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回去更快一点,回去的时候,嬴政正与李斯、吕不韦等人对坐,一起看着桌子上的地图,商议如何在打下来的赵国境内设立郡县,又要派谁去治理。
几人一边说一边感叹,李盛悄咪咪地进来趴在嬴政旁边,被捏住一只爪垫抱在手上。
如今赵国已灭,这几个人说着说着,便不由得开始分析赵国的败亡因由,嬴政更是面色肃然,作为一个国家的掌舵人,他更要以此为戒,决然不能像赵国一样。
自赵武灵王之后,后面的继任者就一个不如一个了。
就算赵武灵王自己,也有些糊涂的地方,前半生励精图治,但在他执政二十七年的时候,他突然要废掉年长的太子赵章,扶持幼自赵何。
但小儿子年幼,如何能坐稳王位呢?万一他死后,赵何不敌长兄赵章,不能顺利继位怎么办?
赵武灵王想出了一个天才的注意,他在壮年之际禅位给幼子,这样一来,他的好儿子直接就是赵王了,名位已定,想来长子也无法了。
但赵武灵王只是喜爱小儿子,并不是多么厌恶长子,他把长子的太子位废掉,但是又给他他一块地盘派人协助他治理。
而这一操作果然留下了隐患,就在四年后,沙丘之变,赵何,也就是已经登基的赵惠文王,和长兄公子章在沙丘游览,公子章叛乱被杀,而赵武灵王则是屈辱无助地被扔在了沙丘行宫,以至于饿死。
此乃国政不安,对国家的健康发展是很致命的。
赵国内耗时,正是秦国崛起的宝贵时间,秦国一直前进着强大。
其实,历史上嫪毐之乱,吕不韦之死,都曾经严重影响了秦国灭六国的进程,而这一世,蝴蝶的翅膀扇动了,嬴政灭赵国的时间提前了整整六年。
而且没有经历过这两次政乱的秦国君臣们,是更团结的。
历史上嫪毐做大,吕不韦势强,在嬴政亲政前,这俩人都各有权力,很多大臣们都无法避免地被卷入到党争中去,避免了这些无意义的内耗内乱,就无形中助力了秦国国力的发展。
而这一世的赵国,却没有这种好运,赵武灵王的后代们,更是连守业都做不到了。国主昏庸,错信佞臣,朝内奸邪当道,国家又怎么能发展呢?
赵王的政治决策多次错误——本该联合燕国共抗强秦,但是赵国却频频伐燕,消耗国力,但实际上,两国相互消耗国力,都是输家,而另一边,秦国是渔翁得利,不费吹灰之力地收了不少地盘。
多次用人失误——之前的长平之战和这次的邯郸决战,弃廉颇而用赵括,弃李牧而用新将。
且赵国朝中政治腐败相当严重——只看郭开便可知了。
后世曾有诗云:“秦袭邯郸岁月深,何人沾赠郭开金。廉颇还国李牧在,安得赵王为尔擒?”
但是世上有哪有后悔药呢?
赵国的破败,却是秦国的狂欢。
当夜,宫中大宴群臣,以庆此功。
“诸卿,满饮!”嬴政意气风发,站在高台处一抬手臂,眉目间尽是欢畅。
“贺大王!”
李盛趴在嬴政旁边,他自己也有一个座位,是嬴政专门让人给他做的。
沉水黑檀木的方形矮塌,李盛看着就很像一个矮矮的单人沙发那样,靠背被工匠雕磨成了一个虎头的形状,两只眼睛的位置是金黄色的虎眼石,两边的扶手和靠背上还雕刻出了纹路,和玄虎背上的花纹走向是一模一样的。
塌上铺的是银黑狐皮,是之前李盛捉来给铲屎官做衣服,但是一直都没见他穿出来,原来是攒够了给他做了一张大毯子。
李盛白天在路上炫了一只野山羊,这会儿也不饿,两只爪爪摊放在虎头下面,懒洋洋地趴在座位上看着下面的群臣,尾巴尖尖一勾一甩,看到嬴政喝酒喝多了还要一尾巴甩过去,等嬴政转头看过来,就是瞪着眼睛看他手里酒杯的虎虎。
但是嬴政好像确实是有点喝醉了,反应也有点慢,居然端着酒杯走过来笑眯眯地摸摸虎头:“寅君也想喝酒吗?要尝尝吗?”
说罢还把自己的酒杯递过来。
李盛伸出爪垫嫌弃地推开,谁要喝这个啊?你也不准喝!
