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爷无语了,最后落寞的离开了恂亲王府。
十四爷第二天去看了塞和里氏,乌雅府还是老样子,只是几个表弟表妹长大了一些,舅母梅勒氏将女孩子们教导的很好,而且也没有送女孩子们给十四爷做妾的意思。
十四爷也不可能纳妾。
尤其是自己的几个表妹,他很看好她们,打算将她们好好培养起来,将来也能给他亲哥拉拢几个姻亲当助力。
“你这次去了那么远的地方,姥姥真怕等不回来你。”塞和里氏拉着十四爷的手,絮絮叨叨的发牢骚:“以后别跑那么远了,姥姥已经七八十啦,万一哪天起不来炕,都见不到你最后一面。”
“谁说的?姥姥长命百岁。”十四爷跟老太太撒娇:“十四还想吃姥姥做的糖糕,萨其马,煮的饺子都比别人做的好吃,尤其是酸菜馅儿的!”
逗的塞和里氏一阵大笑。
在乌雅府里待了一天,他送去给老太太和舅舅、舅母的东西不少,全都是海货,还有给老太太准备的超级大的虾干,蒸的鸡蛋羹,老太太吃的可满意了。
在乌雅府上混了一天,也躲开了前来求他的八福晋,八福晋也是没办法了,才想着破釜沉舟,来求十四的,结果就是十四没在家。
八福晋回去之后,跟八贝勒又吵了一架,第二天就没再四处活动了,因为没人会帮她,谁都知道,八福晋对良妃,那是没放在眼里的,现在想起来良妃了,已经晚啦。
十四爷刚回来,分成跟分红还没等送,第二天吃了早膳之后要去送的,宫里就来了消息,良妃薨逝。
是半夜去的,宫女发现的时候,良妃的尸体都僵硬了。
康熙在畅春园只说了一句话:“好好料理善后。”
却没有准许八贝勒上折子里的请求,八贝勒是想去宫里送良妃一程,结果康熙没允许。
只让他去妃园,给良妃烧制磕头而已。
其他的皇子阿哥们都要给良妃守孝,一百日之内不能剔头,不能饮宴和欢愉。
而八福晋以前是看不上良妃的,谁知道良妃也看不上她了,最后连死都没有见他们一面。
八福晋抱着自己的乳母哭的不能自己:“她怎么就这么狠心?一句话都没有给我们爷留下,就这么走了。”
乳母很想翻白眼儿,自家格格是个什么德行,她很清楚。
以前看不上良妃娘娘,现在反而觉得良妃娘娘狠心了,八贝勒去给良妃磕头,问了良妃身边的嬷嬷,良妃娘娘在病中,有没有说过什么话?或者给他留下什么话?
结果嬷嬷摇头:“没有。”
只两个字,让八贝勒知道,自己额娘就是死了,也不想给他这个不孝的儿子,留下点什么话。
十四爷也去给良妃磕了头,等到良妃的梓宫运去了妃园安葬,大家也就散了,只有八贝勒在那里嚎啕大哭。
四爷冷着脸,十四爷却道:“活着不孝,死了瞎叫。”
被四爷扯了一把,哥俩儿一起回了京城。
正好,潘家窑来了消息,十四爷匆忙赶去了潘家窑玻璃作坊那里,的确是烧制出来了透明度高,平板且块大的高透明度的玻璃。
据说,玻璃镜的制造技术一直被威尼斯商人把持,直到一六六六年才被法国人窃取了机密技术。
虽然眼下欧洲的镜子正在普及,但在大清,就是皇宫里的玻璃镜也是一个巴掌就能数得过来,所以这东西现在是属于贡品的,而不是后来普通家庭都有那么几面镜子。
十四爷的玻璃烧成了,他就去看了看,是纯度非常高的玻璃,而且是大片的那种,十四爷赏赐了所有的工匠,从上到下都有。
另外就是他跟几个老匠人商量了一下,如何做水银镜子的事情。
第240章 玻璃和镜子
玻璃和镜子,都是很难得的舶来品,大清自己也有内务府烧制的玻璃,但是纯度不够,只能搭个蔬菜大棚,透光度不好,不适合做玻璃窗户。
不过做蔬菜大棚还是可以的,太透明的玻璃,阳光穿透力强,照射的光度强烈,会对绿色植物产生过度的灼伤。
所以十四爷用内务府出的透明度不过关的玻璃,去搭建蔬菜大棚,因为不会晒伤青菜。
但是不会拿内务府的玻璃去做玻璃镜子,因为透明度不够。
可是现在可以了,他的潘家窑玻璃作坊,产出了透明度足够的玻璃。
水银,或者是银箔,都能做出玻璃镜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