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明君养成计划(136)

2025-07-13 评论

  知心大哥哥继续问,“策弟可愿成亲?”

  虎崽子的俊脸唰的一下红透了,“是、是不是有点早?”

  虽然他时常以成人的模样和周边名士交朋友,但是毕竟年龄在这儿摆着,家里还没开始给他说亲。

  大哥忽然这么问,莫不是荀氏有适合的姊妹要介绍给他?

  还怪不好意思嘞。

  “确实有点早。”荀晔没打算当红娘,不过也看出来了他们小霸王很挺期待成亲。

  既然有成亲的意向,那这些天就得换个地方待,“这两日温侯要带兵离开颍阴,策弟可愿同往?”

  孙策眼睛一亮,立刻把刚才的“婚配”抛之脑后,“我可以跟着?”

  他刚到颍川的时候趁他爹在场找温侯打了一架,意料之中被揍的满地打滚,但是温侯比他爹好多了,只往身上打不碰他的俊脸,不像他爹揍完那样好几天都见不得人。

  就是有一点不好,温侯打完之后嫌他碍事儿不肯带他玩。

  他是比不过大哥,但是也不差,军中能打得过他的也没几个,温侯不能以大哥的标准来要求所有人。

  可惜他说了没用,再凑过去还是被嫌弃。

  好在他继承了他爹的厚脸皮不在乎被嫌弃,只要他坚持的足够久,过个十天半个月的温侯就习惯了。

  颍川境内已经没有能兴风作浪的贼匪,要出动温侯的肯定是大事儿,真的带他一起去?

  荀晔让他放心,“方才在官署已经和温侯说过,明日一早直接去寻他即可。”

  他是适婚年龄,孙策也是适婚年龄,别最后没逮住他倒把他们江东小霸王给逮走了。

  袁术眼高于顶大概率不会和孙坚结亲,但是他们吕大将军的出身还不如乌程侯史上也还是听劝联姻了,难保不会为了挽回乌程侯再把韩胤派去谯县。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袁术没有大喇喇的说要称帝,他们就没有正当理由斩韩胤。

  马上要入冬,这个冬天要休养生息,能不打仗尽量不要打仗。

  他的目标是豫州其他四个诸侯国,短时间内不打算和袁术正面起冲突。

  ……

  韩胤肩负月老之责前来颍川,根本没想过还有失败的可能。

  汝南袁氏乃天下一等一的门阀,就算如今只剩下袁绍袁术兄弟二人支撑门楣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家主公主动提出和颍川荀氏结亲是荀氏的荣幸,怎么可能会失败?

  荀氏那小子乳臭未干,听到他说结亲就慌的要找长辈,真该让阎公远来看看他口中年少有为的荀氏子是什么模样。

  韩月老在驿馆住下,和鲁阳的主公传过消息便耐心的等待荀氏长辈回信。

  第二天,颍川有名的混不吝郭嘉郭奉孝登门和他聊了半晌,虽然不知道到底来干什么,但是感觉态度还行。

  第五天,荀氏那小子送了他两本不知道用什么法子印出来的《礼经》,两本书中字迹一模一样,他研究了一整个晚上也没研究出来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第七天,刚从京城回到颍川不久的钟元常前来拜访,同样不知道到底来干什么,不过感觉态度比郭奉孝还好,这门亲事应该是稳了。

  第九天,荀氏长辈回信,说是不同意这门亲事。

  韩胤:???

  嗯?不同意?

 

 

第71章 拿袁氏开刀

  *

  转眼已至十月, 都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雨下着下着就下成了冰雹子。

  并州的天气冷的让一众来自豫州的士人招架不住,没有人再为了风姿摇羽扇, 也没有人再为了优雅褒衣博带晃来晃去,所有人都老老实实的换上厚衣裳,宁肯不优雅的裹成球也不想被毫不留情的寒风冻成冰棍儿。

  天寒地冻, 凉风透骨, 不管是后来被打包扔到并州将功赎罪的士人还是之前陆陆续续到并州效力的良家士人都有种被流放的感觉。

  不怪天下人都想往中原去, 偏远边地的环境如此恶劣, 外来人受不了本地人也够呛。

  还没入冬就冷成这样, 入冬之后得冻死多少人?

