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来了这题也选A_作者:炭烤肥啾(189)

  听到这,岳飞本就不太开朗的心情变得更加郁闷。

  北伐北伐。

  都能北伐。

  诸葛亮可以北伐、太祖皇帝也可以北伐、就连后面的明朝都在一门心思的北伐。

  只有他。

  只有他不能北伐。

  那天上完课以后赵构跟疯了一样拼命的召岳飞回去。

  要是放在平时,岳飞肯定就听命回去了。

  但这次他只回了赵构一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岳飞不明白。

  为什么他们宁愿跟金人低头也不愿意自己挺直了脊梁骨。

  不过他也不需要明白了。

  其实言羽阳说的一点都没错。

  赵构从没对他北伐给予过什么支持。

  但没人说过,北伐一定要有来自皇帝的支持才可以北伐。

  昔年祖逖能凭借一己之身组建军队收复失地。

  今日他岳飞也同样可以。

  左右赵构往后也不会给予他什么助力。

  那他听不听赵构的,好像也没那么重要。

  他只要能把金人赶走。

  就可以了。

  赵构如果真的一门心思铁了心要杀他。

  那他也不会反抗。

  岳飞自认无论是言羽阳嘴里的他还是如今的他。

  都已经足够对得起家国天下,对得起公道大义。

  他问心无愧。

  也自认无悔。

  “朱棣即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他大侄子颁布的法令全都给废除了。有改成他爹在的时候颁布的法令,除此之外,他还额外搞了一个东厂出来,帝位直接凌驾于锦衣卫之上,只不过这东厂里面呢,全都是太监。”

  “可能朱棣搞东厂的初心是为了让锦衣卫和东厂互相牵制,不让锦衣卫一家独大,但是这种机构,特别是还都是太监。前朝有多少宦官乱政的事咱们这里就不提了,但是到了后面东厂成为明朝的一大隐患这是必然的。”

  “明朝到这时候,其实都还在稳中向好,朱棣甚至还开创了永乐盛世,明朝总的来说还是处于一个向上的阶段。”

  听到老四这么能干,朱元璋心里稍微舒服了一点。

  朱棣搞政变篡位已经是既定事实。

  过了这么久,他就算是再不能接受也必须接受。

  这会听到言羽阳夸他儿子。

  心里还有点隐秘的爽。

  “接手朱棣皇位的朱高炽虽然在位时间短,但他能力也不错。而他儿子朱瞻基就更不用提了,朱棣的心头肉、好圣孙,跟他爷爷一样,也喜欢御驾亲征往北边北伐,唯一的缺点就是死的早了点。”

  “然后,大明的运气好像就到此为止了。”

  朱元璋:?

  等等。

  这才哪到哪啊?

  怎么就到此为止了?

  “之后的明朝皇帝就基本上呈现出了一种青黄不接的状态,而且他们还都有同一种特质,短命。虽然后来的大明有几位名臣接二连三的给大明续了好几口,但皇帝不管用,臣子再怎么续命,气数也就到那了。”

  【秦始皇】嬴政:哦——转折来了——

  【汉武帝】刘彻:才换五个皇帝就急转直下气数已尽了?啧啧。

  【唐太宗】李世民:怎么个气数已尽法啊?

  “到了朱祁镇当皇帝的时候,真的就跟基因突变了一样。”

  “刚刚说过朱瞻基唯一的缺点就是死得太早了,他死的时候朱祁镇才七岁。虽然这时候三杨还在,也稍微能跟着辅佐一下。但再怎么样,三杨也只是臣子,手伸的再长,也没法伸进宫里,而这时,朱祁镇身边出现了一个叫王振的宦官。”

  【汉武帝】刘彻:宦官两个字一出来,朕就已经能对后面即将发生的事情做出一些预测了。

  【唐太宗】李世民:朕觉得这个叫王振的跟朱祁镇估计是半斤八两。就算没有这个宦官,他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朱祁镇对王振的态度可以说像是被猪油蒙了心一样,别人说的话,朱祁镇根本听不进去,而王振看透了朱祁镇这个人的本质,溜须拍马,句句都往朱祁镇心坎上戳。”

