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喜可贺!
当然,不仅仅医家可喜可贺,其他人虽然看不懂,但是这个可是对大家都是好事。
别人不说,作为同僚的太医夏无且,看林朝那是怎么看怎么好。
伴随着画面结束后,甚至众人看见了一个巨大的雕像,那雕像是用石雕成的,那样子像是书,而其上中央,有五个大字,那字他们也认识,那是李斯主导的小篆——
神农百草经。
有一人出现在其中,没有什么恢弘壮阔的声音,只有细细的风声,但是在那巨大雕像之下,那人身衣鹤氅,素履皂绦,手提着一支毛笔,就那细细的风声,好像都带着庄重。
医家为首的夏无且,心下更是庄重,神农百草经,这个东西,甚至他们医家私下就在整合,而且已经整合了不知道多少年了,时至今日因为尝试之故,还未结束,此刻直接看见此物,那心中的思绪,那实在不是常人能够体会的。
当然,与此同时,伴随着那人走进石像后,就发现那石像上有些小字,有些他们知道,有些他们并不知道,眼下几乎等同于抄作业,事情当前,直接都试图把这东西记下来。
画面就这么停在了那石像上。
很多人甚至也想要他在动动,不要这么庄重,一片是不够的!
就在众人想着的时候,就看见画面中,一只手出现了,那只手中指和拇指碰在一块,随后轻轻弹了一下石像,随后仿佛气音之声落在耳畔——
[神农本草经。]短短五个字,如鲠在喉,如芒在背,气音顿挫,声声入耳。
?
这对吗?
【好家伙,现在这么玩的吗?】
异镜中的人继续动了动,就像是许多医家之人所想的那样,他动了动,距离仍旧很近,石经上的字也是那么的清晰,坏消息,画中人拿着毛笔的手轻轻刮字又滑动,随后又轻轻弹了一下,继续重复了一遍。
一切都显得越发抽象,而那几个字,还在一直重复,以各种各样的方式。
他们快不认识这‘神农本草经’这五个字了。
画中人一直在碰,甚至可以说不仅仅一个人,是好几个,有男有女,即便是那衣服看起来相似,但是仔细去开实际上也不太相同,不过此刻没多少人注意这个。
就当前这一幕,已经让看得人目瞪口呆。
不说别人,就连李斯感觉自己鸡皮疙瘩都要掉下来了。
医家:倒,倒也不用做到这种地步。
不过换句话说——
虽然有种脚趾扣地的感觉,但是他们能看见啊!
这就是好事!
当然,相比较医家痛并快乐着。
不知道多少人直接试图无视那画面了。
就是那声声神农萦绕在耳旁。
他们从来没觉得时间过得这么长过。
在这一天,医家的人看完了全部本草经。
至于林朝的笑声已经纵横在整个朝堂上了——
【好家伙,你们这么玩,神农知道吗哈哈哈哈。】
【不知道为什么,我现在好想知道第三人视角是什么样的。】
【这什么抽象战场啊?!】
林朝是笑得极为大声,但,有道是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即便是后面两只吊晴白额虎,对着嘶吼,那个动静在很多人脑海里面都挥之不去。
就像是水一样,无孔不入。
甚至有人入夜睡觉的时候,都没忘了。
当然,这里面没有一个医家的人。
因为脚趾扣地是真的,但是与此同时——
那也是多了几分炫耀。
虽然感觉有点奇奇怪怪,但是我们可是看见了完整版本!
尤其是夏无且感觉那画中的几个人也是他们医家的人,不冲着别的,就冲着这个神农百草经,凭什么不能炫耀炫耀!
医家子弟,就是不一样!
比其他家的都要强大!
你看整的花活都比其他家厉害。
别人羡慕都羡慕不来!
这么想想,身板那都硬极了,当然,除此之外,如今更重要的是把东西赶紧抄下来!
咸阳城中医家,忙碌至极。
甚至因为过于亢奋,熬夜都熬得精神极了。
被查漏补缺,发现新草药的感觉,可太好了!
