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跟现实中的书籍不同,每页纸上都藏有大量的文字信息,太宰治只看了几行就兴致缺缺,大庭叶藏的童年时代跟每一位太宰治相同,没见有何特殊之处,他甚至装模作样地打了个哈欠。
最强干部中原中也守着他,回头硬邦邦问了句:“困了?”
太宰治拖长了音道:“中也君,我看了篇新小说。”
中原中也心道:你他妈鬼扯,你不就在看你翻烂的黑封皮书吗?
嘴上却道:“所以?”
太宰治道:“小说的开头好无聊,我都打哈欠了。”
中原中也无语道:“那你就跳过。”他又追问,“今天的文件批改完了吗?”
按理说下属不该僭越首领,可太宰治跟中原中也的关系偏偏不能用普通的“上下级”来涵盖。
中原中也发现太宰治不大对劲,就从上次那一摔被他从椅子上扑倒在地,他就像是磕坏了脑子,批改文件时百无聊赖,拖延症爆发,不那么像是醉心组织发展的首领了。
对此情景,中原中也不知是好是坏,可他内心深处,大抵是有些高兴的。
太宰治撅起嘴道:“中也君。”
“啊?”
“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讨人厌了?”
中原中也:“……”
你可闭嘴吧。】
……
太宰治吸取了中原中也的意见,决定跳过苍白而千篇一律的童年时代,可他很快就发现,叶藏童年的轨迹与自己略有区别。
与叶藏不同,太宰治并非生而知之,他妖魔般的智慧在童年时代便初露端倪,津岛家的孩子个个聪明没错,太宰治却是天才,东京的议员父亲听说此事,倒也没太在意,不过大手一挥给他请了帝大的家庭教师,从国文到数理化、俄语到汉文通通补了一遍,太宰治学得飞快。
见他有此天赋后,家里人便歇了上学之心,让他接受家庭教育。
叶藏又是另一种样子,他惯会藏拙,又知道自己头脑好得不正常,成日里像樽沉默的净琉璃人偶,母亲还曾担心过他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以至于两三岁还不怎么开口。
后来叶藏证明自己说话利索,才打消家人带他去看病的念头。
幼子如此,不可能对他有更高的要求,六岁之后,叶藏按部就班升入津轻第一实验学校,在那里遇见了与谢野晶子。
【看到这,太宰治直起腰,略感不可思议,中原中也嫌弃地看了他一眼,没说话。】
……
与谢野晶子是大阪人。
说大阪人倒也不准确,她出生在大阪,三岁之后就跟父母来东北乡下避难。
战争一开始,大阪就经历了全面轰炸,木质建筑通通付诸一炬,钢筋水泥大楼被炸得只剩个缺儿。
与谢野晶子还没练出口纯正的大阪腔,就被津轻方言洗脑了。
她是商人家庭的孩子,父亲是老字号和果子店骏河屋的第八代传人,这家骏河屋在大阪有多有名?大体到了全国上下都有分店,外地游客到大阪都会去打卡的地步。
搬迁前父亲盘算了一番:大阪的店铺是不行了,英国人再来一轮轰炸,怕是命都要没了,谁会来买和果子。
东京的店经营良好,可那毕竟是都城,又靠港口,听闻东京都市圈内的横滨已成了洋人的领地,天知道他们何时会打进东京,到时候若成了亡国奴
因此东京也是去不得的。
北海道和东北,在当时的日本人眼中,北海道是新干线都没通的乡下,大农村,只靠着白色恋人在日本零食界占有一席之地。
几番权衡之下,他带家人迁至东北的青森。
“这可是好地方。”九岁的与谢野晶子牵着幼弟的手,听父亲淳淳教诲。
“哪怕是东京京都陷入火海,青森都会好好的,你们就安心在这里读书吧。”
其实与谢野晶子并不觉得这里有多好,说到底父亲认为战争不会波及内陆的想法便是错误的。
成年人时常以为孩童的记忆都很短暂,这是对他们的低估,实际上,与谢野晶子从未忘记过三岁时的阪神轰炸,飞艇与战机堂而皇之地在大阪明朗的天空中翱翔,一开始,孩子们还兴奋地喊着“飞机来了、飞机来了”。
只听见嗡嗡嗡(后来知道,那是引擎发动的声音),从机上接连不断地投下榴弹。
“轰隆”
高岛屋金碧辉煌的百货大楼倒映在与谢野晶子清澈瞳孔中,榴弹与百货公司的屋檐擦肩而过,直接轰塌半座厦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