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229)

2025-08-11 评论

  ——老四果然是个奸诈小气的!养的这个胖狗也是没好心眼儿!把自己和八哥弄过来给他卖命不算,居然还派了狗来监视他们!真是没格局!

  肚子里把人骂了一万遍,等皇帝传召垂询,允禟还是乖乖拿着本子折子,跟着他八哥去汇报了,跟在允禩后边跟个受气的小媳妇似的。

  胤禛只看他这憋屈样子,心里那点不痛快就没了,哈哈,这世上,还有看着死对头兢兢业业给自己干活儿更爽的事儿吗?!!!

  胤禛故意把人叫出来问了几件事。

  李盛蹲在旁边看着允禟就跟个人工智能一样回话,都是模板,毫无感情。

  不过,倒是言之有物,毕竟,敛财能敛得后世闻名,没一点脑子,也是不可能的。

  “于此事上,你倒是肯用心,允禟,你此前多有不法违逆之事,皇阿玛宽容,不曾降罪于你,你自该诚心悔过才是,如今在理藩院,要好生做事办差。”

  允禟心说我就知道!来了就没好事儿!老四从小就爱板着一张脸教训人,现在当了皇帝,更是想教训谁就教训谁了!

  但还是委委屈屈地跪下:“臣弟领命,谨遵万岁教诲。”

  训完人,胤禛又给了个甜枣:“朝鲜朝贡上来的各色绵绸,还有黄花席、满花席、杂彩花席,鹿皮还有獭皮,倒都还堪用,你们这几日也辛苦,朕已下旨恩赏至你们府上,今日天色也晚了,你们也有两三日不曾回府,朕便不留你们了,回去歇息吧。”

  两人躬身告退。

  允禩到了府里,果然,堂上堆着两大箱子东西,郭络罗氏正带着丫鬟择选,见允禩回来了,笑吟吟地把手上的一块鹿皮给他看:“这块皮子好,给你做双新靴子吧。”

  “额娘!我也要!”他们的女儿从屋里奔出来,揽着郭络罗氏的一条胳膊撒娇。

  允禩看着眼前这一幕,再想起当年自己被皇阿玛厌弃,病得迷迷糊糊地从京郊被赶出来回京城,在马车上,他握着妻子的手,感受到旁边人的泪水一滴滴地落在他的手背上。

  当时,他觉自己活不了了,连上奏给皇阿玛的遗折都想好了。

  如今想来,只觉恍如隔世。

  “阿玛,你愣什么呢?额娘问您晚上吃羊肉锅子好不好?把哥哥也叫来。”

  允禩摸摸女儿头上插着的一只蝴蝶发钗:“好啊。”

  就这样吧,挺好的。

  在胤禛看来,弟弟们肯低头装乖就够了,朝野看着他们天家父子兄弟和睦亲热,有这个面子过得去就行。

  胤禛也不指望每个人都对自己感恩戴德,能听话办差干活儿,这就够了。

  但世上的事儿太多了,总有人让他不痛快。

  雍正二年二月,田文静调任河南,是为河南布政使,作为雍正皇帝的宠臣,积极的新政改革先锋,他受命在河南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政策。

  但这个政策施行得很不顺利,或者说,困难重重。

  首先,什么叫做“士绅”呢?

  按照最客观的解释,“士绅”指的是在地方上有财有势,或得过一官半职的人,多数是家有资产的大地主或者是退休的官僚,或与官僚有关系的人。

  清朝初期,旗人入关,那会儿满人少汉人多,为了实现对基层百姓的有效管控,也为了缴税和征收顺利,清朝统治阶层给予了士绅这个群体很大的宽容,免除他们本身的差役杂半,一应征调,可以不参与。

  在乡间,也给了这些人很大的权利。

  种种举措,就是为了让士绅阶层能充当官府和百姓之间的连接桥梁,对上,能配合官府施行政策,对下,能安抚百姓治理同乡,以此来实现满人统治汉人,少数管理多数的局面。

  但是,万事过犹不及,在官府的支持和纵容下,士绅阶层的特权迅速膨胀发展,他们逐渐发展壮大,收揽无地平民,恶意土地兼并,而且,不上税不徭役。

  只进不出,财富和权势像是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隐户越来越多,土地开垦得多了,但没人上税啊!

