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穿着龙袍穿越了!(67)

2025-08-10 评论

  荀攸沉默着,只觉口中一阵发苦。

  将他“劫持”到此的黑山军士卒却比荀攸的面色还苦。

  他挪到了司马懿的跟前:“先生,实在不是我不想给您找人,而是入城来的人里,能答得上来的就这么几个。您若要罚,那就罚吧。”

  说到这里,他又努力狡辩了一句:“要不然,您再多给他们一些回答的时间呢?多给一阵子,掰着手指也能算。”

  司马懿:“……那我不如直接让你去城门口问问,谁会掰手指计数,还问那九九歌做什么!”

  他说着,又托着下巴陷入了沉思:“可没道理啊。”

  “怎么就没道理了?”司马朗听到这句,开口问道。

  司马懿道:“我去岁读《韩诗外传》,读到了齐王纳贤的那一篇……”

  司马朗闻言就笑了:“你是不是想说,那山野村夫登齐王宫自荐,说自己的本事是会九九歌,得了齐王一句九九足以见乎的评价,就可知,这算法早在数百年前就已普及?所以齐王将此人也封官,便如千金买马骨,消息传开后,才有众多贤人纷纷来投?”

  司马懿点头。

  司马朗叹道:“仲达,但你有没有想过,马骨,它也得先是马啊。”

  司马懿“啊”了一声,面露恍然。

  下面的荀攸也遭了一记重击。

  是……是了。他光只想到,黄巾军中有能够编写太平道教义的大贤良师张角,却忘了这当中更多的,还是那些只会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口号的普通人。齐王能说一句“九九足以见乎”,这野王县外的流民却是连立锥之地都失去的可怜人,哪来的门道去学九九歌,会计数呢?

  他只想着自己要想办法混入黑山军中,想办法改换了外貌,却不知单是这一句作答,就已将自己和绝大多数人区分开了。

  难怪——

  难怪他卧底调查没卧成,先自投罗网了。

  他当年还和友人戏言,何进那大将军府里的人,避祸的、凑数的、靠着姻亲关系进来的、心怀鬼胎的,可谓是什么都有,但相比于此地,那大将军府也真应该被称作“人才济济”了。

  ……

  “算了!”司马懿跳下了坐榻,打断了荀攸的沉思。

  就见这年约十二三岁的少年走到了几人的面前,明明年岁不大,打量人的眼光却有些犀利。

  荀攸忽然想到了之前那士卒对他姓氏的称呼,对他的身份在心中大略有了个猜测。

  司马……河内司马氏的人。

  黑山军盘踞此地,果然和他们有所往来。

  “都别走神了,”司马懿拍了拍手,“诸位放心,你们有一技之长,正是我们最需要的人才,绝不会亏待你们。眼下只需劳烦各位随我一并算好一笔账就行,一应吃用都会按需供给,还有额外的工钱。但若是让我知道有人在其中玩什么花招?呵——”

  他威胁式地挑了挑眉:“我好说话,张将军他们就不一定了!”

  可惜他年纪太小,这威胁的效果可能不太大,反而看起来有点滑稽。

  荀攸依然保持着缄默并未开口,绝不做这出头鸟,倒是有一位被遴选到此地的人抢先开了口:“需要我们算些什么?”

  见众人全都看向了他,他尴尬地低下了头:“我……我就是想多攒些工钱,刚从洛阳逃出来,家里人都又怕又饿……”

  他眼眶一红,怒骂道:“都怪那董贼!”

  他从未想过自己还有从贼的一天,但这黑山军能击败董卓的部将,在河内立足,哪怕曾是贼,也比那什么太尉要好得多。

  司马朗安慰地拍了拍他的肩头,回道:“是这样的,两日后,会有一批粮食从河东送来,由河东卫氏供给,我们需要算清城中城外的士卒与应聘劳工的百姓各自分发数额,刊载清楚府库的出入,规划清楚分派粮食间隔的天数。几位当中,若有人力有不逮,也能换去计数简单一些的岗位,不过工钱就没有此地这么多了。有什么问题,可以现在向我与仲达发问。”

  有什么问题?荀攸的眉头都要打结了。

  这问题可大了!

