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次公眼见着帐篷里漏出来的火光,耳边能听到匈奴人在里面商议,他低头小声问金雕:“阿曜?周边没有其他敌军了吗?”
大金雕在他怀里小小声地啾啾叫了两下。
张次公当即就想拔剑冲进去,把这些人砍了算完,他们有三百人,打起来胜算很大。
张次公刚把手伸到腰侧摸到剑柄,就被大翅膀按住了,他借着微弱的火光低头一看,阿曜闪着两只圆溜溜的大眼睛看向他,还冲着他眨了眨,似乎不太同意的样子。
不让打,那大晚上地把人带过来是要干嘛?
不等他细想,阿曜就从他怀里钻出来,落到地上想飞,但风太大了,大金雕试着飞了一下,很快就落下来,收拢翅膀慢慢往前走,还回头冲着他看看。
张次公松开剑柄,他明白了——不是吧,这么刺激的吗?!
他有点害怕,跑到匈奴人帐篷旁边窃听,这也太冒险了!
怪不得阿曜这次出来,还非得带上上次被俘虏后归降的两个匈奴人,合着是来当通译的!
但阿曜还坚持站在地上仰头看着他,两只棕褐色的眼睛亮亮的。
张次公深吸一口气,向后打了个手势,后面的鹰扬卫中六个小队长愣了一下,但看着头儿都下去了,也很快跟着他下马,把那两个匈奴人夹在中间捂住嘴,一只短匕首就横在他们咽喉处。
几人轻手轻脚地跟在大金雕后面。
若事有万一,几个人还能互相支撑着抵挡一下,一个人就只能跑了。
剩下的人就在灌木丛里严阵以待,张次公想了想,吐出嘴里的咬木,又回头小声说了两句话,于是剩下的鹰扬卫都把弓拉满,箭上弦,紧紧注视着前面的帐篷。
最靠外的帐篷里面,几个匈奴人正在喝酒嬉笑。
几十年了,匈奴人还从来没遇见过汉人夜里来攻打的情况,不用想都知道,汉人不熟悉他们草原上的路线,白天来还会迷路呢,更别说晚上了,岂不是找死?
何况这大晚上的还刮着风,进帐篷喝碗热汤多舒服,谁闲着没事儿在外面晃荡?
于是这些人压根就没在帐篷外面设岗哨。
外面的风声更大了,张次公带着人慢慢往前走,到了离着帐篷八十米的时候,大金雕走过来冲着张次公往下压了压翅膀示意他们趴下,虽然听不到声音,但如果靠近了,人影映在帐篷上就会被发现的。
张次公他们匍匐着爬过去,把耳朵贴近帐篷的那一刻,他心跳如擂鼓,感觉头皮都在发麻。
“可打听清楚了?渔阳屯守的,确实是那个叫韩安国的?”
……
“千真万确,这老头儿年纪也大了,回头派个勇士上去专门对付他!”
“上边说了先去辽西郡?”
“先去辽西,等一个月后再突袭渔阳,另派一军突袭上谷,到时候我就请命去辽西,上次呼耶在那抢的那个娘们可好看了!”
“辽西那边可冷。”
“再冷还能比咱们草原上冷?今年冷得可早啊,这风一起,明日就更凉了。”
......
“行了行了,酒也喝完了,散了,我出去转一圈找个地儿放尿,回来就歇了,明日还要回去向左贤王复命。”
张次公立刻紧张起来,有人要出来!
就在这时,李盛当即顶着风强行起飞,那个匈奴人刚出来,就听见了西边有鸟类扑腾翅膀的声音,还有低哑急切的鸟叫声,树枝被踩动的噼啪声,好像是两只鸟,他又听到了另一只比较尖细的啾啾声。
似乎是两只鸟在争夺猎物?
他喝了酒,有些昏昏的,急着找地方方便一下好回去睡觉,懒得理会,便干脆往另一边去了,两只凶兽打架的时候,最好不要招惹,省得被伤到了,这大晚上的,又看不清,省得给自己找麻烦。
听到脚步声远去,张次公松了一口气,举起的手摆了摆慢慢放下,他身后二百米处的鹰扬卫刚才都紧绷着精神,刚才,只要首领的手放下去,他们的箭当即就能把这帐篷打成筛子。
另一边,李盛放开脚底下的一丛枯落枝叶,咳了两声,真是,压着嗓子低音叫可太难受了!
