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明君养成计划(120)

2025-07-13 评论

  程普看看并不小的院门没有接话,只是吩咐府上仆役把他们“身受重伤”的大公子带去洗漱。

  把院墙全换成门该跑不掉也是跑不掉,快去把身上的泥巴和破烂衣裳换下来才是正经,不然待会儿将军看到了还会想动手。

  伤上加伤特别疼,为了不受罪这几天消停点儿,等他们将军消气儿了再闹腾。

  孙策委委屈屈应下,不小心扯到脸上的伤口,怕他爹暴怒之下真的把他打毁容了赶紧跟着仆役下去收拾。

  快洗干净脸看看什么情况,他这张全家最俊的脸千万不能有事啊。

  程普:……

  唉,这咋咋呼呼的性子能少挨揍才怪。

  虎崽子已经送回虎爹身边,荀晔没有多留,和孙坚说了几句便回他自己的住处。

  他得打听打听小霸王是怎么被误导的。

  孙坚也是这么想的。

  俩人都派人去打听,可能是乌程侯上阵父子兵的传闻集中在流民群体,派出去的人顺着虎崽子的人际交往很容易就查明白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然后俩人就都沉默了。

  他们反攻阳城那天荀小将军的表现非常亮眼,踏雪乌骓来去如风,虎头湛金枪所到之处非死即伤,吓的对面城墙上的士兵连冷箭都不敢放,再之后就是周昂和曹操弃城而逃。

  虽然不知道消息是从哪儿传出去的,但是那天之后莫名其妙就开始有了那个传闻。

  安抚百姓需要时间,他们不是神仙,没法两三天就让颍川所有百姓觉得新来的官能让他们填饱肚子过上好日子,这些天拖家带口外逃的百姓依旧不少。

  连颍川都是这样,东郡的情况只能比他们更差。

  背井离乡的流民往哪儿逃的都有,于是谣言就这么跟着传出去了。

  荀晔恍恍惚惚回去找他们家奉孝叔,三言两语将事情讲一遍,然后满脑袋问号的寻求解题思路,“最先传出这话的是东郡的流民,奉孝叔,您来猜猜这是什么情况。”

  他只是把曹操抓回来让两位叔父参观了一下而已,除此之外无仇无怨,曹操就算要报复他也不能用这么稀奇古怪的法子吧?

  郭嘉揉揉酸痛的手腕,有气无力的回道,“他刚见你的时候认错了?凑巧让身边人听到?然后不小心传了出去?”

  “也没认错、额、等等,好像真的是认错了。”荀晔睁大眼睛,拽了个蒲席坐到他们家奉孝叔面前说道,“我刚追上他的时候没有自报家门,他当时回的是‘乌程侯怎么怎么’,可能那时候就认错了。”

  他没有自我介绍,曹操也没说太明白,然后曹操还让亲信回东郡送消息,谣言的源头很有可能就是那个时候。

  曹操不知道他和乌程侯的关系颍川的人却都知道,在他不知道的地方曹操反应过来之前闹了个乌龙也不会主动说什么“哎呀不好意思我还以为你们俩是父子呢”之类的话。

  曹操没有在明面上说乌程侯虎父无犬子,没说颍川就没人知道曾经有人搞错过。

  但是!在颍川之外!谣言已经随着流民传遍大江南北!

  住在舒县的乌程侯亲儿子听到谣言后气呼呼找上门,那远在晋阳的苑陵侯亲爹听到谣言会是什么反应?

  荀晔倒吸一口凉气,“奉孝叔,并州一直没有回音,该不会……”

  能和阿爹团聚他很高兴,但是这么因为谣言团聚是不是哪里不对劲?

  阿爹该不会以为他在外面随便认爹吧?

  不要啊!他不是那么随便的崽!

  郭嘉安详的伏在书案上,“希望仲豫兄能亲自过来。”

  文若来不了能有个仲豫兄也行,虽然仲豫兄擅长的是学问不是理政,但是政务这东西不能说难只是繁琐费心,以他们仲豫兄的本事同样能帮上大忙。

  往返并州需要十天半个月,从颍川到京城却不需要那么长时间,所以他和志才的帮手什么时候才能到?

