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从系统那里看过几眼刘彻的情况,夜里听见一点声响,都要起来看看是不是自己的鹰回来了,那个落寞又无助的样子还挺可怜的,李盛中间都心软过一次。
但想想那些被无辜告发,被官府夺去财产流落街头的百姓,想想历史上因为刘彻在执政后期执意发兵而被迫背井离乡的士兵,想想武帝一朝末期朝堂上的乱象,想想后期各地百姓流离失所乃至有聚众起义,他就又觉得,为了天下万民,为了江山百姓,暂时还是苦一苦刘彻吧。
但眼下见着人了,李盛心里不由得发酸,忍了忍,装着一副“鹰鹰还没消气”的冷酷样子,伸出翅膀,把那支灵芝往他面前推了推,然后也不理人,自己一只鹰飞进未央宫后殿去睡觉了。
刘彻站在原地,地上的墨狐和大灵芝证明大金雕确实是回来了,从胸膛里深深地呼出一口气来,仿佛这几天的郁气都吐出来,他终于能畅快地呼吸了。
“春陀,你去看着阿曜,准备好食水,别惊扰了它。”
吩咐好,刘彻转回头,继续回去议事,还是让阿曜先睡一觉,他再回去哄吧。
李盛躺在自己的大窝窝里,找了个舒服自在的姿势,闭上眼睛睡觉,他也确实累了,一路上除了打猎干饭都没怎么休息,一路疾飞回的长安。
等他醒来,外面天都黑了,刘彻正坐在他的窝旁边批阅奏疏。
“阿曜,你喝不喝蜜水?”刘彻亲自端着一盏蜜水过来投喂大金雕,看着他喝了一会儿,又喂了两根肉条,这才挥手把人都撵出去,开始做小伏低地哄鹰,这种丢脸的事情当然不能让人看见啊。
刘彻抱着大金雕又是哄又是劝,又是从现实出发表示自己的无奈,又是剖析内心表明自己的规划,加上自我检讨保证后续,等大金雕软化了态度,伸出翅膀尖尖心疼地碰碰他的黑眼圈,啾啾叫了两声,伸出大翅膀抱住他,表示原谅了,一人一鹰和好了。
然后,刘彻这小子一抹脸,开始反转指责道:“阿曜你也太过分了!就算我有错,你也不能说跑就跑啊!你怎么能这样对我?!”
李盛当时还张着两只大翅膀保持着抱住铲屎官安慰他的姿势,一听这话,呆了一下,不是,你们当皇帝的变脸都这么快吗
而且你这幅被伤害被辜负的样子是要闹哪样啊?搞得好像本鹰鹰像是什么渣男一样,本来不就是你的错吗?!
事实证明,当皇帝的人就是很无耻啊!刘彻又是跟大金雕看自己的脉案,又是扒着黑眼圈展示自己的担忧,全方位多角度诉苦,抱着大金雕不肯放,逼着大鹰鹰承诺以后不准一生气就跑,可以打人可以挠人,不能这么吓人了!
李盛费劲儿地把自己的翅膀抽出来,刚抬头就看见了一份黑底红墨金色包边的诏书,仔细一看,他简直无语了——刘彻以大金雕的口吻写了一份保证书,已经印上了他自己当太子时候的私印,然后还要抓着大金雕的爪子按爪印。
李盛呆住了。
说起来,刘彻养大金雕的时候才十八岁,正是少年气盛的时候,还没有成长为现在深沉威严大权在握的帝王,私底下对着大金雕,他没有任何架子,比在韩嫣面前更放松更无所谓,脱离皇帝这个身份,那时候的他,也不过是个有脾气有心思的少年罢了。
虽然时移世易,但刘彻对大金雕的相处模式,还是没什么分别,只有对着阿曜,他能全无顾忌,甚至,做一些自己都觉得幼稚愚蠢的事情,但是,他就想做。
这回被吓得够呛,刘彻想起来还在后怕。
就有些委屈,看着阿曜瞪他,刘彻甚至开始翻旧账指责大金雕:“阿曜,当年我十九岁生辰的时候,你刚学会捕猎不久,亲自去猎了第一只野兔来送给我,我说想让你一直陪着我,你当时明明是点头啾啾叫了同意的,现在又说话不算话!”
所以他就写了这份诏书。
李盛一时间还没有感受到铲屎官那细腻复杂的情感,这会儿翻着白眼任由他折腾,第一次对这个世界产生了怀疑:刘彻啊!历史上英明神武狂炫酷霸拽的汉武帝啊!都快四十岁的人了啊,幼不幼稚?你搞这个?!这合理嘛,啊?!你人设ooc了啊!
