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李密被身在洛阳的越王杨侗招抚,封为魏公,派他去打宇文化及。
毫无疑问,宇文化及被打得惨败,大势已去,将士们觉得这老板既没啥地盘也不太会打仗,大概率是废了,再跟着他干没啥前途,于是很多人都离他而去,到最后就剩下两万人随宇文化及逃往魏县。
要说宇文化及,人家也是个有理想的人,看到自己的部下一天比一天少,心里知道自己估计没啥大前程了,这时候不应该好好冷静下来想一想退路吗?
他不,他说出了一句很有气势的话:“人固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注一)”
翻译成大白话:人这辈子,要是不当回皇帝,那多白活啊。
于是他当机立断,把握在手里的隋王朝后人杨浩鸩杀,然后自己在魏县,也就是后世的河北省邯郸市魏县,在这个小城,登基为帝了。
李盛觉得这应该就是他最后的疯狂,已经知道自己没什么希望了,但好歹也是曾经杀了皇帝的隋末风云人物,怎么甘心就这样结束,于是人家最后干了票大的,虽然没什么牌面,但说出去,也是称帝的人了。
而另一边,李密虽然打败了宇文化及,但自己也是折损了很多精兵强将,元气大伤。
当初是越王杨侗招揽的他,也约定好待他打败了宇文化及就让他入朝辅政,但等李密打完仗回来,洛阳做主的人已经变成了王世充,杨侗被困在宫中形同软禁。
王世充趁着李密刚经历过一场大战人疲马乏,发起了攻击,李密大败,逃往长安投奔了李渊。
他的旧部有很多都被王世充收编,比如后世知名度比较高的程知节,也就是程咬金。
另一小部分随着他归顺了大唐。
“陛下拜他为光禄卿,封邢国公,许以表妹独孤氏,可谓亲厚啊。”
“但我那日见他与王伯当说话,面上却有些愤愤之色。”
“人心不足罢了,以前他在山东自己做主,来了我大唐称臣,自然是要听令行事,还以为是以前呢。”
李盛慢悠悠走着,看着眼前的光幕,心说你们觉得自己对待李密挺好,人家可不是这么想的。
这就是两边的想法不一样了。
李密觉得:以前要不是我拖住了宇文化及和王世充,你李渊能这么放心大胆地顺利打下了薛举?是我给你把这两边牵制住了,你能灭了西秦,那也有我的功劳。
现在我带着一堆人来归附,而且山东是我的基本盘,只要老子振臂一呼,旧部必然响应,你李渊不费一兵一卒尽收山东数百城,你占了大便宜了好不好,你就该给我宰相级别的官位才配得上我的身份和功劳!
但是李唐君臣可不这么想。
是,我们打薛举的时候你确实牵制住了隋军,但那是你自己的选择,我们可没求着你干;你以前是个老大,现在刚来到这边阵营,还没立功呢,就想当副手,山东连城数百,都认你,你要是掌了大权内外勾结给我们家干了怎么办?还想当大丞相,做梦呢。
于是李密对于自己目前的待遇很不满意,虽有爵位,但没什么实职,而且李唐群臣对他也不是特别尊敬,这跟他来投奔李渊时候想的可不一样。
李盛望着远处被惊起来的一群飞鸟,人的心思都是向着自己的啊。
“说起来,西凉李轨入朝称臣,是件好事,若西凉平定,那我大唐,就不会再有背后之忧了。”
“陛下任命他为凉州总管,封凉王。这会儿使者应该快到了吧。”
李盛默默地望天:你们还是不要盼着他快点到西凉了,我怕你们承受不起。
历史上,李轨派使者来长安,只是交好之意,认为是两方的平等对话;但当时的李渊已经称帝,理所当然的认为李轨是称臣的意思,于是封了官职派使者去西凉宣旨,人是八月从长安出发的。
但当年十一月,李轨也称帝了,西凉与长安相隔甚远,于是,误会就这样产生了。
而李唐的使者是在第二年,也就是619年的二月才到了西凉的都城武威。
