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295)

2025-08-11 评论

  刘彻就一直哄,到了晚上回甘泉宫,刘彻抱着大金雕:“阿曜,你吃不吃烤羊肉?可嫩可香了。”

  大金雕扭过头去:哼,谁没吃过羊肉似的,小爷不吃这套!

  刘彻继续哄:“真不吃啊?这次的羊肉可有一种香料很特别,是有人之前救了一个远行而来游商,得来的一小包,据说产自安息国,很珍贵,韩说用宝石换来的呢。”

  李盛歪头想了想,安息?香料,安息茴香?孜然啊!

  孜然烤羊肉?!

  大金雕有些犹豫,最后有点别扭地扭过头:那给你个面子,尝尝也行。

 

 

第257章 

  元朔四年,李盛陪着刘彻在甘泉宫住了冬春两季大概四个月,四个月间,刘彻沿着直道把边境线走遍了——自从上次被骂之后,他都是先拜托大金雕出去巡视一回,然后自己带够了骑兵才出去的,出去的时候也是刘彻骑着马在下面走,大金雕飞在半空盘旋警戒。

  直到四月,刘彻才回到了长安,他在边境看过了实际战地,开始静待时机,筹划着新的战事。

  元朔五年,已经当了七年花瓶丞相的薛泽被免职,新的丞相,是已经七十岁的公孙弘,为表其年高德劭,劳苦功高,刘彻又加封他为平津侯。

  如果刘彻想继续在丞相的位置上摆一个木偶人,那根本没必要换掉薛泽,刘彻愿意抬举公孙弘,除了他作为儒学大家在天下士子之间的影响力,其实主要原因非常简单:公孙弘很懂事——他完全按照刘彻的心意去处理政事,天子的意志,就是他的意志,天子的说辞,就是他的法令。

  “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每次都是提供方案,让皇帝这个甲方自己选定,从来不像是其他犟种官员一样跟皇帝争辩直谏,多么懂事的打工人啊!

  对于其他皇帝来说,可能这个丞相太过于温良软容,担不起百官之首的位子,但是对于刘彻这样专注集权的政治生物,这个丞相可太正好了!

  但也正因为公孙弘这样的为官作风,他在民间儒生中的口碑,也呈现非常明显的两极化。

  有人追捧他,觉得公孙弘简直是太励志了,一介布衣之身,官场起落数十年,最后居然在七十岁的时候做了丞相!还封了侯!要知道,在公孙弘之前所有的丞相,要么是功臣之后,系出名门声望斐然;要么是列侯公爵,位高功大。

  而公孙弘呢?没有厉害的祖宗,没有大功,就靠着自己的学问被皇帝赏识,一步一步爬到了万人之上!这才是读书改变命运啊!

  还有比这更能激励人心的现实偶像吗?

  他们日夜苦读,酷夏严寒笔耕不缀,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磨炼意志吗?当然是为了显达于朝廷,为了功名利禄啊!而现在,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摆在他们面前,告诉他们这条路走得通,这就是一条金光大道!

  就像后人评说的那样“利禄之途,一开一塞,实儒学兴盛之大原因也”。

  于是,自公孙弘始,“民间向学之风愈盛,从此,公卿、大夫、士、吏等,彬彬多文学之士矣”。

  但是,有人追捧公孙弘,就有人厌恶他,他们觉得公孙弘是“曲学阿世”,学问不是最精深,品德也不是最出众,就靠着在皇帝面前阿谀奉承、屈己媚上得到了如今的一切,真正的学者,应该是直臣,诤臣,是敢于劝谏君王为天下谋的人,而公孙弘这样的人登上丞相之位,简直是对天下士子的侮辱,是对儒学大道的亵渎!