  平民沦为奴仆,土地也进了士绅的手里,士绅是不上税的,他们拥有最多的土地,但却一文钱不出。

  赋税收不上来,税率只会越来越重,于是有更多的人沦为无地的贫民,最后卖身给士绅大户。

  恶性循环下去,对于国家财政是巨大的危害,甚至伤及朝廷的根本利益。

  更何况,士绅阶层的危害不止于此,他们倚仗功名,包揽诉讼,欺压平民,乃至串联同年、同乡、同宗,互相勾结,藐视国法,左右朝廷用人,争权夺利,为害一方。

  可以说,在地方上,家法大于国法是很正常的事,宗族势力完全盖过了朝廷的威慑力。

  康熙末期,这些事已经暴露出来,但是康熙已经无力去整治了。

  雍正上位后,深知改革必须要立刻施行,而第一个开始的,就是河南。

  河南,作为当时治理黄河的重要地区,对于人工徭役的需求非常大,但是,最大的士绅阶层是“免徭役”的,这就出现了矛盾。

  五月份,河南汛情告急,一时征募民夫来不及,于是开归道封丘县令唐绥祖规定,按田亩数量来征民夫,而且,更细节地规定了,沿河大堤一二百里有地的地主,按照佃户多少,要出民夫,配合堤坝工程。

  最重要的,严格遵照田文静的要求——“士绅里民,一例当差”。

  这可捅了马蜂窝了,封丘县很快就爆发了不满“绅民一体当差”政策,而爆发的罢考事件。

  按着这些士绅的想法,自从清帝入关,我们就一直是受优待的,从我上边老爷爷那辈儿,我们家就没干过活儿!凭什么让我们出人干活儿啊?!

  实际上,他们完全可以出银子雇佣民夫,或者让家中的佃户来充数。

  但是,这些人被优待惯了,一点亏也不肯吃,掏钱不行,出人更不行,我们就是不干!

  他们反抗的方式是什么呢?罢考!

  时任河南学政的张廷璐在开封府按考时,封丘县的生员,仅有二十三名考生应试,正常情况下,可是应该有一百几十人呢,这会儿连零头都不够。

  这还不算完,他们自己不考,也不肯让别人考试,竟敢抢去并撕毁参考考生的卷子,还宣称,参与考试的人就是跟他们对着干,更是堵塞考场门口,不让人进去,大声道,今儿谁要想进去考,就从我们的身上踏过去!

  简直是无法无天。

  但当时的负责官员是什么态度呢?纵容,甚至间接支持。

  原因很简单,这些官员,也属于士绅阶层,他们是朝廷的官员,是雍正的臣子,但是,他们心里,也不赞同这样的政策,因为这同样伤害了他们的利益。

  当时主管河南生员的河南学政张廷璐,始终不发一言,一句申斥都没有,这就是隐形的包庇和纵容;

  河南开归道李时夏就更过分了,居然向街上铺面借取板凳,请这些搅乱考场的人坐下,“口称年兄,央其赴考”,简直是听着就憋屈,堂堂朝廷大员,竟然去求着人家考试,太丢人了!

  河南按察使张保,也是对罢考一事置若罔闻。

  他们态度模糊,田文静可硬气得很,他能在雍正手底下当一辈子宠臣,雍正还在他死后增谥号端肃,给他立贤良祠,就说明这位可不是个软脾气。

  田文静一封奏折把事儿全说了,从生员罢考,到官员纵容,倒了个底儿掉。

  毫无疑问,雍正皇帝震怒。

  是真的震怒——胤禛看完奏折,一拳头砸在桌子上,元福在桌子旁边睡觉,当即就被震醒了。

  “真是目无法纪,反了他们了!”

  李盛被吵醒,也不慌,站起来慢悠悠地打了个哈欠,又过去喝了口水,这才走过来扒拉着桌面看了看。

  哦,大规模罢考啊!

  跟雍正罢考?

  呵呵,真是找死啊!

  李盛一边看一边感慨,世上还是有勇士的,居然敢威胁雍正哎!

  雍正历史上是什么人?连兄弟都不会放过的狠辣角色。

  虽说这个世界,胤禛看在兄弟们懂事儿的份上,还是比较和气的,但这并不能说明,他是个好脾气的皇帝。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置业 历史衍生 快穿 爽文 萌宠 团宠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