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明君养成计划(236)

2025-07-13 评论

  “当初刘焉提议废史立牧,谋交州牧不成又改益州牧,乃是有人私下和他说‘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戏焕看了眼旁边的好友,继续说道,“且民间还有一条广为流传的谶语,‘代汉者,当涂高也。’”

  前者说明益州牧刘焉有不臣之心,后者可延伸而出的说法就更多了。

  谶语本来就是有本事就能随意解读的东西,只要有人相信,同一句话解读出十种不同的意思都很正常。

  郭嘉闻言眼睛一亮,然后抚掌赞道,“满肚子的坏水儿,不愧是志才。”

  戏焕微微一笑,“多谢夸奖。”

  他们这两年不是只在豫州境内忙碌,天底下圈地自重的诸侯何其多,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自然要想法子往各路诸侯身边安插人手。

  同理,他们身边也有别处安插进来的探子。

  水至清则无鱼,让所有人都全心全意显然不可能,那就主动留点空子好尽量将那些不确定因素控制在眼皮子底下。

  要是真的有探子能瞒过他们,那算对面有本事。

  总之,他的意思就是,趁现在还没有人用“野心勃勃”来诟病他们家小将军,悄悄推动更多有野心的人将野心放到明面上。

  只要天下乱成一锅粥,他们小将军做什么都不会太惹眼。

  问题不大,能解决。

  荀彧捏捏眉心,正要开口说什么,只听到门口响起敲门声,然后一张熟悉的脸从门后探出来。

  “叔父们在说什么?我能进去吗?”

  荀晔把李二陛下安排的明明白白然后溜达过来,来到府上还顺便去厨房看了眼他叔今晚吃什么,没一点客人的自觉让厨房加上他的份量,然后才晃悠到书房昭示存在感。

  叔父们在说什么悄悄话?能让乖巧可爱的侄儿听听吗?

  三双眼睛齐齐看向门口。

  少年郎眉眼弯弯,身后好像有看不见的尾巴在摇啊摇。

  叔父们:……

  星象是门好学问,回头有空得好好琢磨琢磨。

  怎么看出来的呢?

  人已经到门口了肯定不能撵出去,荀小将军不用几位叔父请便自觉的到最后一个空位上坐下。

  桌案四四方方,屋里只有三个人,打麻将都三缺一的配置竟然不喊他,差评。

  荀彧不着痕迹的收好信件,一副刚才他们三个只是闲谈的样子,“明光怎么有空到这里来?”

  “刚刚忙完,来蹭晚饭。”荀晔耸耸肩,继续说道,“顺便来问问我父亲在信上写了什么,还神神秘秘的不让我看。”

  “是为了给你个惊喜。”荀彧笑道,“你奉孝叔父准备秋后成亲,想让他当面告诉你这个消息。”

  郭嘉愣了一下,“……啊?”

  “当真?”荀晔果然不再深究,而是围着即将成亲的郭鬼才打转,“奉孝叔要成亲了?奉孝叔竟然要成亲了?”

  不让他知道就不让他知道吧,他也不是什么事情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那是他亲爹,他亲爹还能害他不成?

  所以奉孝叔真的要成亲了吗?

  星星眼.jpg

  郭嘉没想到好友会用他来打掩护,更没想到臭小子表现的好像他娶亲成亲跟多稀奇的事情一样,“怎么?为叔已至弱冠,还不能成个亲?”

  戏焕抿了口茶,悠哉悠哉,“奉孝素来懒散,忙碌时甚至直接宿在官署,如何不像孤独终老的模样?”

  郭嘉:……

  他忙起来宿在官署是因为什么?还不是因为某个病秧子受不得累到点就得去睡觉?

