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4)

2025-08-11 评论

  而今天,正是六月九日,明日,盘踞西南的西秦政权薛举将会暗结突厥,联合突厥扶持的梁师都,趁着唐朝刚刚建立,时局不稳,向李唐发起攻击,意图东出。

  时年二十岁的李世民会被任命为西讨元帅,迎战薛举,这也是他作为主帅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但他的运气并不好。

  在与西秦政权的第一次交锋中,李世民定下了非常合理的战略方针:薛举大军远途跋涉,粮草不多,我方应该深挖沟壕,高筑营垒,以逸待劳,待对方粮草耗尽人心离散,以奇军突袭,就能冲破对方的阵营。

  李世民在战争方面的天分毋庸置疑,这个计划没有任何问题,但这个时候,作为主帅的他生病了,他得了疟疾,这个病在古代相当凶险。

  无奈之下,他卧床修养,军中大权被他托付给了长史刘文静和司马殷开山,并殷切嘱托二人不得出战,要拉长战线消耗对方士气,待他病情好转,时机成熟,再一起行动。

  但是事情并没有像李世民那样希望地进行下去,两人擅自出战,在浅水原被薛举打得大败,唐军损伤十之五六,李世民被迫拖着病体班师回朝,李唐与西秦政权的第一次战争以失败告终。

  李盛作为一个家有产业的富二代,大学实习的时候也去公司给他哥干过助理,还偷偷潜伏在员工群里吃了不少瓜,看到这里,以一个后世人的眼光和心理,他觉得这事儿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

  一来,李世民是打过一些胜仗,但李唐初立,他也还不是日后那个战功彪炳平定四方的秦王,在大臣们心中威望有限,上面还有他老爹李渊,这个新建立的集团的老总裁;往下还有李建成这个太子,集团的继承人少东家,所以在现在的大臣们看来,李世民就是集团老大的儿子之一罢了,也是臣子。

  他病了,刘文静和殷开山代替了他掌握大权,而对于他的嘱托,那又不是圣旨,战场上情况瞬息万变,自然是灵活处理了;

  二来,刘文静和殷开山也是起兵元老,是李唐集团的原始股东,都是跟着大军起事,征战四方入主关中,真真正正打过仗的,这么重要的决策也不是俩人脑子一热就莽上去了。主帅病重,还是古代死亡率很高的疟疾,这个消息一旦传出去,军心动摇是肯定的,与其继续坚守不如主动出击。

  根据历史记载,刘文静和殷开山在高墌城,也就是后世的陕西省长武县东北方向的浅水村,摆阵迎战,结果薛举早有安排,前后夹击,唐军腹背受敌,阵型很快被冲散,最终大败。

  李盛嚼着草,不禁感慨,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天时不与、地缘不顺、人心有违,都会导致一场战争的失败啊。

  望着那边正在挑选马匹的李世民,李盛不由得想到:第一次挑大梁指挥大型战役,却是这样的结果,当时的李世民,是什么样的心境呢?他会不会怀疑自己?当时的李唐朝廷,又会怎么样看待这位秦王呢?

  所幸的是,李渊仍然在当年的八月份,再次任命李世民为大元帅讨伐薛举之子薛仁杲,二战浅水原,这次,是唐军的全方面压倒性的胜利,西秦政权由此灭亡。

  那这次他会不会跟着去上战场呢?李世民会骑着飒露紫吗?应该不会吧,他们一人一马都没有磨合过哎,打仗这么凶险的事情应该还是跟老伙计合作比较稳妥吧。

  但是也说不定啊,万一他觉得我高大威猛气势不凡自带战胜光环,非要骑着我这匹酷炫的紫色大马上战场怎么办?啊啊啊我还没载过人啊,要是不小心把秦王摔了会不会被噶啊?

  他在这胡思乱想,没注意到秦王已经看完马又过来了,正看着他吃草。

  在他的视角里:这匹大马毛色油亮鬃毛长而顺,颜色也是相当漂亮,尤其在阳光下映着,肩背上仿佛披着一匹深紫色绸缎,要是跑起来想必更好看。

  而且肩高体壮一看就是个战马的料子,这会儿吃起东西来也是不紧不慢,看见人过来了也是沉静安分连眼睛都没眨一下,实在是好马啊!

