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明君养成计划(161)

2025-07-13 评论

  陈宫面色如常,内里的心烦意闷没有表现出分毫。

 

 

第85章 漏风荀牛牛

  *

  孟冬风沙紧, 旌旗飒凋伤。天气越冷日子越难熬,日子越难熬动乱就多。

  对于风雨飘摇的大汉朝廷而言,上天在无视他们几十年后好像又重新降下眷顾。

  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耕种乃民生之本,如果民间亩产之收能够增多,养活的百姓就能变多。百姓有粮有衣, 铤而走险造反作乱的情况就能变少。

  农具田器要用到铁, 但是又不像兵器那样用的多, 且制作农具田器乃是为了国计民生, 各郡县的铁官收到朝廷的诏令便能自行安排工匠制造。

  大司农士孙瑞在确定新犁能起到大用后便放下其他活儿只盯着这一件事情, 那些不听朝廷政令的州郡爱听不听, 他只要司隶关中能在春耕时不出乱子。

  与此同时,京城的高官也都发现最近杨太傅和天子身边都多了几本爱不释手的书。

  官署中的消息传播极快,没几天所有人都知道了那几本走哪儿带哪儿还字迹清晰的书是哪儿来的。

  耕犁的改进之法是神人入梦传授,但是神人都入梦了肯定不能只干一件事, 来都来了肯定想起来什么就教什么,于是就有了这些比市面上的蔡侯纸好很多的新纸。

  京城的高官们:……

  神人入梦到底教了他多少东西?荀小将军能不能一次性说清楚?

  好东西谁都想要, 但也不能表现的太明显。那小将军既然没把造纸的法子和新犁一起送至御前就说明他没想和天下人分享新纸, 他们表现的太明显传出去像是欺负小孩儿。

  一群人暗戳戳的打听,不好去烦天子就天天缠着杨太傅不放。

  杨太傅在家躲不开在官署躲不开进宫依旧躲不开,被众多不知道什么叫分寸的同僚折腾的不胜其烦,最终还是不情不愿的给了几句提示。

  先前有人以一书千金的条件去荀家臭小子那儿求过几本书,有想法的直接去颍川找正主儿别来烦他。

  买书的路子明明白白说出来, 立刻就没有人再来烦太傅大人。

  花钱就能得到啊, 太傅早说的话他们不就早派人去颍川了吗?

  荀家那小子能酒后抢美人, 用书来换钱也是他能干出来的事情。

  荀氏家底儿薄他们都知道,长辈们都在并州没法支援颍川老家这儿他们也清楚, 年轻人独自留在家乡闯荡还要养那么多士兵流民不容易,藏住神人赐予他的法子用来赚钱也能理解。

  人家自己都不嫌丢人太傅就别跟着念叨什么“有辱斯文”了,好东西就得大家伙儿都有。

  他们理解荀小将军用书换钱的做法,希望荀小将军也理解他们的处境。千金就千金,务必别涨价。

  杨彪:……

  小皇帝看完全程,等屋里只剩下他和太傅两个人的时候悄悄问道,“太傅是不是故意的?小将军是不是私下里又给太傅送了好多好多好多新书?”

  如果小将军私下里没有和太傅商量,太傅怎么会那么配合?

  杨彪扯扯嘴角,“老臣倒是想看到新书,奈何那荀小将军不似陛下这般敬老尊贤,这些天连一本新书也没能见着。”

  他本来不想让那小子轻轻松松以书换金,但是傻小子没有长辈看顾甚至能传出强抢美人的传闻,看在和荀慈明的交情上他也不好太难为年轻人。

  孩子已经这么傻,万一穷的养不起兵谁也不知道他还能搞出什么大动静。

  算了算了,给他钱。

  反正也不是白给。

  “没有啊?好吧,朕知道了。”小皇帝煞有其事的点点头,然后悄咪咪作出一个惊天动地的决定。

  他要给小将军写信,争取为他们家太傅讨来酬劳。

  要是能顺带着给他几本就更好了。

  可惜国库有再多钱也不是他的,他私库里没有钱。他比小将军还穷,按照定价他一本书都买不起,不然他肯定会是小将军最大的主顾。

  买买买,银钱送给小将军养兵比花在其他地方好多了,至少他们小将军真的在做实事。

  什么?他强抢司徒府的美人?

