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明君养成计划(222)

2025-07-13 评论

  小皇帝也很开心,今天先把赏赐给出去,官职等他和小将军商量之后再给,免得他和小将军喜好不同到时候还得改。

  朝臣们满怀期待的等着王司徒发难,朝廷如同一潭死水,小将军不在的时候王司徒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难得有个不给王司徒面子的耿直少年郎可以给他们放松放松,错过这次再想看热闹就得等到小将军下次进京了。

  吵起来,打起来,吼吼哈嘿。

  然而这次王司徒没有跳出来说什么“于理不合”“没有前例”“有违祖制”之类的话,全程都跟个没事儿人似的,好像朝廷真的变成了天子当家做主。

  不对劲,有猫腻。

  众臣看看老神在在的王司徒,再看看不远处笑吟吟的荀侍郎,猜测会不会因为荀小将军的父亲在场导致王司徒不好意思欺负小孩儿。

  都是体面人,确实不好在人家父亲眼皮子底下干的太过分。

  散了吧散了吧,今天大概率打不起来。

  没有见不得人好的家伙跳出来闹事,此次论功行赏圆满结束,满朝文武各回各官署,荀小将军意料之中的被天子留下。

  荀悦眉眼弯弯,傻小子升官加爵跟喝水吃饭一样简单,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寻常人一辈子也走不到的高度。

  这两年聚少离多,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儿子这么正经的模样。

  一时不察,傻小子都变成大人了。

  荀晔让跟他一起进宫的众人先去城外军营,然后一本正经的随宦官去面见天子。

  他爹上班的地方就在皇宫,待会儿没准还能和爹一起下班。

  天呐,这是什么梦里才有的好日子。

  李二陛下看着傻崽瞬间变成没断奶的小奶狗,不由抬手捂住眼睛。

  啧,没眼看。

  回来的路上在他面前各种嘚瑟,好像几个月不见就从咋咋呼呼的臭小子变成沉稳成熟的天策上将二代。

  结果可好,见到亲爹立刻恢复原形。

  野爹果然还是比不过亲爹。

  李二陛下煞有其事的感慨着,索性飘去另一边查看朝臣的动向。

  臭小子很能得罪人,这朝中也没有那么多大公无私的臣子,他去看看有没有刁臣想要害崽。

  荀晔屁颠屁颠找他爹会和,眼下不是说话的时候,等他见过天子再和爹好好说。

  惊喜,大惊喜,他带回来了“离家出走”好多年的大伯。

  可惜大伯没法进宫,不然现在就能让爹和大伯兄弟相逢。

  荀小将军眉飞色舞,和刚才崇德殿中的稳重判若两崽。

  荀悦哑然失笑,目送傻小子去见天子然后才慢悠悠回他平时当差的地方。

  黄门侍郎是近侍之臣,宫里有专门的官署供三公以及天子近臣处理公务,平时官署里的官儿还不少。

  众人看到荀悦回来都围了上去,有的是恭喜他教出个好儿子,父才高子更卓,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有冒酸气的叽叽歪歪说什么子越过父怎么怎么,不过说着说着就被同僚挤去了角落里。

  王司徒又不在他们这儿,挤兑荀侍郎也没法去王司徒那儿邀功,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荀悦是个很好相处的人,但也不是一点脾气都没有,过来恭喜他的他可以笑着互相调侃,过来挤兑他的他也能笑着挤兑回去。

  他儿子就是有本事怎么了?天底下哪条道理规定不许儿子超过父亲?自个儿没本事生出有能耐的儿子就来酸别人,嫉妒的嘴脸已经藏不住了同僚们。

  这些日子没有炫耀儿子他已经忍的很艰难,别逼着他天天闲下来就给满宫的同僚分享育儿经验。

  呀,忘了,他们家明光有如今的成就全靠自身优秀,和他这个父亲没有多大关系。

  很遗憾,育儿经验起不到多大用处,主要还是靠孩子自觉,如果家里孩子从小就不听话那就算了,不如父辈努力多给孩子攒点家产。

  世道那么乱,孩子没本事当爹的再没本事还能好吗?

  众同僚:……

  噗~吐血.jpg

  你说你招惹他干什么?