第282章
不管李盛对于刘彻的这种幼稚举动多么无语,但他还是被捉着爪爪印了爪印,然后看着刘彻把那张诏书珍而重之地放起来收好。
一人一鹰和好如初,虽然算缗令无法更改,但告缗令没能推行下去,也是一件好事,只要秩序不乱民心不慌,如今战事已毕,百姓休养生息安心农事,国库总能慢慢充盈起来的,日子再难,还能比当年汉文帝入主长安的时候更辛苦吗?那会儿宫中后妃可都很少穿金银绣样的衣服。
想到这,李盛眨眨眼,觉得刘彻是不是也该以身作则消费降级一下了?只有他带头俭省,上行下效,才能带动长安城的王公豪爵们跟着行动啊。
于是,第二天,刘彻就发现,阿曜不准他戴金冠和玉冠,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里找了个木冠用爪子抓着带过来摆在桌子上,还伸出翅膀往他这边推推,意思很明显了。
刘彻把那个木冠拿起来看,其实这也是价值千金的好木头,木质坚密,在阳光下隐约可见纹理中透出一丝丝朱红色脉络,格外稀奇。
但这再好看,也是木冠啊!
“阿曜,你从哪儿把这个扒拉出来的?”
李盛冲着他眨眨眼,又往前推了推。
刘彻无奈,只能戴上了。
这还不算,刘彻发现今天早上居然没有牛肉汤饼了!汤饼是用鸡汤煮的!
春陀战战兢兢地上来禀告,说神鹰不让杀牛的,还有,陛下您今日的衣裳也被神鹰挑好了,格外素净的一身,只有衣襟袖口处有印花,别的地方都没什么纹样。
刘彻看着宫人捧上来的这件衣服,心里明白了,捏捏大金雕的翅膀尖尖:“阿曜,你这是让我装穷呢。”
李盛翻了个白眼:还用装?你现在本来就很穷啊!
但是事情的发展跟他的预料有些不同,李盛是希望宫中先节俭起来,一来可以省些花销,二来也可以让京中的官员们跟着效仿。
可谁知道,刘彻穿着这一身衣服在朝会上愁容满面地一诉苦,当时就有见机的勋贵表示国朝有难自当解囊,我无能,不能为陛下解忧,就把这一年的食邑所收就捐给陛下您吧,当臣子的就是得为君主分忧啊!
所谓捐一年的食邑,就是这一年的食邑他们不要了,直接收归国库。
剩下的勋贵们自然也只能跟上,纷纷表示他们也要和皇帝陛下学习节俭的好品德,也捐一年的食邑吧!
于是刘彻“容色悦然”,表示诸位不愧是我大汉的臣子,真是德行高尚啊!
被迫“德行高尚”的大家还得挤出一张笑脸。
——讲道理,谁愿意捐钱啊!但是陛下都暗示到这份儿上了,他们要是不道儿,岂不是要被皇帝认为“政治觉悟不够”,就跑皇帝记仇啊!
这操作,李盛目瞪口呆,但是他还是坚持让刘彻整天这么素净穿搭吃食节俭,从大臣们手里扣钱,然后你自己再锦衣玉食,让满朝官员怎么想?面子上总得过得去吧。
刘彻可不是个委屈自己的性子,大金雕能压着他节省,难不成他自己吃鸡肉羊肉,倒让后宫妃子们吃牛肉?哼,我不吃,宫里都不能吃!
宫里都不吃了,难不成京里的大臣们还敢吃?于是大家一起消费降级。
李盛很满意。
元鼎二年,因为一些私人恩怨,赵王刘彭祖盯上了御史大夫张汤,他写给刘彻的告密信中称,张汤有一好友名为鲁谒居,张汤对他颇为关照,甚至鲁谒居病了,张汤亲自上门多次看护甚至还亲自为这个鲁谒居按摩腿脚,说不定张汤做过什么不法之事,这个鲁谒居便是知情人,捏着鲁谒居的把柄,要不然,身为三公之一的张汤为什么对一个白身这样礼待呢?
刘彻觉得这样揣测有些无所根据,但心中不免疑虑,于是令廷尉查访此事,不久后,鲁谒居的弟弟招供,道当年曾有一个御史中丞叫李文,他得罪了张汤,于是张汤便暗示鲁谒居告发李文,令李文下狱论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