  但其实李盛只是在发呆的同时无意识咀嚼草料罢了。

  正当李世民想走过来再看看他新得的漂亮大马飒露紫的时候,他的亲卫跑了过来,忙乱的脚步声把几个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亲卫面色焦急,凑到李世民耳边说了两句话。

  李盛就看到他的脸色迅速凝重起来,跟方英致礼后就离开了,他目送着人走远,脑子里只有刚才听到的那句话:薛举异动,陛下急召秦王。

 

 

第3章 

  李世民走后,方英也被人叫走了,临走前还吩咐人把刚才秦王挑的几匹马隔开安顿好。

  于是李盛和另外的几匹马被带了出来往外走,跟他齐排着走的是一匹纯黑色的大马,不知道为什么,这马总是抢步,老是想走到他前面去,李盛觉得莫名其妙,干啥啊,换个宿舍而已,又不是领奖品去,这么着急干嘛

  于是李盛就让开了,切,他可是拥有高智商大脑的人类内核,不计较这个。

  但是旁边的负责人就夸他:“秦王挑的这匹马脾气很温和啊,也不往前抢。”

  李盛听着,觉得很像幼儿园的时候生活老师夸他乖乖排队的语气。

  系统及时出现为他解惑:公马是很有竞争欲望的,没经过训练的马在两马并行的时候,经常会越走越快。”

  他们这几匹马被带到了另外的一个马厩,地方很大很宽敞,虽然还是吃那些东西,但住宿环境上升了一个新台阶。

  有老大了就是不一样嘿,李盛左右看了看,他被安排在靠边的一个位置,阴凉通风,挺好,他喜欢自己的新床位。

  但是李盛没在他的新床位待多久,因为他的“脾气温和通人性”的评语,再加上这次军马的数量确实不够,李世民把他也带上了战场。

  李盛刚被带到大部队里就被灌了一剂茵陈散,不光他,这一排几十匹马都是这次领军将领的马,被灌了一个遍,

  随行的马头是熟人方英,李盛就看着他手里拿着一个大厚本子跟旁边的小吏校对着什么,刚喝完药的李盛凑过去看了看,发现都是马料和马药。

  方英后面还是跟着那个小徒弟,好像是他亲侄儿,方英一边看着本子,一边嘱咐他一些话。

  “夏季,马不可出血不能着热,宜灌消黄散并茵陈散,比春季要加麸减料,每五日一次于河内深水处浸之以消暑热防疫。”

  “一马每日要供给粟一斗、茭草二围,另有马盐三合,这些账目都要清楚,另外,每十人为一火,一火内配给兽药两份交由火长支管。”

  说着他抬起头望了望那边正在搬运草料的士兵们:“这场仗也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还要预备下秋季的马药,理肺散、白药子散也要少备一些,跟负责粮草运输的人知会一声,在关中要先备好,这场仗要是打长了,人药都难保足量,马药可就更说不准了(1)。”

  李盛听得津津有味,他还以为军队里只管马的粮食呢,原来人家连兽医都是备好了的。

  他听不懂的地方系统还会给他解释,当然,都是文字,图片和影像是没有滴,这也是系统的使命:采集这个时代的图像信息。

  方英待了一会儿就走了,李盛被风吹得挺舒服,大脑里的思绪不由得转到了这次战争上。

  他已经通过系统看过这次战争的始末了,要想改写这场战争的结局,最重要的一个人就是李世民,如果他没生病,那军队大权就不会下放到殷开山和刘文静手中,那第一次浅水原之战可能就不会败得那么惨烈。

  李世民得的是疟疾,这一疾病又称“打摆子”,在长久的历史进程中都是令人闻之变色的一种传染病,清朝时康熙皇帝御驾亲征时就因为这个病险些丧命,最尊贵的人在最好的医疗条件下都九死一生,可见这病的凶险。

  他对于疟疾的了解来自于后世提取出青蒿素的那位科学家,当时大奖一颁布,那是全国轰动啊,他们学校还放了视频,他记得里面提到晋代的道士葛洪著有《肘后急备方》,里面提到要用青蒿到,水渍绞汁。

  但是讲道理,李盛去那里去搞这个东西啊,系统不会帮忙,就是因为要杜绝这种事情系统才把宿主搞成一匹马的;靠他自己?他一个娇生惯养的大少爷,说得不好听一点,五谷不分,连韭菜和蒜苗都分不清,更别说找青蒿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置业 历史衍生 快穿 爽文 萌宠 团宠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