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明君养成计划(241)

2025-07-13 评论

  他都自顾不暇了哪儿还有心思管别处,应该别的地方担心他扛不住才对。

  “青州水系发达,黄河、淮河、海河还有一些独流入海的水系遍布整州,按理说水利应该很发达。但是沟渠水利需要维护才能正常使用,不只青州,整个大汉都好些年没动过大工程,现有的水利设施几乎都不能直接用。”荀晔翻出他自己画的水系图,只恨系统爹不给他一键更新老旧设施的功能,“冬天很多事情没法做,也没法冒着大雪实地考察,我就让熟悉地方情况的官吏先重新规划水道,等开春解冻后再带上图纸去实地查漏补缺。”

  今年冬天不缺粮是因为他来青州时带了足够多的粮食,但是粮食只够支撑到夏粮收获。

  毕竟他是出门做官不是出门游玩,什么都靠家里支援那还叫什么闯荡?

  他可以把家里当底气,但不能遇到点儿困难就回家哭,那显得他很没本事。

  “爹,我到青州后不是去拜访了大儒郑玄吗,城里的招贤馆和图书馆也都建成了,今冬有不少青州名士都冲着郑先生的名头过来。”说完最重要的春耕,然后就是人事,“最近招贤馆入住的名士有好些是兖州、扬州人,不过虽然是兖州、扬州籍贯,却是从徐州而来。不是说陶谦治下清明吗?人才大量流出的清明?”

  这年头只要顶头上司的名声说得过去,没有几个人愿意千里迢迢跑去别处谋生,他看过那些人的经历,多是董卓入京的时候去的徐州。

  除了少部分放荡不羁爱自由的人,绝大部分人都不爱搬家,尤其这年头去哪儿都不方便还讲究“父母在不远游”,就算迫不得已必须远离故土避难也是深思熟虑选出一个地方来定居。

  就像他们家叔祖,叔祖当年离家避难直接在汉水之滨住了十多年,跟第二故乡也差不多了。

  能让那么多名士集体出走肯定不是小问题,陶谦干什么了?

  两位阿飘陛下都飘过来,“那些人已经到了青州,就没打听出来他们为什么离开徐州?”

  “应该打听了,只是我没在意。”荀晔摸摸鼻子,承认问题出在他身上,“这些天忙的昏天黑地,招揽士人的活儿交给诸葛瑾了。爹你们不知道,那小子看上去文文静静很内向,处理人际交往的事情简直了,比我亲自去唠嗑都管用。”

  他不该因为诸葛大郎没他弟诸葛亮名气大就怀疑他是大器晚成,他们子瑜大器早成厉害的很。

  来青州后各种事情搞的他焦头烂额,但是命好没办法,诸葛丞相年纪小没法直接上工,诸葛丞相他哥也能胜任州牧秘书的工作。

  得亏来之前把这兄弟俩忽悠来了,不然他的工作量能增加好几倍。

  “毕竟是和夏侯惇一样打仗没赢过升官没停过的东吴大将军,肯定有过人之处才能让所有同僚都和他关系好。”猪猪陛下说道,“带兵打仗是能耐,打理内政是能耐,能凝聚人心让所有人都愿意和他说真心话更是能耐。”

  李二陛下煞有其事的点点头,“我是皇帝我先说,我喜欢这种能团结所有同僚的政委型人才。”

  荀晔笑的开心,“我也喜欢。”

  姓诸葛的果然没有笨人,就算时间线有点错乱他还是要说“姓诸葛的都聪明”这一刻板印象非常正确。

  回归正题,继续说徐州。

  李二陛下沉声道,“如果没有记错,人才大量出走应该是陶谦背信弃义抓捕客居徐州的名士,那些人本就是为了安稳才去徐州,州牧容不下他们自然要逃离。”

  荀晔不太明白,“抓捕客居徐州的名士?人家选择徐州客居应该是徐州官员的骄傲,这证明他们治理有方才会让那么多外地人过来居住,好生生的抓人干什么?”