  荀氏长辈已经派人到王司徒府上道过歉了还要怎样,退一万步讲,王司徒要是把府上的美人藏好不就没那么多事情了吗?

  摇头.jpg

  京城的官员纷纷派人去颍川,去的时候偷偷摸摸回的时候掩人耳目,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在干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对众多世家出身的大臣而言,购书确实有点见不得人。但是荀小将军不介意,来一个他接待一个,务必在所有买家都认为他迫不得已的基础上来者不拒。

  可以当他不会拒绝,可以当他缺钱缺傻了,随便顾客们怎么想,只要给钱就行。

  所有人都觉得他们是悄无声息的往返于京城和颍川,也不知道到底哪个大嘴巴泄露了消息,再一打听可好,仿佛全天下都知道荀氏小子那里可以用金换书。

  市面上常见的千金一本,少见的孤本亦或是荀氏和蔡中郎的藏书两千金,那小子缺钱缺的厉害,只要给钱他什么书都能扒拉出来。

  不是,没人能管他了是吗?

  比京城更早知道颍川有好东西的袁术最近很憋屈,他原本想着那些黄巾余孽能替他将荀氏的工匠抢回鲁阳,结果可好,不光什么东西都没抢到,连仅剩的黄巾贼也被颍川的蝇头小利给忽悠走了。

  只是给他们分田让他们耕种而已,这就消停了?

  区区黄巾,不过如此。

  袁府君嘴上骂骂咧咧,身体却很诚实的立刻又派韩胤去颍川找荀氏那小子友好交易。

  世家大族家资雄厚,就算最开始都只想买几本试试水看看什么情况,这边几千金那边几千金加起来总数也相当可怕。

  看到账本的荀彧:???

  月底做好账过来邀功的荀晔:(*^▽^*)

  “叔,怎么样?我就说您回来肯定不会缺钱!”荀小将军挺胸抬头骄傲的不要不要的,“有那些世家大族的倾情赞助,就算再来百万流民咱们也养得起。”

  接纳流民不是赔本买卖,他们不是白养,只进不出最多一个季度,只要安排得当接下来所有流民都能自给自足。

  就算实在倒霉赶上了天灾,他们总不能倒霉的颗粒无收吧?

  昔日曹老爹花一亿钱买了个太尉,他现在可以给全家都安排上三公级别的官。

  不是说朝廷三公几个月就换一轮吗?正好他们家人丁兴旺,不算叔祖那个已经当过三公的,其他所有人都能上去新鲜新鲜。

  诶嘿,咱不差钱儿。

  荀彧:……

  “明光。”

  叔父声音温柔但威慑力十足,荀小将军立刻正经回来,“叔父,这是颍川今春用钱之处,请叔父过目。”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百姓也要结束窝冬动起来。

  赚钱容易花钱更容易,买官什么的都是玩笑话,卖书换来的钱要用来养兵和建设颍川,他没有闲钱用来买官。

  今春的军队财政预算和官署财政预算他已经做的差不多,文若叔看看有没有疏漏,要是缺的多的话他就把卖书的生意扩大到其他地方。

  天下大户多的很,这年头消息的传播速度也没那么快,纸质书生意再继续个两三年应该不成问题。

  荀晔呈上他这些天忙碌的成果,再次感慨当老板不容易。

  花钱如流水算什么,他这是花钱如泄洪。

  “这是……你一人所写?”荀彧以为见到刚才的账本后就不会有什么能让他震惊,但是再看到递到跟前的两本小册子又觉得刚才的结论下的有点早。

  朝廷有《上计律》,地方官员要将整年需要用到钱财整理好送至大司农处,大司农审核完毕呈给天子,天子确认无误后才由国库分配钱财。

  当然,那都是以前的事情,国库供应地方官署的前提是地方缴纳的税款都送至京师,如今朝廷管不住地方,地方用钱之处也只能地方官自己解决。

  但是不管是地方还是京师,这都不是一两个人都完成的事情。

  荀晔矜持的抿唇笑笑,“叔父这些天忙于安抚各城官员,奉孝叔和志才叔也都忙的脚不沾地。大家都在忙,我这个太守也不能干愣着,这两份预算乃是和毛先生一同编制,并非我一人之功。”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醉酒花间 穿越时空 历史衍生 爽文 基建 轻松 三国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