  以前总觉得闲着没事儿无趣,现在是有事儿了,忙的连一点儿时间都没有的那种有事儿。

  唉,当官真难。

  荀晔有点坐不住,“叔你继续忙,我去看看今天有没有并州的消息。”

  不管来不来好歹派个人给他传个信儿,孙策不打招呼就找过来乌程侯能揍他一顿,阿爹不打招呼过来他总不能朝亲爹挥拳头。

  别了,别说挥拳头了,他连念叨都不敢,到时候反而是阿爹念叨他。

  荀小将军紧张兮兮,连每日必备的试验田研究都中断了,生怕他爹找过来的时候他不在城里。

  万幸第二天来自并州的新帮手就到了,只是来的是贾诩和护送贾诩的卫兵,不是他期待的美人爹。

  荀晔:……

  所以现在是该高兴还是该不高兴?

  好吧,实话实说,没见着阿爹他有点不高兴。

  孙策出现之前他没想过他爹也不打招呼突然出现,没想过自然也就没有期望,但是昨天一通推测猛如虎几乎笃定了他爹会从天而降直接激动的半夜没睡着,满怀期待去等却没有等到人的感觉着实不太好。

  回信慢的原因也找到了,他们贾校尉受不得长途颠簸路上走的慢,骑马和马车速度差多了,愣是把三五天的路程拖到了十天再加个三五天。

  贾诩慢吞吞的马车上下来,两脚结结实实的踩在地上然后捶捶他的老腰感慨赶路劳累,感慨完了才从车厢里抱出个小匣子奉上,“小将军,这些是主公等人的信件。”

  因为小将军心血来潮要留在豫州,并州的荀氏长辈们都不放心,光是家书就放满了整个匣子。

  荀晔没急着拆信,只是幽幽盯着贾诩,“贾校尉来的缓慢,路上可曾遇到本将军派去的另一位信使?”

  贾诩老实巴交躬身一礼,“回小将军的话,诩来时主公特意吩咐过要慢走。”

  实不相瞒,并州那边信不过乌程侯,特意让他缓步慢行来看看乌程侯会不会心急作乱。

  吕奉先吕大将军先行一步抵达颍川,有吕奉先带来的三千精兵以及小将军当初带来的千余兵马,就算乌程侯翻脸不认人他们也能自保。

  如果他们小将军被骗,他就过来放狠话把乌程侯臭骂一顿。荀友若亲自写的手稿,他只需要找嗓门大的士兵念出来就行。

  如果他们小将军没被骗,那他就过来接收颍川乃至整个豫州的屯田事宜。

  没办法,他劝农校尉贾文和、一不小心没忍住、政绩太突出、被委以重任了。

 

 

第64章 家门口拦路

  *

  被委以重任派到豫州之前, 贾诩对种田的活计很满意,完全是意外之喜的那种满意。

  他举孝廉后任的是郎官,后来在军中任校尉, 虽然都是些不起眼的官儿,但是干起来也都琐碎烦人。

  要是顶头上司不把手下当人,凡胎俗骨碌碌无奇的底下人更是过的水深火热。

  好在他对上官的要求不高, 别动不动就杀个身边人助兴就行。

  做好分内之事, 其他一律不听, 白天安心干活, 傍晚回家把门一关什么都不管。

  封侯拜相那种跌宕起伏的日子不适合他, 平平淡淡才是真。

  可惜好日子不长久, 去哪儿都逃不过动乱,他都那么平平无奇了还能被拎出来放到明面上,这世道真是不给老实人留活路。

  摇头.jpg

  贾校尉对这乌七八糟的世道很是失望,然而没办法, 再失望日子也得继续过。

  不然能怎么?还能自我了断不成?

  世道虽乱却还没到让他活不下去的地步,休想让他放弃大好人生。

  话是这么说, 遇到烦心事儿的时候还是会头疼。

  在京城时荀公达的态度就让他心里打鼓, 去并州的路上荀氏兄弟的反应更是让他提心吊胆。

  更可怕的是,他自始至终都想不出到底什么地方出了疏漏让荀氏这位小将军盯上了他。

  荀公达说他不知道,是不是实话不好说,但是那家伙确确实实表现的好像什么都不知道,那就当他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他贾文和随凉州军进京, 自认为没有半分出彩的地方。他身上没有问题, 那么答案就只能从最开始盯上他的荀小将军身上找。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醉酒花间 穿越时空 历史衍生 爽文 基建 轻松 三国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