  荀爽等人以前都没来过并州, 老爷子年轻时隐居在汉水之滨,小辈们为官多在豫州,最远的就是荀衍荀谌兄弟俩,可冀州虽然不在中原也还是富庶之地, 和并州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比中原早了近一个月的寒冬打了所有人个措手不及,他们原本准备秋收结束后集中兵力一鼓作气将仅剩的五原、云中两郡夺回来, 现在只能放弃收复失地先安排过冬事宜。

  并州本就没有多少丁口, 不提前准备过冬的话来年开春户籍册子能减少多少简直不敢想。

  别说乱世人命不值钱,他们到并州是正儿八经过日子的,每条人命都很值钱。

  收复失地暂停,招安贼匪暂停,全力以赴准备过冬。

  晋阳城中公务堆积如山, 就算有源源不断的士人可供调遣也不太够用, 尤其是那些带着污点被打发到并州的颍川士人, 就算用也不能放心的用。

  并州一把手荀家老爷子觉得他们家侄孙从军中提拔能说会道之辈稳定军心的法子很不错,于是直接拿来用在官署里。

  兵丁从军为活命为钱粮, 士人从政为功名为利禄,只要有所求就能被说动,时不时召集官员聚一聚说说话也挺好。

  不喝酒,不开宴,单纯聚在一起说说话。

  需要敲打的都是颍川士人,自荀晔离开晋阳去颍川接人却一去不复返,荀悦这个当爹的心情就没好过。

  傻小子自作主张非要留在颍川,如今的局势也没有紧迫到非要他和族人在一起才能自保的地步,他再不放心也不能强迫臭小子干什么。

  犯过事儿的颍川世族集体到晋阳报道,荀悦便接下了陪那些家伙聊天谈话的活儿。

  他们都出自颍川,好些都是从前有过交情的老熟人,由他来让那些人安心留在并州再合适不过。

  叔父总揽一州军政无暇顾及这些小事,其他兄弟要么坐镇郡县要么带兵驻守要冲,留在晋阳的几位也整日忙于政事,只有他和蔡中郎一同主管学政不甚忙碌。

  他有空闲也有能耐舌战群儒,这活儿不交给他还能交给谁?

  对此,同在晋阳的荀谌表示,他们家兄长就是在公报私仇。

  如果没有周昂带兵攻打颍川之事,明光接到家乡士人后就会回到晋阳。

  或者说,但凡周昂晚三天再过去,也不会有后面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

  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事情已经发生,假设出多少种情况都没用。

  袁绍联络颍川世家不是一两天能完成的事情,狡兔三窟,他们荀氏在声望上确实比不过门生故吏遍天下的袁氏,家乡士人私下里多准备几条后路也正常。

  就算周昂本来没打算那时候带兵进入颍川,颍川的世家大族也得催着他过去。

  很明显,导致他们家明光留在颍川的罪魁祸首就是这些颍川世家。

  兄长心中有气又舍不得朝儿子发火,颍川世家又这时候被打发到并州,兄长不拿他们撒气才怪。

  他们家兄长如今温文尔雅沉静少言,但也只是如今,能生出明光那种理不直气也壮叭叭个没完的儿子,当父亲的肯定也差不哪儿去。

  为了让兄长消气,只能委屈那些决定两边讨好却计划失败的老乡多忍忍。

  荀谌裹紧外袍,抱着从他们家兄长处顺过来的兽皮暖水袋离开官署。

  最近忙的晕头转向,今儿去兄长家中蹭饭。

  雁门、西河几个新收回来的郡在重置官署的时候就开始丁口普查和丈量田亩,核查人口还是田亩都是得罪人的事情,局势越稳定阻力越大,最适合政权交接的时候做。

  要钱还是要命,地方豪强知道怎么选。

  杀鸡儆猴在什么时候都很好用,精锐大军压境的情况下,羌胡部落不敢作乱城中地头蛇更不敢闹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丁口田亩就核查完毕。

  除了雁门郡的户数超过三万,其他几郡多的像西河有五千户,少的像朔方只有不到两千户人家。

  雁门的户数多是因为那儿是军事要塞,必须有大量驻军以及足够的百姓来保障补给供应,不是那儿的生活条件比太原还好。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醉酒花间 穿越时空 历史衍生 爽文 基建 轻松 三国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