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真要说起来,这种离间他国使阴招的事儿其他别的诸侯国也没少给干,大家一样都挺不讲理不要脸的,秦国做起这些事儿来也是没啥道德压力。
比如秦昭襄王最倚重的丞相范雎,他可是魏国人,当年随着自己的主人家须贾出使齐国,齐国国君齐襄王见范雎有大才,深以为患,便专门派人给范雎送了十斤黄金和牛肉美酒,这是很重的礼了。
而另一边齐襄王又故意冷待须贾,还派人把范雎收到礼物的事情告知他。
须贾果然大怒,回了魏国便向魏国宰相报告了此事,魏国丞相魏齐当即大怒,认为范雎肯定是私下勾结齐国,便令人对范雎一顿好打,骨折齿落,要不是范雎装死,就真要丧命了。
装死的范雎被扔到厕所里,说通了看守才逃出去,正逢秦昭王的使者来齐国,阴差阳错之下结识了范雎,带他回了秦国。
像这种事,在战国时代经常发生,秦国做起来也是驾轻就熟,他们在魏国本来就有买通的官员,令这些人在魏国国君面前进谗言,说信陵君的坏话。
“信陵君,领兵在外,威名远扬,赵韩魏楚许多将军都很信服他呢,臣听闻,当年若不是信陵君振臂一呼,他们说不定都不会来联军呢。”——您虽然是国君,但是您的面子好像还没信陵君这个臣子管用啊。
“信陵君在军中颇有威望,军中将领们都心悦诚服,也颇为亲近。”——一个曾经因为与您的矛盾滞留他国十年的王室公子,如今又掌握兵权,您真的放心吗?
“如今秦军已然败退入函谷关,但是信陵君却迟迟不肯解散大军回返大梁,难不成是留恋军权不肯放手?”
“听闻信陵君念及这十年间流亡在外,时常有怨愤之语啊。”
......
魏王本来就是个心志不坚又没啥本事的的,这种话听多了,不免对信陵君心有猜疑,又被撺掇着召信陵君回大梁,果然,信陵君以战事未完的理由推脱不回,魏王彻底不放心了。
这个弟弟本来就不怎么服气他,之前窃虎符的事都干得出来,还有什么他不敢的?
于是派使者去往前线,以王命强行带回了信陵君。
信陵君回了大梁,在宴席上被魏王百般刺探,心里明白了,回府后发现府内居然还有魏王的探子,他也彻底寒了心,一次邯郸之围,一次五国联军,为人臣,他对得起社稷,为人子,他也对得起魏室宗庙了。
于是,信陵君“沉醉酒色”,以此迷惑魏王保全自身。
接替信陵君去往前线的魏将就没有那么大的号召力了,楚国和韩国的援军在不久之后,见秦国久久没有动作,便也撤军回国,随后,魏国和赵国燕国的大军也都解散了,在外面驻扎,人吃马嚼,哪个经得起这么等?
秦王嬴子楚倒是还不急,他要找个合适的机会,一击得手,不能再像这次一样,兴师动众却没能攻下来,白折腾一回。
他最近开始 频繁召见医官,也从民间召见了不少大夫,得知自己的病只能缓解无法根治,而且只要休息不好或者情绪激动,都有恶化的可能。
嬴子楚枯坐一夜,第二天宣布,他要带着太子嬴政上朝,十二岁的太子要开始听政了!
嬴政第一天去大殿上的时候,就算是千古一帝,现在也还是幼崽形态,也是有些紧张的,夜里一直睡不着,抱着虎爪爪捏呀捏,还一直碎碎念。
哎,这才十二岁呢,想想历史上的嬴政,十一岁的时候就得上朝了,虽说政事主要是由母亲赵姬和丞相吕不韦来决定,但是当时小小的他自己坐在高高的王座上看着下面的一群大臣,却又半点做不得主,那时候他是什么心情呢?
