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明君养成计划(264)

2025-07-13 评论

  什么情况?陶谦和笮融还真和城池共存亡了?

  袁术不信,陶谦清醒着或许能为御敌干点实事,笮融就差把整个徐州都私吞了肯定不会冒这个险。

  更换逃跑路线了?不能吧,除了九江还能走哪儿?总不能直接出海了吧?

  海上风大浪大多危险,万一翻船可就全部便宜海里的鱼了。

  不行不行,不如便宜他。

  袁公路满心期待即将到手的钱财,等来等去等不到人于是派人去下邳打探。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吓一跳,竟然有人敢在他前头把笮融给抢了。

  袁术:???

  笮融……这么没本事的吗?

  好歹是搜刮了大半徐州的大恶人,带着那么多钱财出逃之前肯定得安排好随行护卫,他敢劫是因为特意调了八千大军在必经之路上守着,下邳境内哪个贼有那么大的本事?

  “据说是别处流窜到下邳的黄巾贼,贼首相当凶残,一刀下去直接把笮融的脑袋劈成了两半。”好不容易挤到他们家主公跟前的韩胤绘声绘色的讲道,“那伙儿贼匪有五六千人,也不知道是哪儿来的,也是笮融倒霉,刚出城没多久就和他们撞上了。”

  袁术听完之后捏捏耳朵,“流窜到下邳的黄巾贼?全是青壮年还是男女老少都有?”

  韩胤愣了一下,回道,“好像都是壮年。”

  “啧,还以为这次能趁机抢点儿好东西,散了散了。”袁术摆摆手让人派出去的兵撤回来,一边安排一边骂,“什么流窜到下邳的黄巾贼?分明是荀家那小子猜到笮融要逃提前派人去堵了。”

  如今这天下哪儿黄巾贼最多?一个豫州,一个青州。

  虽然两州的黄巾贼都已经改邪归正恢复老百姓的模样,但是就问他们没被荀氏打服之前是不是黄巾贼吧?

  让归降的黄巾贼重操旧业而已,多大点儿事儿。

  荀氏那小子也真是的,一点好处都不给外人留,徐州那么大全吃下去也不怕撑死。

  “主公,就这么撤了?”韩胤难以置信,“下邳近在咫尺,荀氏远在青州,主公大可以……”

  “大可以什么?硬抢?”袁术不耐的挥挥手将人赶出去,“想想青州的兵力,再看看我们的兵力,硬碰硬你碰得过?”

  韩胤:???

  不是,主公不是最听不得别人说他不行吗?

  韩胤一脸懵的站在院子里,越发摸不明白他们家主公的想法。

  “韩长史怎么站在外面?”匆匆赶来的田野田长史拱手打招呼,不等韩胤开口便拍拍脑袋告辞,“主公方才传唤,野先走一步,稍后有空再同韩长史闲谈。”

  再会再会,他可不是闲人,他是主公一刻也缺不得的大忙人。

  哈哈哈哈哈哈。

  韩胤僵着脸目送某个抢了他位置的家伙离开,如果目光能杀人,那家伙现在已经被他碎尸万段。

  抢了他的位置还在众人面前嘲笑他,当他韩胤是没脾气的泥人吗?

  书房里,并不了解手下人之间争斗的袁术还在抱怨,“海平来了,快坐。”

  公远说的不错,韩胤的确是惑主的奸佞。

  良臣都会苦口婆心的劝主公三思而后行,他可好,明知道打不过还撺掇他和荀氏硬刚,那家伙该不会已经成荀氏的人了吧?

  袁术顿了一下,越想越觉得有可能。

  虽然他很不愿意承认他比不过别人,但是现在这情况他确实打不过荀氏,老的小的都打不过。

  如果不是被荀氏策反,韩胤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劝他撩拨荀氏?虎口夺食对他完全没有好处啊!

  之前荀家小子在颍川的时候他就有点怀疑,当初他派韩胤去结亲,结亲不成带回来许多礼物也还行,现在想想当时那礼物恐怕不止他的份儿,韩胤也被喂的肥肥的。

  可恶,越想越气。

  他原想着趁战乱抢几个工匠回来,结果颍川半点儿没乱,那混账小子还把纸质书的消息传的满京城都知道。

  更过分的是,他还涨价!