等帐篷里的灯都熄灭了,又过了一刻钟,传出来一阵深浅不一的酣声,张次公才慢慢匍匐着退回来,回到大部队。
抱起大金雕放进胸前的布兜兜,张次公调转马头,带人离开了这里。
张次公亲自带人星夜疾驰返回长安,向天子回禀此事。
“你说什么?阿曜带着你们三百人跑到匈奴那里去了!”刘彻都惊呆了,他知道阿曜一向很野,但没想到这么野的啊!
只有三百人,深夜冒进匈奴边境,把耳朵凑到匈奴人的帐篷边上偷听,这三件事中的任何一件都能把人坑死,他们居然一起干了!真是怎么听怎么荒谬。
“你没拦着它?”一激动,刘彻也说了傻话,一只只能在地上跑的两脚兽,怎么可能拦得住翱翔天穹的大鹰?何况阿曜一向很霸道独行,惹急了连他自己都要被打,谁拦得住?
刘彻缓了缓,一手按住额头,一边冲着张次公摆摆手:“说正事吧。”
听着听着,刘彻的神情就严肃起来:“你是说,匈奴人打算隔着一个月后再突袭渔阳?”
真是好刁钻的算盘!
若是匈奴人打完辽西就远行离开,按照正常思路,大家肯定会放下心来,觉得匈奴人短时间内不会再来了,天气会越来越冷,一般情况下,他们也不愿意在寒冬出来干活儿。
而中原境内秋收正忙碌,如果笃定匈奴人不会再来,戍边将领大概率会暂时罢屯,让士兵们先归田,以免影响粮食收成。
这时候如果匈奴人再突袭,边境守卫薄弱,必然损失惨重。
历史上正是如此,韩安国就按照正常思维请求罢屯,匈奴突袭时,壁垒中只有七百守兵,只能眼睁睁看着匈奴人大肆劫掠千人还有大批牲畜后,大摇大摆地嚣张离去。
本来就因为远离中央而心情低落,经此一役后,韩安国还被刘彻谴责,更是心情郁郁,不久后吐血而亡。
这一回就不一样了,若汉军已经提前得知此事,那只需以逸待劳,打伏击战即可。
刘彻听完张次公的汇报后也很兴奋,阿曜真是上天赐给他的神鹰!
不过,“那两个匈奴人信得过吗”
若是他们衔恨中原,故意曲解其意,事有变故,就不好了。
“臣在路上就命人将他们分别关押审讯,一路上没给他们串通的机会,到了渔阳后,当地郡守就能通解匈奴语,亲自带人问的,每人问了三遍,问出来的结果都是一样。”事关重大,张次公也是拿准了才敢往回报的。
“好!”刘彻一拍桌子站起来,左右踱步,如果消息属实,那可操作余地就很大了。
“此事若成,你有大功!整个鹰扬卫都有大功!你远行而来,也辛苦了,暂且先回去休息,来日大战,朕许你单领一军杀敌!”
这就是要给他机会攒战功了!张次公当即跪下谢恩,告退离去。
看着事儿说完了,大金雕飞进来落在架子上,刘彻走过来想摸摸金雕的羽毛,望向阿曜的目光满是疼爱和惊喜。
瞧着铲屎官这么激动,大金雕眼神睥睨倨傲的看了他一眼:这个礼物还喜欢吗?哼哼,被帅气鹰鹰迷住了吧?
第246章
张次公离去后,刘彻当即召集大臣们议事。
“陛下说得是真的?果然探知到了匈奴的计划?”大家都有点不敢相信,这也太离谱了,夜里带着人去匈奴人帐篷旁边听来的?
你还不如说是做梦梦到的可能更正常一些。
刘彻就很得意,大金雕可是他亲手养大的:“是阿曜亲自带人去的,当夜风声响动,那些匈奴人也没料到,张次公亲自带那几个匈奴俘虏去探听到的,人也翻来覆去审过多次了,确是如此。”
顺着陛下的眼神,未央宫正殿里的二十多个大臣看向门边架子上正在悠哉哉晒太阳的大金雕,目光里饱含敬意,这回真是开了眼了,这也太聪明过头了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