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不当皇帝,日后当个贤王也行啊。
谁知道还送出事儿来了!
“九哥,来,喝点解酒汤。”十爷叫人送来了一碗解救汤,想给九爷灌下去,结果九爷不喝。
“解什么酒啊?爷要一醉方休。”九爷将解酒汤扫到一边去:“十四啊,哥哥我心里苦啊。”
能不苦么。
十四爷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九哥,九哥,弟弟知道你不容易,乖,去那边坐着休息一下?”
九爷不,九爷耍酒疯,抱着十四又哭又笑。
十爷一脸惨不忍睹的表情。
颁金节的宴会上,人不少,九爷这么一闹,基本上都看了过来。
五爷最着急,赶紧的过来:“喝多了?闹起来了?”
“没有。”十四爷摇头:“五哥,九哥喝多了。”
五爷也压制不住九爷,十四爷更不行了,十爷觉得这么下去不行啊!于是,十爷干了个能耐的事情,他抄起酒壶,给九爷灌醉了过去,喝多了,睡着了,总比让九爷在这宴会上,嚷嚷出来什么让人震惊的话合适。
十四爷眼睛都看直了!
五爷赶紧叫人,扶着他弟弟走人。
康熙看着远处的闹剧,就当自己没看到,跟几个老臣聊聊天,说说话,几个老臣也是眼睛有点毛病的,其中眼睛最好的是一个武将,眼睛最不好的就是一个文臣,那眼睛别说看字儿了,他看人都要眯眯眼的凑过去,幸好这是七十来岁的人了,要是十七八岁,看女子这样的眼神,就叫“色眯眯”了。
过了颁金节,十四爷才知道,咸安宫的废太子胤,以矾水作书,嘱大臣普奇举己为大将军,被四爷雍亲王发现,举报给了康熙,普奇获罪。
随后,康熙就停了给皇八子胤的爵俸。
于京畿小汤山建汤山行宫,泡温泉疗养。
玻璃窑那边,老花镜不到一个月就研究出来了。
腊八的时候,十四爷亲自带着老花镜,去了小汤山行宫。
“这就是老花镜?”康熙看着眼前的一排八个眼镜。
这可是金子打造的镜框,镶嵌的最透明最好的老花镜镜片,十四爷找了好几个老花镜的人试过了,不论是舒适度还是透明度,都很不错。
“是,这是最新最好的八副,儿臣都给您带来了,另外,还在研究生产,到时候,送去内务府备用,皇阿玛想怎么戴,就怎么戴。”十四爷得意地道:“看不清楚了,还能继续调试镜片,您放心,有您儿子在,您老的眼睛是明亮的!”
“嗯。”康熙心情很好,拿了一个金边眼镜戴了上来,那眼睛还带着两个金链子,这是装饰也是起到平衡的作用。
这金边眼镜看着简单,但是却是老匠人用心之作,不止戴着舒服,这金子是兑了铜的,硬度上很客观,换言之,这很结实。
康熙戴了金边眼镜,打开了奏折,如今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光线不是很强,也不刺眼,还没有点灯。
但是康熙就是看的很清楚,奏折上的字迹。
再也不用旁人给他念奏折,再也不用担心,给他念诵奏折的人,是别有用心之人,不给他好好念,或者隐瞒什么重要信息。
说白了,康熙对人的信任有限,不管是谁,他都不如自己看得清楚奏折的好。
“以后啊,您尽量晚上别看折子了,年轻人晚上看书还伤眼睛呢,何况是您这上了年纪的,儿臣不怕跟您说实话,眼睛就得好好地护着,没什么事情,不要看奏折,白天的时候看,晚上您就喝点清肝明目的东西,做点开心的事情。”十四爷絮絮叨叨个没完:“要不就跟二十一弟弟玩一会儿,他还小,需要皇阿玛照顾。”
二十一皇子三岁了,正是好玩的时候。
康熙乐呵呵的听着十四爷嘟囔:“好了,好了,朕知道了,你是真的儿子,管着朕干什么?”
“儿臣要是不管着您,您都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十四爷将眼镜收起来,放到了康熙的炕柜里:“还有啊,以后不许生气了,这气大伤身,您又不是不知道。”
“嗯,嗯!”康熙点头,很享受被儿子唠叨的感觉。
第二天,康熙就回了京城,他平时不戴眼镜,但是看折子的时候,就得戴了,而且果然听话的白天看折子,天黑了,点灯了他就不看了,除非是八百里加急。
这么养到了过年的时候,康熙的眼睛竟然好了许多,他本人的心情也好了很多。
这一年,是康熙五十四年,康熙已经六十二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