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306)

2025-08-11 评论

  听了一会儿,见刘彻没想花钱,李盛这才放心地继续闭眼睛休息了。

  回了宫后,有人上奏道有此等大事,应当改元以表郑重。

  刘彻同意了,因郊祀狩猎得一珍奇神兽,故而改元为“元狩”,这一年,便是元狩元年。

  自建元以来,经过十八年的努力,刘彻抗击匈奴,使得匈奴左右两部都遭受重创;国内,齐王、淮南王、衡山王先后因不法事被杀,藩国收归朝廷;漕渠、河东渠、褒斜道运河、龙首渠都修建顺利,大型铁犁铧、耧车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关中、河东、汉中诸郡县安宁富饶,国内时局安定,一片欣欣向荣之势。

  似乎是觉得国内政局终于安定下来,终于变成了自己所希望的样子,于是,在元狩元年的四月,刘彻昭告天下,立七岁的皇长子刘据为太子,遍行赏赐,大赦天下。

  刘彻想让儿子早点独立起来,把太子宫早早地布置好了,打算让刘据搬过去。

  刘据不太想去自己住,就去跟母亲撒娇,刘彻看到了,就随口教训儿子太娇气胆气不够云云,说得小朋友有点不开心地低下头不敢继续吃饭了。

  李盛就看不得大人饭桌上教训孩子,天大地大吃饭最大,刘据周岁才六岁多,搁在后世刚上一年级,让这么大点儿的孩子自己去孤零零地住一个那么远的大宫殿,他害怕不很正常嘛!

  于是李盛过来就瞪了铲屎官一眼,把刘据小朋友带走出宫找霍去病开小灶了,他那儿好吃的可多了,昨天出去玩儿刚打的黄羊,还有大鱼呢。

  刘彻看着大金雕温柔耐心地把儿子哄走,还用翅膀尖尖摸摸头,临出殿门又瞪了自己一眼,顿时更气了,朝着卫子夫:“都是阿曜惯的!”

  卫子夫:刚才你还说是我惯的?

  但是这么多年下来,她已经熟练掌握了哄刘彻的方法,笑吟吟地给丈夫添了一碗汤:“据儿只是舍不得父母罢了,也是陛下疼爱的缘故,孩子还小,陛下多教导他就好了。”

  刘彻哼了一声,接过汤喝了一口:“叫人给据儿送衣服去,外面阴着天呢。”

  卫子夫微笑着柔声答应了。

 

 

第268章 

  刘彻虽然嘴上抱怨儿子太娇气,但被好大儿刘据眼圈红红地一看过来,还是心软了一下,最后拟定是让刘据白天就在太子宫念书练武,晚上还是回后宫休息。

  李盛也觉得这么小的小朋友自己待着会害怕,于是最近几天都去太子宫陪着刘据,看娃陪读这件事对于李盛来说是熟练工了,对于他来说,就是换个地方睡觉而已。

  但就算是趴在那睡大觉,刘据小朋友也感觉安心了不少,念书练字的闲暇往窗边看一眼,都感觉,啊,有个小伙伴在陪着我呢。

  其实刘据也并非没有小伙伴,就像当初韩嫣是刘彻儿时的陪读一样,刘据也有自己的陪读,而且他的地位比他老爹小时候可要尊贵多了,他的陪读有四个,都是朝中大臣或是皇室贵亲家的孩子,虽然刘据跟他们也不熟,不过小孩子嘛,下了课一起抱怨抱怨功课,一起可怜兮兮地被罚背书,经过几次,革命友谊就飞速成长啦。

  小朋友们读书是每旬一休,若是宫中有喜事,或是遇上节日,又或者哪天撒撒娇跟父皇抱怨一下最近好累想休息,刘彻也允许儿子歇一歇。

  这天早上刚起床,就听到了外面连绵不断的雨声,刘据立刻开心地穿着寝衣跑到窗边看了看,就笑哈哈地回到床边抱着大金雕:“阿曜,今天不用去念书了!”

  雨势太大,这种情况也是可以休息的,毕竟是登基十年才盼来的儿子,相比读书,身体健康才是第一位。

  李盛蹲在床边,打了个哈欠,伸出翅膀尖尖冲着刘据指了指书桌:虽然不用去上课,但是字还是要写的,书是要背的,休息后的两三天内,刘彻一定会亲自来考问一次。

  刘据皱了皱眉头,立刻叫人给他穿衣服,他要上午把功课都做完,下午去找姐姐妹妹们玩儿!大姐姐说得了一匹特别好的料子,要给他和妹妹做一身骑装,他还没去量尺寸呢!