  “陶谦这人本身就不太好理解。”李二陛下耸耸肩,“从来只有以大欺小,以小欺大还屠人全家的你们听过几个?虽然不同的记载中对曹嵩之死的分析不同,但是人死在徐州肯定和陶谦脱不了干系。”

  不同小世界的细节不同,但是人物性情都大差不差,这儿的陶谦估计也是个不能用常理推测的人。

  荀晔撇撇嘴,“行吧,爱咋咋,反正人才流失的不是我。”

  这年头的名士群体参差不齐,虽然有些沽名钓誉之辈,但也不能一竿子打死,不管怎么说能传出名声的都是饱读诗书的文化人,招来当摆设也能发挥名人效应吸引来更多名士。

  名士大儒偏向留在故乡很正常,豫州籍留豫州,青州籍留青州,兖州籍留兖州,各州有各州的优势,朝廷已经成摆设的情况下各州名士想有作为首选是本州州牧再正常不过。

  看隔壁曹老板,虽然失去了他们家文若叔,但是现在也慢慢组建出了新的班底。

  见过去别地儿挖墙脚的,没见过根据籍贯来赶人的,陶谦是年纪大了脑袋秀逗了吗?

  没关系,继续保持。

  陶州牧不欢迎外地名士荀州牧欢迎,隔壁曹州牧那儿也不错,树挪死人挪活,总不能在一棵歪脖子树上吊死。

  荀青州专注自家的事情,继续给两位阿飘爹汇报到任后的成果以及开春展望。

  最多一个月天气就会慢慢转暖,不管接下来会有什么灾,反正冬天的雪灾寒灾算是撑过去了。

  他一个新手州牧都能撑过去,北方其他各州有他们家叔祖那等熟手肯定不会有大问题。

  如果系统爹在听,希望系统爹能吱一声让他心里有个底。

  ——水旱之害荐饥累荒,疫疠之灾札瘥夭昏。

  这个任务描述不像是几个月就能完成的样子,能不能给任务分个阶段?好歹让他知道现阶段的努力能不能得到系统爹的好评。

  两位阿飘陛下听着熟悉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用脚丫子想也知道他们那破烂系统马上就会【吱——】。

  好歹是当牛做马了不知道多少年的陈年老统,能不能别那么好骗?

  可惜两位陛下的吐槽只在心里进行,电子音不出意料的出现,某个伶牙俐齿的臭小子更是把他系统爹夸上了天。

  李二陛下看着任务栏里的【任务完成】,有种全宇宙都是草台班子的感觉。

  这合理吗?就问这合理吗?

  猪猪陛下凑过去看了一眼,也陷入了沉默。

  良久,两位阿飘才幽幽开口,“这小子是系统亲生的吧?”

  如果不是亲儿子,为什么会如此偏爱?

  虽然傻崽有天分很努力肯定能达到任务完成的标准,但是他们俩过来的时候还讨论过这次任务最早最早也得等到夏粮收获才能结束。

  赈灾是考验,可生活不只有考验,主要还是日常,能凭耕种自给自足才算真正在青州站稳脚跟。

  现在春耕还没开始,傻崽只是展望了一下未来,系统就这么丝滑的给他通过了?

  荀晔听到两位阿飘爹说话停止吹彩虹屁,得知任务已经完成后眼睛一亮,再次用语言表达他对系统爹滔滔不绝的崇拜敬爱。

  通过好通过妙,通过说明他的春耕计划可行性非常高。

  系统爹对他那么有信心,他也不能让系统爹失望。各位爹就瞧好吧,他肯定是最努力最上进最让爹们放心的崽。

  就在荀晔开启“带着两位阿飘陛下在青州当州牧”新篇章时,隔壁徐州又出了幺蛾子。

  这年冬天是几十年未有过的寒冷,大汉各州的日子都不好过。在那些地方官没法稳定民心的地方,造反叛乱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虽然没有黄巾之乱那么声势浩大,但也够让朝廷和各地官署喝一壶的。

  在以“百姓殷盛,谷实差丰,流民多归之”著称的徐州下邳,有人聚众数千自称天子,然而州牧陶谦不光没有派兵镇压,反而和自称天子的贼寇共同举兵攻打兖州。

  兖州牧曹操:……

  攻打兖州被打了回来,陶谦消停了没几天,击杀贼首吞并贼人部众后又再接再厉攻打青州。

  青州牧荀晔:……

  曹老板的地盘不好打,荀老板的地盘就好打了?

  有没有可能,曹老板遇到困难的时候还得荀老板带兵去帮忙?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醉酒花间 穿越时空 历史衍生 爽文 基建 轻松 三国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