雕刻成盘子,还没雕碎。

  “应该不是放烤全羊的,烤牛腿儿的?但是也不像啊!”

  “要是放吃的,不该放在这里,应该放在御膳厅。”

  俩小的猜测简直是突破天际,听的康熙帝都笑了:“这是炎炎夏日,盛放冰山用的盘子。”

  “皇阿玛!”

  “皇阿玛。”

  “嗯,走,去御膳厅。”康熙带两个小儿子去了御膳厅。

  “皇阿玛,那么大的一块玉,就刻了一个盛放冰山的盘子?太浪费了吧?”小十四觉得,那么大块的玉,少见啊。

  而且不是青玉,是白玉。

  “是啊,可惜了,那么大一块玉,雕刻了一个玉盘子。”康熙帝道:“不过啊,那不是咱们入关之后的东西,那是明朝的皇帝用的,很奢侈。”

  “嗯,难道就没别的东西放冰山了吗?”夏日里,炙热难当的时候,宫里头回放冰山祛暑降温。

  不过这个时候,还没有后世的温室效应,这冬天冷,夏天也不太热。

  只有那半个多月的热气熏人,用点冰降温,平时并没有用冰的地方。

  在畅春园里头,根本不用冰,那里很凉快。

  到了御膳厅,他们就坐之后,康熙帝的御膳就端来了,皇帝么,虽然康熙帝崇尚简朴,但是这简朴也是有一定的底线的,不可能只给他上四菜一汤。

  清朝的皇帝通常每餐要有二十多道菜肴,六到八种主食,两种粥(或汤)。

  菜肴以鸡、鸭、鱼、鹅、猪肉和时令蔬菜为主,以山珍海鲜、奇瓜异果等为辅。

  皇帝吃的米是专门培育的黄、白、紫三色米,以及各地进贡的上等“贡米”。

  同时,各地方的行政首脑每年还要按规定的数量上交鹿、狍、鹿尾、鹿舌、鹿筋、熊、野猪、野鸭、虎骨、鹅、腊猪、咸鱼、鲟鳇鱼、鲈鱼、栾色鱼、乳酒、乳油、燕窝、鱼翅、海参等,蒙古王公还要进献黄羊。

  可以说,山珍海味是应有尽有。

  不过康熙的确是很简朴,虽然菜不少,但是昂贵的东西不多。

  小十四倒是很好奇,皇帝都吃什么?小十三则是盯上了肉菜。

  皇帝的肉菜不少,尤其是今天晚上的菜,有一道红焖野猪肉,一道野鸭子汤,以及一道干烧鹿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