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这么答应了!
派去当说客的俩人都有些恍惚,难道他们的消息不够全面,郭开与李牧难道是有旧怨吗?不然怎么会这么容易就被说动了?
李盛也有些好奇,于是借着给王翦送信,他傍晚时分绕了好大一圈,从山村小镇旁边的山林里悄咪咪地跑进邯郸,从系统那里得知郭开正和自己的幕僚商议,他直接跳墙头进去了郭开的府邸。
这一夜也正好是阴天,月亮被遮住,满天不见一颗星子,二更天里夜色漆黑如墨,李盛又是一身灰黑色皮毛,猫科动物的爪垫是天然的消音器,他顺顺利利地匍匐在郭开的书房旁边,两只耳朵竖起来聚精会神地听着。
“......这银狐皮果真宝物,灯下看更是流光华彩,妙不可言。”
“相国,您真要向大王进言,让那李牧回转吗?若是他一撤兵,秦国就攻进来怎么办?”
“他李牧的战术有什么特殊的?不就是死守城池绝不出战吗?换个旁人上去,难道不会守城?再说了,这死守着邯郸城,守一年二载的还成,难道还能守一辈子?总要打出去的。”
又听到一个略有些谄媚的声音,有些喑哑暗沉:“王翦也算是脑子灵醒,他既然是怕久无战功秦王怪罪,只想赶紧打过好回咸阳交差,那咱们换了李牧,再让咱们的人上去略打过两场,让那王翦有些缴获,去回咸阳交差,再说一说邯郸攻战之苦,那秦王见咱们邯郸难攻,自然就会调转方向先去打魏国了。”
旁边有两声附和。
“也是主君您深得大王信重,那王翦才急中行险,派了人来求您,如此,秦军一退,也是您的功劳啊!”
李盛听着,这个逻辑也算是说的通,看来那几个人是以王翦的名义送礼的。
只是,他老觉得还有些不对劲儿,郭开能在赵国历经三朝而不倒,应该是个聪明人,这么说,他就全信了?
巨大的老虎趴在房子背脚的阴影里,谁也没有发觉,那几个幕僚辞别主人家离去,李盛轻轻动了动身体,继续趴在那里。
果然没有白等,等屋子里人都走了,灯下,郭开拿出那条灰银色皮裘来披在肩上对着铜镜照了照,又对着送客回来的儿子笑道:“秦国之盛,六国,不,五国间已经是无可抵挡,而秦赵积怨已久,秦王虎狼之心,又怎会轻易放过?”
“那您的意思?”
“哼,便是赵国亡了又如何呢?以今日进言效力之恩,来日树倒鸟飞,咱们便可借今日之事投靠王翦,王翦在秦国位高权重又是秦王心腹爱将,有他进言几句,便可无虞了。”
——合着是这么想的?!
李盛想起之前的廉颇来,长平之战后,赵孝成王知道赵括不靠谱,还是得靠廉颇,于是对他多有倚重,但是继任的赵悼襄王不喜欢廉颇,后来的大战都是以乐乘为大将,闲置廉颇。
廉颇把乐乘揍了一顿,对他多有为难,这便得罪了当初举荐乐乘的郭开和本就对他有成见的赵王。
赵国待不下去了,廉颇流亡魏国。
后来赵王想起廉颇来派使者去魏国看望他,郭开又从中作梗,这边是后世大家都知道的事儿了。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数斤,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但是赵王的使者收了郭开的贿赂,却回报秦王“廉颇尚能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
赵王一听廉颇吃了饭就频繁去厕所,便以为廉颇身体不好了,放弃了启用他的念头。
当时的赵国遭受了两次大战,已经衰弱下去,如果再失去像廉颇这样的大将,情况只会更糟糕。
郭开难道不知道吗?他当然知道,但是他还是选择这样做,可见此人自私自重而不顾大局,他对赵国也并无多少忠心。
当年能暗害廉颇,如今构陷李牧,郭开也照样下得去手。
李盛离开了这里。
不久后,赵国便有传言,道李牧一味守城,明明在占尽了上风的情况下却不肯出城应敌,是因为李牧已经被秦国收买了才不肯打秦军,李牧就是做做样子敷衍了事。
还有一则传言,说是李牧养敌自重,李牧一直在北疆镇守边境防备匈奴,那里苦寒冷清,常年在外连家人都不得团聚,如今好不容易才调回了邯郸,若是一下子就把秦军打退了,那赵王岂不是又要把他调回北疆?