  郭鬼才磨了磨牙,皮笑肉不笑,“迁至颍川的百姓越来越多,其中不少人家都有适龄女子,志才腼腆羞涩不敢出面,嘉可代为打听。”

  戏焕婉拒,“不劳奉孝费心,焕立志孤独终老。”

  荀彧:……

  荀晔:……

  荀彧:“明光,捂住耳朵。”

 

 

第135章 磨蹭两个月

  *

  荀彧一句话让刚刚统一战线的两位好友再次噼里啪啦火光四射, 碍于还有未冠的孩子在场,胡说八道的两个人很快被点心堵住了嘴。

  成亲是喜事,说什么孤独终老, 也不嫌晦气。

  郭嘉和戏焕都被突如其来的茶点噎到,连忙摸茶杯自救,一瞬间都以为好友要谋杀。

  成亲是喜事, 做什么这么凶, 也不怕吓着孩子。

  荀晔笑嘻嘻的看着他们闹, 笑着笑着忽然想起来秋后成亲的话他那会儿就不在颍川了, “叔, 良辰吉日选好了吗?”

  离得近的话他还能拖一拖, 离得远的话他就只能眼巴巴的精神上与叔父们同在。

  “选好了,在十月。”郭嘉拍拍胸口,有气无力的说道,“人可以不在, 贺礼留下就行。”

  日子不能只看好不好,还得看他们有没有空闲时间, 至少得等到官署忙完这一轮才能分心去准备。

  不用怀疑, 傻小子肯定赶不上。

  荀晔:……

  既然他赶不上,那还算什么惊喜?

  叔,你们找借口好歹走点心。

  荀小将军长叹一声,话题转移到今天晚上吃什么。

  仨人都不让他看信,除非他大半夜的悄悄把信偷出来, 不然几乎没有看到信件内容的可能。

  信在他手上的时候他都没偷偷看, 已经送出去了更没有必要, 那就当什么都不知道吧,反正如果事情很重要的话早晚能知道。

  和正经的书房相比饭桌才是说正事的地方, 正好让叔父们给他参谋一下带走的班底合不合理。

  青州遍地贼匪民不聊生,但是乱也有乱的好处,可以让他放心的重拳出击。

  去青州当官最重要的不是能打,好吧,能打还是很重要的,然后其次就是梳理内政恢复民生。

  先让宛如惊弓之鸟的百姓们稳下心恢复正常生活,等治下百姓能吃饱穿暖才有底气扩大地盘。

  种田大手子贾诩要带上,正直小青年赵云要带上,吕大将军带不带他还在考虑,除此之外就是擅长庶务内政的官员,能分出来多少他带多少。

  青州有个主张有教无类的大儒不假,但大儒属于远水解不了近渴,在第一批人才出师之前还是得从别处抽调人手救急。

  没办法,看青州的现状就知道,想从本地挑选足够的人才难于上青天。

  好在能抽调人手的地方多,豫州抽一点点,并州抽一点点,实在不行冀州和幽州也能想法子掏一点点,兖州、兖州就算了,曹老板比他还惨。

  哈哈哈哈哈哈哈。

  曹老板唯一能干的大儿子都被他釜底抽薪带跑了,再加上之前挖的谋士天团,还可着那边挖墙角他的良心真的会痛哈哈哈哈哈哈。

  收。

  咳咳,不可以嘲笑自己人。

  总之就是,练兵他可以自己搞定,能带兵的将领也不缺,他只需要可以处理内政的基层人员。

  可惜文若叔不会影分身之术,不然文若叔跟他去青州多好,内政方面完全不用他亲自操心。

  荀彧慢条斯理的擦擦嘴角,“那我随你去青州?”

  荀晔大惊失色,“不不不,豫州更需要叔父坐镇。”

  这这这,他只是说说而已,叔父千万不要当真。

  荀彧笑着摇摇头,就知道这小子不是真心让他去。

  雏鹰总要离开长辈的羽翼独自闯荡,这小子名单上带的要么是同龄人要么是最开始就由他出面招揽降服的人,想当家做主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他跟过去算什么?

  少年郎们刚进官署都是手忙脚乱,上手之后不比他们差多少,在后面盯紧一点就是,实在扛不住了他们再出面就是。

  以这群臭小子的能耐,世上大概没有他们扛不住的事情。

  何况他们这位得上天眷顾的傻小子说今冬北方有灾,北方有天灾的话其他地方也无法独善其身,为了能让傻小子有底气在外面闯荡,豫州这边更得稳住。

  荀晔生怕叔父们真的要跟他走,迅速解决掉晚饭然后拔腿就溜,只给三位叔父留下一道迅疾如风的背影。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醉酒花间 穿越时空 历史衍生 爽文 基建 轻松 三国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