至于茅焦也高兴,因为他真的在不久之后于林朝那边得到了菜谱。
林朝也高兴,毕竟茅焦挺专业的,刀工的确也不错。
不过林朝还是找来了黑大爷。
黑大爷研究了一下他这个磨盘,随后让人给林朝搬来了一个新的,以及顺便解决了一下工具问题。
又是一年冬,咸阳初雪。
北地的局面还算是不错,甚至算是扩大了一点地盘,但是大规模的作战,几乎没有了,只剩下小股规模的匈奴骑兵骚扰,试图找点好处。
而张良也在临入冬前,到达了北地。
当然,在此之前,在因缘际会之下,他还是到了下邳。
究其原因,他身边那几个,绝对跑不了,不过最后到此地,还是张良做得决定。
或许是不死心,或许是只是想去一趟,也或许是尝试,别管是出于什么心态,他还是到了。
张良站在石桥之上许久,看着本不应该出现的黄石老人,陷入了沉默。
“孺子,下取履!”黄石老人道。
张良看着黄石公,最终前去取鞋。
一切就像是林朝所说的那样,只不过张良在第一次传书的时候,张良就已经提前时间到半夜就等着,天还未亮的时候,黄石老人看着张良,随即大笑。
笑完之后,方道,“你有疑事否?”
“望师长助我。”张良躬身道。
“尽力而行,便不负于人。”黄石公言罢,传授张良一书,随后扬长而去。
后,张良学太公兵法,于韩地,寻韩室公子,韩信不愿如此下去隐姓埋名,最终起身随张良前往北地。
至于刘邦当然是很高兴的,陛下给他派人过来,而且还是王良,哦不对,现在应该叫张良了,顺带还送了一个韩信,嗯,林朝口中的另一个韩信。
和兵仙同年同日死的那个韩信。
嗯,看得出来,比兵仙大很多。
与此同时,咸阳城中,兵仙韩信对此并不知情,反正师父说了,等明年,他就要去战场历练了!
项籍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坏消息是,明年他也才十三,王翦直接拒绝了项籍的请求,“下次一定。”
第138章
至于林朝, 在休沐日,听闻了兵仙猫猫要走的消息,那是真舍不得啊。
“师父说实战的确是最好的演练, 不能当纸上谈兵的赵括。”韩信道, “建功立业, 流传千古。”
“太公就是这么做的。”
“他年少时, 就历练了许多回, 或是屠牛朝歌, 卖食棘津,甚至曾为商汤之官, 但是见商汤无道,朝堂繁杂,他一览乾坤, 见微小之事, 得见天下之局,观人心, 澈通明, 处理政务军事无数, 奈何不与众人同, 太公知其理, 知其所以然, 却不该本心, 最终在逼迫之下,直接辞官不理世事, 年七十,于渭水见文王,有圣人适周, 周以兴。”
林朝听着这些,只能说,大致骨架子没错,但是吧,其他地方就奇奇怪怪的,这里面怎么那么充满了他作为秘祝,作为御书院官员都不知道的事。
都不说那后头姜子牙是如何逼迫的了,就说前面那句话,姜子牙就没当过官。
至少传世记载上没当过官过。
不过就眼下知道是知道,但是林朝也没反驳,毕竟,这是个好事。
而且,退一万步来说,万一是王翦来自家学呢?
虽然林朝感觉王翦就是在忽悠兵仙猫猫,但是只能说,拿太公当例子,就是好用。
不过林朝还是感觉舍不得,历史上的兵仙那是强无敌,但是身边的兵仙猫猫,因为接触到底心态不那么一样,在林朝眼中,他还是个少年,就算是他比项羽大,但是他也才十六七。
而当着眼下俨然不说是炫耀那也是和他分享快乐的兵仙猫猫,林朝也是真说不出来什么扫兴的话。
也不想说什么扫兴的话,而且谁说这对他来说没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