  到了下午,雨就停了,刘据跟母后说了一声,跑去漪澜殿找刘瑛姐妹,李盛则是飞去未央宫瞧瞧铲屎官。

  刘彻刚刚午休起来,昨晚上熬夜看地图,今天中午就睡得久了些,见大金雕回来了,刘彻抱住大鹰鹰摸摸,嘴里说的话就很酸:“你还知道回来啊,这几天都长在太子宫了!”

  李盛蹭蹭铲屎官的手掌心,嘤嘤叫了两声,还主动伸出翅膀给他撸,心里有点心虚,这几天确实是,只顾着小朋友,把老朋友忘得死死的了,连着十三天,只回未央宫吃了一顿饭,那天刘彻还很忙,根本没空和大金雕贴贴。

  李盛又是嘤嘤叫又是贴贴蹭蹭,刘彻没一会儿就不自觉拿起了刷子开始主动给爱宠梳羽毛了,李盛窝在刘彻怀里:都说两脚兽很好哄的啦!

  李盛从中午到夜里,一直待在未央宫陪着铲屎官,听了一堆事儿。

  下午第一个来觐见的是丞相公孙弘,今年开年十二月的时候关中地区遭遇了大雨雪,不少百姓受冻伤寒,甚至有贫弱之家饥寒而死,朝廷自然是要赈灾的,公孙弘就是来汇报这件事的,包括赈灾花费、伤亡人数、官员作为等等。

  除了这些,刘彻派了汲黯去前往视察,汲黯见情况严峻,来不及等朝廷的诏令,先行以自己当时持有的皇帝所赐“符节”为凭证征用了河内郡县仓库中的粟米接济贫民,并上书请天子治他假托君命之罪。

  刘彻当然没有治他的罪,但是这种事也不能从明面上赏赐,不然大家都效仿起来了。

  如今这件事了结了,刘彻又想起汲黯当时雷厉风行,调来粮食稳住大局,有功当赏,但还得找个别的理由。

  “以汲黯去岁治理衡山、淮南两地郡县有功,加一爵,赐三百金!”

  公孙弘领命离开。

  李盛飞起来去喝水,刘彻也站起来活动一下,顺便投喂了阿曜两根肉条。

  “禀告陛下,义纵求见。”

  “宣吧。”

  李盛扭过头去看,他听过义纵的名声,以为一定是个凶厉的大汉,但是实际上,义纵却是个清癯文雅,面容温和的儒生。

  这让李盛很吃惊,毕竟这位可是个出了名酷吏啊!

  义纵的起势多亏他有个好姐姐,义纵长姐是一位女医者,当年的王太后很看重她,毕竟女子之间,无论是看诊还是交流病情,都方便得多。

  义纵受长姐提携,从此步入仕途。

  义纵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长陵当县令,当时就铁面无私,执法严厉,哪怕是王公大臣皇亲贵戚也毫不徇私。

  刘彻当时正在打击豪强,一看这小伙子上道儿,就抬抬手,让他做了长安县令——这活儿可不好干,可以说是拿着县令的俸禄,干着要命的活儿。

  汉家都城,天子脚下,长安城中的贵人那可太多了,偏偏这些二代们还不安生,时常惹出点事儿来添麻烦,长安县令就得苦哈哈地处理,说不定就牵扯到哪个大佬。

  义纵这人脑子灵醒,知道皇帝把他放到这儿是干嘛的,既然进了官场,最大的boss就是天子,他才不管这个那个,什么你是侯府世子他是都尉侄子,只要犯法,全都给我进局子!

  在顶着压力把皇帝亲姐姐修成君的儿子收捕归案依法处置后,义纵才算是真正进了刘彻的眼,被大老板认可了。

  刘彻把人传召进宫,查问一番后痛痛快快地给义纵升了官,从县令一跃成为定襄郡太守,主要任务就是打击定襄豪强,维护治安。

  定襄这个地方比较特殊,刘彻几次反击匈奴的战争,大军都是从定襄出发的,但是当地的社会秩序非常差,甚至可以说非常混乱,出兵时军方消息很有可能会被泄露,甚至如果当地大户与匈奴勾结,把大军卖了也未可知。

  所以刘彻给义纵的指示非常明确,就是从严从重治理。

  义纵办事儿很利索,一上任先大肆查问逮捕了一番,狱中因重罪当死的就有二百人,这些人都是当地的所谓“任侠”,或是当地大户,常有人去探望,还有不少小弟手下,义纵上手就是一个大招,把这些人以“为死罪解脱”的罪名也都逮捕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置业 历史衍生 快穿 爽文 萌宠 团宠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