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皇帝当久了是不是确实都会间歇性脑子不正常,李盛最近就觉得,他对于铲屎官的最新政令真的很不理解。
嬴政下令,“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另制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即后世所称“销锋铸鐻”。
首先要知道这时候的兵器,绝大部分都是青铜的材料制作成的,也就是说,所谓“十二金人”,其实是“十二铜人”。
而到了西汉时期,才开始有大规模的铁器作为兵器,在此之前,都是以青铜为主。
而自从商周以来的历代统治者都有个传统,就是会制作大型青铜器来显示统治者的权威,体现王室皇庭的尊贵,秦始皇似乎也不能免俗。
如果单单是讲“销兵”,那这其实是一件非常正常的政治活动,在嬴政灭亡六国一统天下后,为了避免再起战事,维持新政权的平稳,那么,收拢天下兵器,归统中央,这很说得通。
尤其在秦朝之前,是六国混战的战国时代,在战国末代时期,大国之间的兼并吞灭战争可以说是旷日持久,在灭国之前,几乎是全民皆兵的局面,像是秦国楚国这样的大国,国家的军队数量总有几十万乃至上百万之巨。
而每个士兵配备的兵器肯定也不止一件,以秦国为例,秦国普通士兵的平均是三件,其中,不同的兵种武器还不一样。
而且,在胡乱的战争年代,民间的兵器数量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这样算来,兵器数量总以千万计。
在嬴政建立秦朝后,作为一个封建统一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再看这些兵器,不免有所疑虑不安。
六国的军队,要么被秦朝接手,但大部分兵员,还是解散后回归田间,那他们手里再拿着这些凶器,就很不合适了,尤其这几年还没有彻底安定下来,民间仍有心存复国之念的人。
为了维护统治秩序,防止民众反抗起义,这些数量过剩的兵器,必须有一个妥当的处理办法。
在这样的情境下,嬴政下令大规模收缴,并且销毁兵器。
听起来很合理对不对?
但是,嬴政的命令是“把所有兵器聚集到都城咸阳,并且在销毁后,当做新的原材料来制作各种大型青铜器”。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的工作量就相当大了。
中原境内的兵器需要先收缴起来,在秦朝时期,收缴兵器就需要不少时间,从里长到各郡县的长官,需要一层层地向上交付,勘察,批复,然后把这些兵器归拢完整,再一起送往咸阳。
运输过程中,无论是走陆路,还是走水路,都需要极大的人力物力。
等运到了咸阳,还需要在咸阳选地方建造好场地,销毁兵器,青铜器如何销毁?需要燃料,这也是极大的耗费。
然后还要再浇灌成型,冶炼铸造,精心打磨修饰。
费了这么多的力气,消耗了这么多的钱财人力,最后做出来的成果是什么呢?——各种青铜铸造的飞禽走兽、车马、器皿,还有嬴政点名要放在宫门口的十二金人。
或许是他无法理解统治者对大型青铜器装饰品的喜爱和执着,李盛想一想就觉得嬴政仿佛在发癫——费了这么大的劲儿就为了给你做这些装饰品?!!!
再给这些东西加诸更多的政治意义,什么帝王王权的象征,什么老百姓智慧的结晶,什么古代审美的集大成者,但是,说到底,这些东西也是装饰品啊!
用现在这么珍贵的人力和物力,这么珍贵的运输耗能,把东西运来做好,就为了装饰宫廷?
这是战乱后的年代,不是什么盛世太平时期!
于是,李盛在听闻此事后,直接跑去李斯那里,在他下班之前把那封诏书叼着,在晚上跑去找嬴政了。
写好的帛书在嬴政面前的桌子上摊开,一只爪子按住一端,然后另一只爪子挡着他的面弹出爪勾,撕拉———!
嬴政:!!!
这又是干什么啊?啊——!
他之前建园林,不给建,他认了,要出去玩两圈巡狩,花费大,他也认了,现在他只是废物利用一下那些收缴起来的青铜兵器做几个青铜器而已,还不行?