  对此,公孙弘的内心毫无波澜,按照后世的话,公孙弘是一个内核非常稳定的人,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认为自己做的是正确的,他自己逻辑自洽,所以他不为外界所动。

  而尽管有人指责公孙弘,但天下儒生,无论是他的追随者还是厌恶者,却都实实在在地受到了这位丞相的恩惠,在公孙弘担任丞相期间,他办了中央官学,规定了博士官的制度,设立了太常府的旁听生,使得郡县偏远之地儒学生也能有机会进入都城长安的学府,他还为选拔学者官员制定了明确的考核和任用制度,可以说,公孙弘在推动经学的发展这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李盛不太关注这些朝堂上的事儿,他最近又发现了新的瓜,老刘家简直是个取之不尽的瓜棚,每天都有新鲜事儿。

  这次的瓜,可以说是个让人啼笑皆非的笑话,主要人物刘迁,是淮国的太子。

  淮南王有个门客,叫雷被,是一名非常有名的剑客,淮南王一向喜招揽名士,尊重人才,雷被在淮南王府过的非常悠闲。

  但好景不长,找事儿的就来了。

  淮南王太子叫刘迁,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也很喜欢耍剑,请了不少名师指点他,都夸他根骨绝佳剑术出众,实在是练武的人才啊!

  于是刘迁就很自信地找到府中的剑客雷被,表示要比划一下过两招,切磋切磋。

  雷被就很为难,他是见过刘迁练武的,嗯,怎么说呢?看起来还像样子,但这位淮南王太子连基本功都没有,那也只是花架子看着好看啊!

  他不太想比,这件事很难办啊,为了前途考虑,他得让这位爷赢,但是又不能赢得太假,而且为了自己的面子,他还不能显得自己太差劲,这对演技要求就比较高了。

  但刘迁坚持要比。

  事实证明,雷被的演技不咋样——“被一再辞让,误中太子”。

  这个“误”字就很有意味,可以说明,雷被已经非常努力地让着刘迁了,但是,还是不小心伤到了对方。

  要知道,为了显示自己(其实并不存在)的高超剑术,刘迁可是叫了人来观战的,然后呢,就这?

  这丢人可丢大发了。

  要说这刘迁,也是个对自己认知不清醒的,人家夸他,他还当真了,可见没啥心眼。

  没啥心眼就算了,这位还是个超绝小心眼儿。

  自从丢了面子,就一个劲儿地在淮南王面前说雷被的坏话,雷被被搞得很难受,整天惶恐不安,都打算放弃这个来之不易的淮南王府offer,另谋他处了,只是一时间还没有好的去处。

  李盛蹲在未央宫的架子上快乐吃瓜的时候,刘彻和卫青正在旁边商议大事。

  地上铺开了一张巨大的舆图,刘彻把拿了一对卧虎样子的玉雕,一只放在草原上,另一只则被放在了河西走廊一带。

  “阿青,朕少年时曾立志,要在有生之年,夺回河南地,把匈奴赶出河西走廊,把他们彻底逐出祁连山和焉支山,但是上天顾念于我,自马邑之战,数次发兵皆有所获,现在我已经不满足仅仅把匈奴人赶跑了。”

  刘彻站在地图旁边,那两只虎雕在灯光下显现出出一团黑影,像是在黑暗中伺机而动。

  “这些豺狼之辈,中原只要有一点弱势的苗头,他们就会像闻到了腥味儿的鬣狗一样跑过来,对我边民百姓撕咬掠杀,如果不把他们打弱了,打服了,将来他们将养生息卷土重来,据儿的子孙就要重新打,我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这样的隐忧。”

  卫青恭敬垂首:“陛下深谋远虑。”

  刘彻信手从旁边墙上抽出来自己的配剑,剑鞘把河西走廊处的卧虎推到了草原上,两虎合二为一,一起被推着往草原里面更北方的地方去。

  “朕要夺回河西走廊,然后让大军深入漠北,去打击匈奴单于本部!朕就是要他们打残,打怕!打得他们轻易不敢再犯边侵境!”

  “阿青,朕有意让你明年从朔方城出发,去攻打匈奴右贤王的势力,把他们打伤了,从今年冬天到春天,朕接到了从渔阳郡到北右平守将的共十三次军报,匈奴人要打,那就打!朔方城已经修好了,退,可以作为军事防御,为北方郡县屯兵;进,可以集结大军,作为大战的补给后方;接下来的两年,朕要把匈奴人彻底赶回到漠南去!”

  刘彻把手里的剑提起来,平举到卫青面前,含笑看向他一手赏识提拔的少年将军:“阿青的志向,与我是一样的吧?”

  卫青双手紧紧握住帝王的赐剑,单膝下跪敬视君王:“臣万死不辞!”

  元朔五年五月,车骑将军卫青,率军五万,自朔方郡高阙出发,大军直取阴山。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置业 历史衍生 快穿 爽文 萌宠 团宠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