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穿着龙袍穿越了!(35)

2025-08-10 评论

  “……”

  刘秉确实已经转了回来。

  侧面投照过来的日光,在那张年轻的脸上形成了错落的阴影,竟让人难以在顷刻间辨认出他的神情。

  唯有那双眼睛在暮色里显得极其明亮,像是被夕晖在其中点燃了一把火。

  “诸位!”

  刘秉振声而呼,让所有窸窣作响的交谈全部在此刻停了下来。

  但此刻的他大约也无暇顾及这些士卒所想。

  他的掌心,仿佛还有片刻回忆起了被人交托厚望时候的灼热。也正是这温度,让他将意欲出口的话斟酌又斟酌。

  当他望向远山的时候,在想的也不仅是他需要多做一阵子假皇帝,而是他想起的一些历史。

  董卓废立皇帝的想法,当然不是所谓的天子在外,甚至废立天子、杀害太后,都不过是他随后种种恶行的开端。

  那是一段黑暗而混乱的历史!

  他一个来自现代的人对于这个时代的苦难深感共情,想要最起码地去做些什么,又恰好能够做些什么,便必然要在今日明志号召。

  当他开口之时,本觉说来晦涩煽情的语句,好像也如后方的流水一般,无比顺畅地脱口而出:

  “董贼猖狂,为祸京师,杀良冒功,僭越三公,既有鸩杀太后之举,谁知明日如何。洛阳百万之众,不能摧折于此贼之手!”

  “诸位都曾因天灾人祸而流离,聚集于张将军麾下,愤然起兵,求一个世道清平,如今朕也恳请诸位追随,杀董卓,复朝纲,光复汉室威仪,还清平之治!”

  “朕与诸位同行,也将亲见百姓疾苦,日夜警醒,绝不敢忘!”

  “……”

  张燕眸光一动,在听到那“愤然起兵”四字时,忽觉一阵心绪复杂,仿佛是因头一次有这样一个冠冕堂皇的词落在了他的身上,竟有短暂的不适。

  但从这白衣天子的面容上,他看到的只有一片恳切,好像农民揭竿而起,在他这里真的不能叫做悖逆。

  他来不及多想,已看到一杯薄酒被司马朗端到了刘秉的面前。

  “这第一杯酒,为祭太后。”

  刘秉面色沉沉:“太后于社稷有过,但为抗董卓而死,仍不失我汉民气节,不当死不得其所,更无葬礼送行!”

  杯中酒水略显浑浊,但当倾倒在地面上时,又很快渗入了土地当中。

  自孙轻听来,刘秉的声音始终沉稳,却好像在日暮的光影里,平添字字凄切。

  但青年的声音不曾哽咽,也不曾停下,已举起了第二杯酒。

  “这第二杯酒,为祭孙英。”

  孙轻惊得又一次瞪大了那双小眼睛,蓦然惊觉,为何陛下要在他当日回来后向他问询,那个被董卓部将当街杀死的黑山军士卒,叫什么名字。

  他当时魂不守舍地说,他叫孙英,因为恰好和他一样姓孙,多得了他照顾,才混到了他的手底下。

  却没想到,这个名字会出现在此地。

  陛下的语气更是没有半分犹豫。

  让人实不难听出他那话中潜藏的意思。皇帝的生母应当受这一杯酒,遥表祭拜,一位寻常的士卒也该当得到这样的待遇。

  “他为大业先行,我当祭之。”

  “第三杯酒——”

  夕阳将这个单薄的身影拉长了许多。也恰逢归鸟入林后的寂静,让众人更能听清他的声音。

  刘秉举杯:“我与诸君共襄义举,誓灭董卓,当,同饮此杯!”

  ……

  士卒瞩目。

  只见呼啸的秋风吹起了岸边燃烧的纸钱,像是一团团星火飞入空中,跳动在这一袭被风鼓起的白衣之后。

  而白衣之下,是那一身,暂时无法出现于人前的龙袍。

 

 

第22章 

  “昔日太祖高皇帝、光武帝都是白手起家,前有沛县豪杰相随,后有云台二十八将助力一统天下,都是天生的领袖奇才,咱们的这位陛下,似乎也有先祖风范,不逞多让呐……”

  孙轻小声问张燕:“他什么意思?”