赢政看向自己被扯烂的诏书,整个人就像是一颗阴暗蘑菇一样,感觉头顶的怨气都快凝成实体了,他就做几个青铜器而已啊,这都不行?他都答应不建新行宫了!
哪儿有当得他这么憋屈的皇帝?他要闹了,他真的要闹了!!!
然后手里就被塞了一个肉乎乎的大爪垫。
于是嬴政下意识捏了捏。
再然后怀里就被塞进来一个毛茸茸的大虎头。
于是嬴政又下意识撸了一把。
再再然后手臂上又绕上来了一根虎尾巴。
于是嬴政又放开虎头顺着尾巴撸到头。
怒气值—1—1—1......
但是嬴政还是觉得自己太委屈了!
他这么伟大的一个皇帝,灭六国一统天下,他觉得自己配得上一切好东西!
他就应该住最好的宫殿!修最好最大的园林!
他可是统一了天下征服了南越赶跑了匈奴啊!他多厉害!
现在好不容易功成名就大业已成,他已经放弃了很多享受了!
现在他就是想打造几个青铜器而已!
虎虎都不让!
太过分了!
这次他一定不会妥协的!!!
李盛铲屎官被推倒在毯子上开始疯狂撸毛肚皮,一边撸一边开始像小时候抱怨功课那样自言自语碎碎念。
无外乎就是一些自己已经退让过很多次已经很节俭很贤德他简直是最委屈的皇帝之类的巴拉巴拉......
李盛能怎么办?只能任由他撸毛毛揉耳朵捏肉垫,还要发出呼噜噜的声音来哄他。
等他冷静下来,李盛跑去里面一间屋子,把前两天少府上书的帛书拿过来给嬴政看。
上面是新农具的图样。
李盛真的觉得,这些青铜兵器与其被打造成什么青铜骆驼,青铜灯架青铜人像,还不如打造成农具,这说起来也好听啊,铸剑为犁嘛,后世保准夸夸夸。
嬴政无奈地接过来看:“怎么啦?这不是已经看过而且把诏书发下去的嘛?”
大老虎蹲在他面前,身上的毛毛被揉得乱七八糟,变成了一只潦草大猫咪。
李盛伸出爪子指了指被自己撕烂的那封要收缴天下兵器送来咸阳的诏书,又指了指这封请造新农具的诏书。
金黄色圆溜溜的眼睛认真地看向他。
嬴政心里已经明白了,但是还是想争取一下:“我还是想要几个最心爱的青铜器图样,别的就用来做农具吧。”
大老虎一看就很开心地上来蹭蹭他的下巴。
“那就让各处把兵器送往咸阳,待做好了农具,再送往各处。”
说完这句话,嬴政自己都觉得这个操作有点多余,早在一统中原后他早就令各处监作工事都有了规章制度,各处度量衡也早有明令一统,那既然如此,何必再大张旗鼓地把兵器运到咸阳来,做好农具还要送回去,期间损耗不少而且也麻烦。
“那就令各处郡县将兵器聚于当地府城,锻造农具,待制成后再行下发。”
这件事在第二天的廷议后有了更完善的处理方案。
在嬴政登基后,各处修建水利和道路都需要不少役夫,相应地,超时更役的情况也不在少数,既然这批农具要发下去,且基建需要的人力缺口很大,那就可以允许治下农民用更役来换取农具。
其实这些青铜农具的原材料也是来自民间,政府出人出力给你们重新打造成农具,再发下去,相当于用劳动换了个加工费,也还行,总比把这些都打造成装饰品强。
今天也是功德满满的一天!
李盛听完了廷议,满意地回到后殿廊下晒太阳,并且带着几个宫女去后面的小屋拿了给虎虎作美容的工具箱,把梳子叼出来示意让他们给自己梳毛。
昨天晚上一人一虎长时间拉扯后把事情定下来,那会儿已经很晚了,他昨天晚上就是这样乱七八糟着睡了一夜,今天早上旁听廷议都是在大殿后面听的,这个形象实在是不够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