  “朱祁镇对王振宠信到了一种什么地步呢,别人弹劾王振他不管,王振残害忠良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把揭露王振罪恶的人给凌迟处死。而且朱祁镇在位期间,起义十分频繁。”

  “但这些朱祁镇根本就不管,王振说什么他就听什么。手底下人的死活啊、百姓能不能吃饱饭啊、权贵是不是作恶多端啊,他根本就不管,他一味地沉溺在王振的马屁中,觉得自己英勇无敌,是不可多得的英明君主。”

  【秦始皇】嬴政:跟赵构是一样的人。

  【汉武帝】刘彻:明太祖天天骂这个说那个的,怎么到自己这不吭声了?

  【秦始皇】嬴政:没脸见人了呗。

  朱元璋:.......

  朱元璋这会确实觉得自己没脸见人了。

  他冷冷的在朱家群里扔下一句。

  【明太祖】朱元璋:谁的儿子谁自己解决。

  明宣宗朱瞻基:......

  突然有点汗流浃背了。

  但是帝师说的真的是他儿子吗?

  明宣宗朱瞻基有点不信。

  这会朱祁镇也有三四岁了。

  看上去很听话懂事,不像言羽阳嘴里那么是非不分、昏聩无能啊。

  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隐情呢......

  等等......

  朱祁镇现在已经四岁了。

  已知,朱祁镇七岁多的时候他会死。

  那不就是说他三年以后就要死了吗!

  骤然得知自己死期的朱瞻基内心十分复杂。

  看来这儿子不处理是不行了。

  主要是再不处理。

  他到时候估计也没机会处理了。

 

第116章

  问题是处理归处理。

  他该怎么处理呢。

  早两天朱祁镇还跟个糯米团子似的抱着他的大腿甜甜的喊爹。

  骤然就要把儿子弄死。

  他还真有点下不去手。

  不是都说三岁看老吗?

  他儿子三岁的时候看着挺有出息的啊?

  应该是受奸人蒙蔽吧?

  那他直接把奸人解决。

  再找几个有能力的大臣辅佐他儿子。

  事情不就能完美解决吗?

  朱瞻基暗自想着。

  觉得他还能再观望观望。

  “有了皇帝宠幸的加持,王振的势力如日中天。正好朱祁镇也不太满意自己这平淡如水的生活,于是两人的脑回路又神奇的对上了。王振给朱祁镇马屁一顿拍,朱祁镇很是受用,于是大手一挥,决定他也要跟他爷爷和爹一样北征。他不但要北伐,他还要学他爹他爷爷那样,御驾亲征。”

  听到这,朱瞻基大体上对他儿子还是满意的。

  这么听上去罪魁祸首完全就是王振嘛。

  朱祁镇都知道主动北伐了,那他能是坏人吗?

  他还敢御驾亲征,一点都不怕死。

  妥妥的他们老朱家的种啊。

  【秦始皇】嬴政:北伐了,然后呢。

  【汉武帝】刘彻:失败了吧。

  【唐太宗】李世民:朕猜也是。

  朱瞻基:?

  一个个都怎么说话呢?

  能不能盼他们老朱家点好?

  不会说就别说了!

  鉴于言羽阳已经多次先抑后扬,朱元璋决定自己暂时先不发表意见。

  “但是吧......”

  朱元璋:......

  他就知道!他就知道!!

  这里头准没好事!!!

  “虽然他是北伐了,但是没人说北伐他就一定能赢啊。在他北伐之前,已经把他曾祖留下来的军制和军事力量都差不多完全的毁坏了。大明的军事体系处于一个完全崩坏的状态,这时候能发挥出以前一半的实力都够呛,而且,他这时候都还把王振带着边上。”

  “按理来说这也不是他第一次北伐,他总共北伐四次,自己御驾亲征两次,没有他的那两次,其实都赢了。虽然第一次赢了之后他就开始搞裁军。”

  朱瞻基:?

  等会。

  赢了之后反而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