李盛想了想,第二天他也跟着去了,玄虎昂然进殿,倒是让满殿君臣有些惊讶,这位寅君可是从来没来过大朝会啊。
嬴政被父王安排在王座左边下首的坐席上,李盛也跟着走过去,嬴政端端正正地跪坐下来,李盛就在他的后方趴卧好,雄壮威武的身体以一种半包围的保护姿态圈住少年太子,金黄色的虎瞳打量着殿上的每一个人。
嬴子楚先是惊了一下,随后心里倒也很安慰,政儿被虎君护着,他也能多放些心。
从这天起,嬴政也睡不了懒觉了,每逢五天就要跟着父王去大朝会,上午若有机要大臣来商议国事,就会派人来把他从读书的地方叫走去旁听,但是他的功课还是要继续的,白天依然是要念书练武练习骑射,夜里还要去父王殿里听他教授些国事,传授些为君之道。
忽然就忙得团团转了,李盛看得有点心疼,这都瘦了。
于是果断进山打猎,捉了两只黄羊一只狍子,还翻了两座山专门去气候比较干冷的山背面捉了飞龙,也就是花尾榛鸡。
现在他属于走兽,捉这种天上的飞鸟别提多费劲了,要不是他提前从宫里带走的干粮诱饵和网罩,他都不一定能逮着。
就这还是废了一上午的功夫,只捉了一大一小两只。
捉是捉着了,但是怎么带出去呢?就算是用箩筐,这么多东西也不好拿啊。
没办法了,李盛第一次摇人进山,先把东西带回自己的洞穴掩藏起来做好气味标记,在外面放好铁蒺藜,然后从最近的地方找人,这里的地方官也听说了太子的玄虎,李盛也去官府带着嬴子楚给的印信露面过,还给守城墙的守卫送过野鸡呢。
带着他们来了山脚下,李盛没让他们进山,压低身体示意他们停在山外等着。
大老虎围着他们转了一圈,呜呜叫了两声,便两个起跃进了山林。
过了两刻钟,大老虎叼了一只黄羊出来,然后又是一只黄羊、一只狍子、两只野鸡......
他们把猎物带着绑上马,返回了城中,李盛给他们留了一只黄羊当辛苦费,其他的东西都由当地的屠夫把肉宰好了,李盛挑了最好的部分装了一大兜子,夜里带着回了秦宫。
第337章
秦庄襄王四年,李盛在咸阳注意到了一个重要人物——李斯。
他刚到咸阳不久,正客居在一位友人家中,踌躇满志想要在秦国官场中做出一番成就,但眼下却是投报无门,正在犹豫去阿哪位大人物跟前露面,好能顺利谋求一个出身官位。
这不就巧了吗?赢政现在正需要组建班底啊,不是李盛吹牛,就眼下秦国境内,求人不如求虎,还是让本虎虎来指引你前进的方向吧!
于是李盛在夜里跑到人家友人门口敲门,很抱歉地吓晕了两个人,然后在一群人瑟瑟发抖的眼神下目标明确地走到李斯旁边,伸出一只大爪爪冲着他挥挥:嗨,秦宫顶级HR虎虎为你服务哦!
李斯也是吓得白着一张脸,但是他既然是打定主意要在秦国做官,那朝中的事儿也是费心打听过的,不过是片刻愣怔,他就立刻想起了当初在驿站听到的消息:太子有一只玄虎养在宫里,据说当年太子能顺利随着秦王子楚从邯郸回来,还是这只老虎的功劳。
趁着月色,他能看到这只老虎背上的黑灰色条纹和金黄色的虎瞳,应该就是这只了吧。
于是李斯深吸一口气,弯腰行了一礼:“山君可有什么要事?”
李盛抬头看看他:还行,消息通达耳目灵醒,胆色也不错。
于是绕着人走了两圈,然后就撇下一院子人跑进屋子里一阵左右看看,顺利把李斯好好放在书箱里自己写好的文章翻出来两卷,又嗷呜嗷呜叫人进来把上面捆着的绳结打开,用爪子摊平了看看,选了个文字更眼熟的又卷起来,叼着出了房门。
临走前还冲着李斯眨眨眼:小李,放心,本虎一出手,你就等着直接被大老板面试吧。
于是第三天李斯就被小宦官找上门来,笑容和煦地表示咱们大王听闻先生您有大才,看了您的文章也颇为赞赏,传您明日进宫哪!
李斯心里激动不已,但面上倒还持得住,态度端方地送走了人,转头就跑回屋子里找衣服。
能不激动嘛,他本来想的是先走文信侯吕不韦的路子,或者找华阳夫人的弟弟自荐,先做个小官吏,然后慢慢寻找机会,这一下子直接面见秦王,比他设想中快了太多了!
李斯是楚国人,出生在上蔡(在后世河南),年轻的时候因为识文断字通晓律法当了郡县中的小吏,但是他并不满足这样的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