想象一下吧,使者对着身穿龙袍头戴冠冕的一副皇帝打扮的李轨,读着李渊封他为凉州总管的圣旨。
嗯,这个尴尬场面,李盛已经在用马蹄子扣四室一厅了。
第10章
李轨怎么应对来自唐朝的册封圣旨是以后的事情,眼下的事情也不少。
首先是宇文化及,他称帝后看这自己手里的两万人发愁,这人吃马嚼的消耗也不少啊,于是打算看看周边哪个城池好欺负去搞点粮草,而且自己这老在一个小县城窝着也不是个事儿,得弄个大点的地盘啊。
于是,看来看去,他还是喜欢魏州,他被李密打败后这个地方现在被李密旧部元宝藏管辖,于是宇文化及果断发起了战争。
但人家元宝藏也不是单打独斗,随着李密投降唐朝,他也归降了李渊,于是这边刚被围起来,那边唐朝的援军就来了,来的是李神通,唐军一来,宇文化及就尴尬了。
魏州城还没打下来,后面敌军又围上来了,这要是两方夹击,他怕是连这两万人都保不住。
于是情急之下他向周围的起义军求援,人倒是来了,但不是为了救他,而是为了他手里的东西。要知道,当初隋炀帝可是死在他的手里,那旧朝的财宝呢?更要紧的,玉玺呢?。
宇文化及抵挡不住唐军,逃往聊城,河北的窦建德毫不客气地攻下了聊城,俘虏了宇文化及,还得到了传国玉玺。
宇文化及大败,其弟宇文士投降唐朝,他跟李渊算是老伙计了,之前在隋朝同殿为臣是俩人就是好朋友,这回算是得偿所愿了。
窦建德痛斥宇文化及弑君害民,罪行累累,把他杀头。
另一边,归降后的李密也不安生,他在长安待得很不开心。
不给他实权也就算了,李唐的臣子们一点也不尊敬他这个曾经的风云人物,更有甚者,还向他索要贿赂,这谁能忍啊?
要知道,李密的曾祖父那也是西魏的八柱国之一,后来他统领瓦岗军,那也是阔过的,最煊赫的时候曾有兵将三十万,连李渊跟他书信往来那都是客客气气的,现在倒好,李唐的小弟们都能踩到他头上来了。
于是李密意图东山再起,给李渊上表请求去山东招降,其实是想去联络旧部。
他在奏折中是这么说的:“陛下啊,我被王世充打败来投奔你,刚一来你就对我这么好,但是我来了这也有一阵子了还寸功未立,实在是愧疚,于是我做出了一个决定——我要亲自去山东各地为老大你招降旧部,我在那边很有威望的,只要招呼一声,保证大家都投奔咱大唐来了,信我,妥妥的!”
这一展望未来,李渊不由得龙颜大悦啊,若是山东能全部归附,那可是一件大好事啊,虽说现在不少城池献降,但若有李密,那更是民心所向了!
于是李渊给兵给将,让他去了。
历史上这件事发生在618年的十二月,但这一次,提前到了十一月。
可能是因为没有了第一次浅水原之战的失利,唐朝大臣们更硬气,对于李密也更不在乎,导致李密更早地到达了情绪的临界点。
也有可能是周边小势力看到秦王干净利索灭了西秦,看好李唐的发展前景,不少都直接投降来抱大腿了,李密怕出手晚了山东境内连块肉都剩不下 ,于是抓紧时间出手。
李渊还让李世民去为他送行。
李世民是骑着飒露紫去的,他心里其实隐隐觉得有些不对,但李渊的令都下了,他也只是当自己多想。
两人相互致礼后分别,李世民看着人走远了,打算转头回去,但拽了拽缰绳,马儿不动,再拽,飒露紫还往前走了几步,似乎要跟着去。
他们这边的送行队伍里就有人觉得很奇怪,跟左右亲兵唠叨:“方才李密骑的马不会是母马吧?飒露紫见了好几匹都不愿意,难不成竟然中意方才那只大黑马?”
”那也不对啊,人家都走远了,飒露紫才反应过来?”
李盛翻白眼看着这群愚蠢的人类:谁想小母马了?肤浅!荒谬!我可是一匹有事业心的马好不好?李密要跑去造反啊你们知不知道?老子是在提醒你悄悄跟上去,是在帮你立功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