  司马朗说,会有一笔由河东卫氏供给的军粮从那边送来,可他没忘记,自己是因何才会来到河内的。

  那封由蔡邕所写,又被董卓替换的“家书”,正是被送去河东卫氏的,是要卫氏去调查黑山军的情况,却不知为何这两方宛然已成联盟,也是此前从未听闻的事情。

  “河东……卫氏?”那先前出声的男人讶然,“这家是何等的善人,竟愿意为内外上下这样多的人提供吃食?”

  “瞎说什么呢,这都是我们出钱买的。”司马懿面色不善地打断了他,“这粮食,是我们从河东盐监开采出的新盐,售卖给河东卫氏得了钱财,再向他们收购得来的。岂能说卫家是良善之辈!真正的善人,是如今身在军中的陛下!”

  荀攸蓦地眼神一震。

  司马懿这一句话里,起码有三个半句没让他的脑子转过弯来。要不是他还算沉得住气,他险些要惊出一句疑问来。什么叫做河东盐监的新盐?什么是售卖给了卫氏?什么又是——

  身在军中的陛下!

  每一个字都超出了他的意外,让这些他全都认识的字,组合成了他不敢去认的模样。

  偏那司马懿不觉自己在说什么奇怪的东西,振振有词道:“若这河东卫氏真是善人,就该在陛下于河东改良了制盐之法后,把那收购精盐的价格提上一提,在陛下把刘太守调到河东主持局面后主动上门合作,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让他们给粮食再降降价都如此犹豫!要不是他们不知道陛下在此,迟早要治他们一个不敬之罪!”

  荀攸简直想要将身旁之人引为知己,因为就在司马懿话音刚落的刹那,这刚从洛阳逃出的男人已惊疑不定地问了出来:“陛……陛下?陛下不应该在洛阳吗?”

  这话,他也想问。

  “谁跟你说陛下在洛阳的?”司马懿将手一挥,“在洛阳的是董卓逆贼拥立的陛下,又不是我们承认的陛下!不过,你们不需要知道这么多,只要知道,如今河东河内同气连枝,附近作乱的白波贼也已并入军中,董贼又打不过河来,咱们处境安全,这就够了!城门外面没能被留下来的人,会迁往河东务工,有刘太守来带着他们新建屋舍、填挖盐池,我们只需算好这边的账目就够了。”

  那男人闻言,连忙重重地点了点头:“是……您说得对,我不需要知道那么多,只要安全,能活命就够了。”

  确实是这样就够了。

  但哪怕他并不能完全理解司马懿话中的意思,他也从这几句话中感到了一份奇妙的安全感。

  眼前的贵人说,城外的其他人也有自己的去处,而且,他们有“太守”有“陛下”在上面,并不是贼寇,还在这个暂时无法从事耕作的冬日,有一批送到面前的粮食。

  在匆匆逃离洛阳的时候,他何曾想过,自己还能有这样的歇脚之地啊……

  但他是满意了,荀攸却还有满腹的疑问没有得到解决。

  他发觉,此刻司马懿司马朗好像都没看出他与其他人有何区别,于是试探着问道:“可否,容我再问一个问题。”

  “你问——”司马懿转向了他,却又忽然抬手示意他噤声,“且先等等。”

  他和司马朗彼此对望一眼,由司马朗走向了徘徊于窗外的侍从:“有急报?”

  侍从连忙答道:“是!是有急事!今日赶巧了,居然有三封急信突然同时送到。”

  “等我出来了说!”司马朗当先走了出去,司马懿向屋中众人传达了个稍后再说的讯息,也跟了出去。

  屋外脚步渐远。

  荀攸竖着耳朵,试图听着外面的动静,却只听到断断续续的声音传来。甚至该说,幸好他的耳力不错,不然连这零散的消息都听不到。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丛璧 历史衍生 爽文 基建 沙雕 迪化流 三国 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