所以,为了能留在邯郸继续积攒战功加官进爵,李牧绝对不会把秦军打退,只有秦军在,他才能继续被赵王重用啊!
流言蜚语说得多了,不由得赵王不心生怀疑,更别说,这位赵王迁本来就不是个多么聪明英睿的君主,之前就被郭开糊弄过。
另一边,李盛听了这两则传言,尽管他是秦国一方,一时间也不由得为李牧感到心酸。
但想到郭开,李盛心神一凛,此子断不可留!
来日赵国覆灭,就算是郭开能活,他也得亲自出爪把人杀了,这样毫无信义毫无忠心的恶毒之人,留着总让人不安心。
乱世之中,也常有为了前途抛却故国的人,但是人家那是旗帜鲜明地投靠新主,世人也并无多言,比如蒙骜一家之前就是齐国的。
像是郭开这样,深受赵王信重却毫无感念之心,反而为一己之私不惜损害家国利益的人,谁敢用呢?能背叛旧主,就能再叛新君。
郭开散播的谣言,再加上他在朝中党羽的劝说,赵王迁果然起了疑心,他派人前去前线接替李牧,李牧执意不肯,还多次上书劝谏君主。
赵王迁竟然趁李牧不备,趁着宣布王命的时候逮捕了他,并将他处死。
闻听此信,王翦自然是高兴的,但是夜里李盛看着他在灯下写信给嬴政,却觉得他有些心情寥落。
一代战将,为赵国戎马一生功劳无数,却被这样对待,如此屈辱地死去,同是武将,王翦未免有些物伤其类。
李盛伸出大爪爪安慰地拍拍他的手臂:放心,嬴政不会蠢到这种地步的,他会监督的。
带着书信离开邯郸,李盛站在土坡上回望这座古城,王翦已经定下三日后攻城,等他再回来,邯郸只怕是另一番光景了。
第347章
赵王迁久在深宫,郭开也是少通军事,自然是不能深刻理解,像是秦赵两国这样尖锐对峙的时候,临时换将,而且还是把一位资历深军功重,众人敬服的老将军抓捕杀害,能在战场前线引起多大的震动。
而赵王迁和郭开商量后派来接替的主将,虽然说不上是籍籍无名吧,但也就是“知道有这么个人但是他真没啥功劳”的程度,军中许多将士都对他心生疑虑,连李牧老将军对付秦军王翦,都要小心谋划谨慎守城,轻易不肯出城对战,李牧可是守了十几年边关的老将啊。
这么个生瓜蛋子,打过的仗可能都不如他们偏将多,这么紧要关头,大王怎么派了这么个人来?
且这人一来就呼呼呵呵耍威风,传了将军们进去,议事一直议到夜里,就让人饿着肚子走了,相比李牧将军在时的温情悯下体恤士卒,大家伙心中更是怨愤不平起来。
别说他们这些将军,就连底下的士兵们都感受到了不同,之前只要是夜里守城,李牧将军总会让火头那边给他们准备好热汤干饼,这个人一来,火头都更换成了自己的人,别说干饼了,那汤都和刷锅水一样了,油水少得可怜,还只是温温的一点都不热。
后来他们打听到,那新火头根本都不把汤烧开的,只是热了就算完。
李牧苦心经营将近一年的结果,不到三天就被毁了个乱七八糟,军中士气低迷,夜里守城的人都心中委屈,也不肯像是以前一样瞪着眼睛仔细看管了,只管裹了衣服往城墙根底下一窝,夜里守到三更天饿得难受呢,谁给他费这个力气去!
而相对应地,趁着赵国军中换将,王翦趁势修缮工事,还很心机地用砍过来的灌木丛挡住,其实是在搭建高台,可以把巨弩和投石机推上去,抬高了一人高,能投得更远呢。
白日里见天色阴沉沉地不见天光,王翦便吩咐下去,早些做饭,傍晚便吃了夜食,让各路偏将都把手底下的人嘱咐好,预备着半夜突袭攻城!
二更天,随着一声尖锐的哨声,漫天的火光射向了邯郸城内,一支支裹着麻布浸了油的火箭射进去,邯郸城内立刻就乱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