历史上嬴政死的时候才五十岁,而且还是在出巡的路上死的,李盛推测是骤然病重,嬴政晚年可是能被徐福以长生仙术糊弄过去的人,也是一位不逊于刘彻的长生仙术爱好者,若是在出发前觉得身体不适,他应该不会强撑着出巡。
能骤然发病而死的,大部分都是心脑血管问题,虽然系统告诉他现在二十四岁的嬴政非常强壮健康,但是李盛觉得还是不能放纵,酒嘛,气氛到了喝点酒可以了,不能多喝。
其实也不光这次,平时嬴政与近臣同餐,略饮两杯酒就会被虎虎的眼睛死亡凝视,不光会用肉垫拍嬴政,如果跟他一起的大臣敢多劝酒,那个大臣也会被虎尾巴抽,真的很痛啊有没有!
于是大家也都不敢和大王多喝酒。
于是嬴政呆呆地看着虎虎不光推开了酒杯,还一爪子打翻了他的酒杯。
旁边的小宦官很有眼力见儿,马上倒了一杯新酒躬身递给大王,但是嬴政还没伸手接过来,就又被虎虎打掉了,吓得那个小宦官一激灵。
大王身边的玄虎可是灵兽,它一直打掉酒杯,难不成,这酒里有毒?!那他这个给大王倒酒的人?!
一时间他瑟瑟发抖起来,险些端不住酒壶了。
嬴政倒是比他更熟悉李盛,看着大老虎有些担心地伸出爪爪摸了摸他的头,他伸手把爪垫拿下来捏捏:“好了好了,不喝了!”
之前邯郸战场僵持,他发愁得不得了,夜里独饮的时候,虎虎就这样看他的。
嬴政让人换了蜜水来,依旧时不时举杯痛饮,底下倒是没人发觉,但是就算是哪个人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猜测出来了,难不成还敢揭发秦王?傻了吧。
宫宴进行到一半,有舞妓上台来起舞,大家喝到酣畅处,还有年轻的小将借着鼓乐起身唱起歌来,李盛听着,觉得这种措辞节奏都很像是诗经。
唱到“今当何年,载此丰劳?今当何岁?载此丰功?”大家都跟着欢笑起来,一起举杯共饮。
李盛眯着眼睛,尾巴尖尖也跟着节奏一摇一摆,旁边的嬴政时不时撸一把虎头,捏捏虎耳朵。
这一夜,君臣同乐,宾主尽欢。
第349章
在攻灭赵国转过头来的下一年春天,嬴政大婚,迎娶楚国贵女羋姮为秦国王后,宫中大行欢宴,前朝后宫共庆此乐。
仪式很隆重很欢乐,但是李盛觉得嬴政并没有那种娶妻的激动,就是按照规矩一步一步走完流程,然后祝酒后就大步流星地进了新王后的云阳宫,神态放松动作自如。
不过也正常啦,李盛一边吃东西一边想着,他觉得这个情况也在意料之中。
纵观各朝各代,嬴政还真是少见的一丁点儿绯闻都没有的帝王,当然了,这不排除汉代秦后,史官删了一部分史料,但是李盛来到这个时代后可是一路看着嬴政长大的,嬴政他就是纯纯事业脑啊!
倒不是说对男女之欢毫无动心,但是李盛觉得,开疆拓土,一统中原这种巨大成就感给他带来的情绪刺激,已经远远超过了男女之事,别说灭六国了,水利工事、战功改制、普及文字、招揽人才......这些事儿中的任何一件,在他心中都更重要,完成了一件大事后那种快乐和欣悦,是更深刻也更高一层的。
郑国渠修好的时候,嬴政还亲自去看了开闸仪式,看着水流奔涌而下,浇灌到关中大地,两侧围观的百姓欢呼跳跃,大声地欢笑起来。
毫不客气地说,那一瞬间,李盛觉得嬴政快乐得都快飞起来了,头昂得高高的,拳头因为激动捏得很紧,盯住水流的眼睛亮晶晶的,连头发丝儿和迎风扬起的袍袖都透露着欢快。
按照后世的话说,嬴政已经通过工作得到了更高级的快乐和最丰沛最正面的情绪反馈。
——超绝事业脑,和他的工作绝配!
李盛刚才还怕铲屎官喝多了酒,一路跟着他回去的,这会儿又回来,蹲在小宦官旁边就着他的手啃一只烧鸡,或者说,蒸鸡?味道倒是不错啦,应该是先用香料腌制后再裹着草木叶子上锅蒸的,清香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