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红楼考科举_作者:乱山平野(237)

  那个说话的监生还看了林涣他们几个一眼:“听说是这回的新生里好些都是捐纳进来的,年纪小连书都没读过就敢进国子监了,实在是惹人笑话。”

  林涣皱紧了眉头,扬声问:“不知师兄今年是哪个学科的?”

  解释的那人听了便说:“不才太学乙班,谢池。”

  林涣嘻嘻笑:“原来是学长啊,学长几岁了?书读到哪儿了?”

  谢池便说:“十四岁,刚读完四书。”

  林涣先给他鞠个躬,然后才说:“谢谢学长刚刚为我们答疑,我是杂学的林涣,不才刚刚八岁,也才刚读完四书。”

  哼哼,让你盯着我们看!想内涵我们没读过书是不是?

  他超级记仇哒。

  谢池变幻神色,问:“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林涣笑着接他的话把剩下的背了,紧跟着说:“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②”

  谢池叹了口气:“对不住,不该看不起你们。”

  底下杂学的同科监生有些听懂了,有些没听懂。

  他们大多年纪不大,确实有些如同谢池说的那样,书也未必读过几本,靠着家族荫庇才进来。

  这情况林涣也猜到了,只是他实在不喜欢谢池那妄自揣度的眼神。

  哼!十四岁到太学怎么了?林涣他可想好了,他在杂学读一年,年度考试考完了他就升到四门学去,再过一年就去太学,他十一岁就到太学啦!

  怀抱着美好期望的林涣搬着自己的包袱去了学舍。

  他们四个人都在不同的学舍里,林涣严重怀疑国子监是按年纪排的学舍。

  一般一个学舍里面会住六个人,林涣到的时候,舍里已经有三个人了,另外两个也跟他前后脚进来了。

  诸人互相见过,也是巧得很,其中有理国公的孙子柳芳、定城侯的孙子谢鲲、锦乡伯的儿子韩奇、神威将军的儿子冯紫英、卫若兰。

  林涣一个县令之子,夹在一群王公贵族里,显得格外怪异。

  他倒也不卑不亢,对答如流。

  因为听到谢鲲的名字,还说:“才刚我还见过一个姓谢的呢,叫谢池,你可认得?”

  谢鲲说:“那是我庶兄。”

  林涣忍不住说:“你家可见很是偏爱你,给你取名叫谢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你庶兄却叫池,拢共才那么大点儿。”

  诸人哈哈大笑:“我还是头一次见过这样解读名字的,妙哉妙哉!”

  【心上人:好家伙,这里面好几个王孙公子,放到现代也都是官二代吧。】

  【白菜豆腐脑:那个什么冯紫英不就是和薛蟠贾宝玉认识的吗?他还跟他们在妓院里做了什么女儿诗?】

  【金金不计较:还有那个卫若兰,据说是史湘云的官配来着。】

  【长夜未明:好家伙,你们都在关注剧情人物,我比较馋他们的美色哈哈哈哈,这几个人长得都不赖,聚在一块儿,有点魏晋时候美男子聚会的感觉了。】

  林涣看到有人夸他美男子,不由得坐直了一些。

  他又听柳芳说:“也不知怎么的,新来的这个监丞似乎很是严厉,定了不少的新规。”

  韩奇附和:“原先我家里说让我过来略识得几个字就是了,现在可好了!想躺平等毕业都不行了!要是让家里知道,我三年就被赶出去了,恐怕嫌丢人。”

  其余人也都抱怨。

  林涣就问:“难道你们都不曾读过书?”

  谢鲲说:“当然读了,只是我们的心思都不在书上,在座的这几个,大多都喜欢舞刀弄枪的,还相约着说要考武状元呢,谁知道这几年说考武状元也要考文,家里才想着把我们丢来国子监念书,谁知道正巧儿就碰上新监丞了呢。”

  可见他们对这个新监丞有多怨念了。

  林涣倒是没什么想法,他一向自律,至多只想着逃课出去玩什么的,没的玩儿也没关系。

  结果好像大部分的人和他的想法都不一样,在他们出门这段时间里,路上碰见了的不管是新老学子,都对新监丞颇有微词。

  弄得林涣也开始好奇新监丞到底是谁了。

  只不过好像在座的人都没有收到消息,也都在盲猜。

  所有杂学班的人都粗粗分成了四个班,一个班三四十个人,整个京城的京官也才多少人,这些新进来的监生,大多都有着深厚的背景,都是靠着捐纳进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