  荀侍郎温声细气敌我不分,很快周围的同僚便都满脸菜色的回到自己的位置平复心情。

  他们没有荀小将军那么优秀的儿子,也不如荀侍郎有学问,他们活着有什么用呜呜呜呜呜。

  荀侍郎挥一挥衣袖,深藏功与名。

  刚巧飘到附近的李二陛下:……

  感觉臭小子对他爹的滤镜厚的有点吓人,这像是好欺负的样子?他不欺负别人已经很不错了好吧。

  果然人不可貌相,臭小子一大家子都不可貌相。

  天子寝宫,不可貌相的荀小将军正在给小皇帝讲他接下来的安排,杨太傅旁听。

  因为他在杨太傅这里信用值太低,为了不让太傅觉得他悄悄忽悠小皇帝,和小皇帝说的每一句话都必须有太傅在场。

  没办法,亲爹就在天子身边工作,他怕太傅一个不高兴让他爹遭受职场霸凌。

  一个王司徒已经很难缠,再加上一个杨太傅,他爹得被欺负成什么样儿?

  为了他柔弱的父亲能在京城安稳生活,杨太傅的好感度必须拉满。

  说句不太礼貌的话,刷杨太傅的好感度比刷天子的好感度有用的多,也困难的多。

  不管大汉乱成什么样,也不管士族在和外戚宦官的斗争中吃了多少亏,身为当今天下文化水平最高的一撮儿人,话语权依旧掌握在他们手中。

  察举制的弊端就在这里,士族说什么就是什么,打不进士族圈子就永远没有出头的机会。

  皇帝重用外戚宦官估计也是看到了弊端想解决,只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最终搞成了天下大乱。

  名声是个好东西,对于在乎名声的人而言,抹黑他的名声比直接要他的命还难受,对于不在乎名声的人来说……

  这年头想当官就得有好名声,不管是真的好名声还是经营出来的好名声,总之必须得有。不在乎名声就等于放弃仕途,除了极少数真的不在乎前途的人外几乎没人不在乎名声。

  名利场是士族的一言堂,不过也不是没有破局的法子。

  正好这次来的是二凤爹,回来的路上他们俩没少讨论开科举可能遇到的阻碍。

  讨论出来的结果就是,还得拳头大才行。

  科举取士出现在隋朝,隋文帝杨坚初步以分科考试的法子取代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之后隋炀帝杨广设立进士科正式确立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吏标准的制度,如此来将选官的权利从士族手里夺走,也由此开始打破门阀垄断。

  不过科举取士毕竟是个新东西,唐初的君臣也没少研究这玩意儿到底哪儿好哪儿坏。

  唐初的科举好歹有隋朝的前例当研究对象,他们在九品中正制还没出现的时候就搞科举连个研究对象都没有,怎么说全靠他一张嘴。

  没有研究对象也不全是坏事,至少可以麻痹一下那些不知道科举取士是什么世家大族,在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的情况下温水煮青蛙悄悄开搞。

  这世上聪明人是少数,等到大部分世家都反应过来科举取士意味着什么,到时已经跻身官场的寒门势力也不是他们说掐死就能直接掐死的了。

  计划通,开始忽悠。

  啊不,开工。

  荀小将军郑重其事的说道,“陛下,青州、兖州经过此番战乱急需休养生息,然而两州的官署都损失惨重,实在没有足够的人手来安抚百姓恢复民生。”

  “是这样,的确是大问题。”小皇帝也郑重其事的回道,“所以小将军想当青州牧还是兖州牧?或者北方牧?镇北大将军?”

  “咳咳咳咳咳——”杨彪被口水呛了一下。

  他在旁边看着都能胡说八道到这个地步,他不在旁边的话是不是就直接请小将军登基了啊?

  小皇帝给官给的大方的很,虽然他手里一点实权都没有,他任命的官也都是些有名无实没啥用的空头口号,但是他们家小将军能凭本事把有职无权的官位变成有职有权的好官,和他亲自封小将军当实权大官完全没有区别。

  身为傀儡皇帝却能任命实权大官他骄傲了吗?

  是的,他骄傲!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醉酒花间 穿越时空 历史衍生 爽文 基建 轻松 三国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