  张燕瞥了一旁掉书袋的司马懿一眼:“自比开国功臣的意思。”

  呵呵,也就是仗着他还是个小孩,说出这种话来不容易挨打,或者因为说大话被抓起来。

  可仔细一想,他张燕当日如此果断地在刘秉面前一跪,抱着的想法难道和司马懿有多大的区别吗?那还是不要大哥说二哥了。

  他今日见刘秉这三杯酒的誓师,心中又何尝没有震动。

  啊,他果然是个慧眼识才的英雄,而且运气极好,在山中一抓就抓到了个天子。

  风中星点残火倒映在涛涛河水之中,也随同夕阳的最后余晖,倒映在了有人递到他面前的杯中。

  张燕接过酒杯,与陛下一样一饮而尽。

  今日誓师明志,他日——必灭董卓!

  ……

  “陛下……该回野王了。”

  见士卒陆续归队,预备动身折返,向三里外的营地迁移,张燕驻足于河边一阵,看到铜盆之中的冥纸已将燃尽,还是深吸了一口气,走上前来提醒。

  可这一靠近他便瞧见,在昏暗的光线里,那张方才英姿勃发、令人敬仰的面容上,竟被江里迸出的月光,投射出了两道泪痕。

  只是落泪无声,才并未被撤离的士卒看到。

  “您——”

  “无事。”刘秉草草抹去了眼泪,“有些想家了。”

  张燕顿时恍然。

  对这位陛下来说,除了早年间为了求个活命的好兆头,被寄养在外,几乎从未离开过皇宫,可如今因董卓缘故,“家”已变成了一个不再归属于他的地方,也是一个回不去的危险之地。

  他先前祭祀太后所说,也只道“不失汉民气节”,是以帝王身份对太后的赞誉,而非一个孩子对母亲的思念。

  这桩桩件件凑在一起,在人前还能保持住帝王之相,人后又怎能不为之再痛哭一场。

  毕竟,还是个年不满二十的孩子啊。

  张燕欲语先迟,还是刘秉先抢了白:“行了,回去吧。有些事,就不必对外说了。”

  “是。”

  刘秉又哪能和他说,自己这“想家”到底是什么意思。

  也幸好,这汉代的水酒才不过三五度光景,喝上两杯也醉不了人,不会让他将什么不该说的话说出来。

  “你愣着做什么?”刘秉回头,见张燕没随他挪动脚步,而是仍停在原地,有一瞬怔愣出神地望着最后一点火光。

  张燕抬眸:“臣在想,臣如今,能不能当得起陛下一句心腹之称。”

  刘秉的声音在渐起的夜风中,听来有些缥缈:“那就要看,张将军敢不敢认一句忠臣,而非如当日一般避重就轻了。”

  江边风紧,余灰尽散。

  ……

  倒是那洛阳城中的奉常亭内。

  一跳火星猛地被风卷起。

  刘协轻嘶了一声,被带刺的纸灰一烫,口中的祭词有短暂的停顿。

  也借着这刹那间,他又向着后方同着孝服的官员看了一眼。

  夜色已笼罩了此地,昏昏灯火里看不清众人的面目,只勾勒出一个个高矮胖瘦的剪影,像是迫近的鬼魅,让人无端有些害怕。

  但他又觉自己该当口条清晰地念下去。

  汉室何曾有过这样可悲的时候。

  董卓不在此地,却让人限制了祭祀的时间。

  原本这洛阳内城就无寻常百姓往来,入夜更显寂静,仿佛在此地不是由新君表达对先太后的哀思,而是在夜里点一把火驱邪。

  秋日的寒意也如跗骨之蛆,攀上了双腿。

  曹操忍不住挪动了两步,面上却仍是端正,让人瞧不出多少端倪来。

  去岁,先帝成立西园八校,意图分薄何进大将军手中的兵权,他一个有些宦官门路的被塞了进去,做了典军校尉。

  可等董卓一到,别说西园八校了,北军五校都落到了对方手里,属实有些难捱。

  但还没等他多想下去,忽然撞上了人,连忙退了回来。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丛璧 历史衍生 爽文 基建 沙雕 迪化流 三国 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