  有这么做生意的吗?当钱都是大风刮来的?搜刮百姓也很费劲的好吧!

  “海平,你有没有觉得刚被扔出去的那家伙最近越来越奇怪?”

  他知道他这样的人物身边免不了有别人安插进来的探子,但是如果真的是韩胤,那事情就大条了。

  真正被别人安插进来的田长史:……

  啊?韩胤吗?主公您是不是太瞧得起他了?

  田长史想想不到俩月就被他排挤的孤零零连说闲话都没人陪的韩胤,陷入沉默。

  得亏那家伙不是细作,不然真的为他的主人担忧。

  ……

  京城,皇宫。

  小皇帝一颗心已经随他们家小将军飞走,青州发生的一切都瞒不过他。

  咳咳,有延迟的那种。

  虽然他是皇帝,但是他的消息真的不太灵通,能知道什么全看太傅和朝臣愿意告诉他什么,要是有两边都不愿意透露给他的消息,他就是急的满地乱转也没用。

  好在他是个容易满足的人,能听到多少算多少,总比一点都听不到强。

  “荀侍郎,您说小将军打下徐州后还要派人去当徐州牧吗?”小皇帝在苦恼不该他苦恼的问题,“朕觉得应该和冀州一样把州牧之位空出来,这样就没人能阻碍小将军做事了。”

  看上去没有主官,实际上有主官。

  没错,就是这样。

  荀悦用砚台压住书页,看着心思完全不在书本上的天子,欲言又止。

  他知道天子非常仰慕他们家明光,但是这些话真的不能在他面前说,陛下有点太不见外了。

  也就是太傅不在殿中,太傅在的话又得祭出竹板来。

  荀悦如此想着,继续当个不会说话的木头人等天子絮叨完。

  他们陛下是个碎嘴子,不等他说完课就没法讲,好在陛下知道控制时间,感觉时间差不多了就会停下,然后等课上完了继续叨叨。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最近青州和徐州开战促进了小陛下的进化,现在就算杨太傅在旁边坐着也不耽误他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打就打嘛,打过之后就不能再骂他了。

  杨彪:……

  荀悦:……

  他们陛下很聪慧,聪慧的已经让他们猜不出什么时候是真傻什么时候是装傻。

  小皇帝絮叨完之后安心上课,上完课自觉的去做作业,留刚上完课的荀老师和班主任杨老师沟通他的学习进度。

  两位老师相对无言,想谈的并不是天子的学习进度。

  杨彪长叹一声,“明光在青州以科考取士,仲豫怎么看?”

  荀悦面色如常,“变则通,不变则壅;变则兴,不变则衰;变则生,不变则亡。”

  “大汉沉疴旧疾缠身,确实需要改变。”杨太傅叹道,“世家大族若想长盛不衰需得用心培养年轻后辈,若长久无人在朝中为官,再显赫的家族也要走下坡路。”

  荀悦眉眼弯弯,“可是太傅,天下不只是世家的天下,更是天下百姓的天下。”

  世家想长盛不衰,可百姓也想安稳活下去,世家大族能保证子孙代代都是贤才吗?

  连天家都不敢保证每任天子都是明君,世家凭什么觉得他们应该长盛不衰?

  如今朝廷选官采用的是察举制,他承认这制度很有用,但是举荐出来的官员是好是坏全看举荐之人的一张嘴,他们能保证一个人大公无私两个人大公无私,还能保证全天下有资格举荐士人的人都大公无私?

  太傅出身弘农杨氏,是和汝南袁氏相差无几的四世三公的豪族,不会不清楚如今这制度多容易让世家做大。

  若非天下大乱,以太傅在朝中的底蕴,弘农杨氏之后两代三代依旧能轻轻松松延续三公的荣耀。

  太傅治家严谨能保证家中子弟都有真才实学,说句不太客气的,能保证儿子保证孙子,还能保证接下来代代都有真才实学?

  这不是一家两家的问题,是世家大族的通病,他荀氏一样避免不了。

  杨太傅沉默许久,“你知道老夫要说的不是这些。”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醉酒花间 穿越时空 历史衍生 爽文 基建 轻松 三国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