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盒子,到家之后交给外祖父和外祖母吧。”
里面是他们一家的照片,还有他们写的信。
-----------------------
作者有话说:今天不用啃键盘了,但我键盘有几个按键莫名其妙失灵了,可能是冰咖啡杯子滴水,滴进去了。[爆哭]
幸好还有原装键盘能用。[捂脸笑哭][捂脸笑哭][捂脸笑哭]
第47章 铺子
君秋澜原本是想买个便宜的手机, 把一家人要说的话,都录成视频。
也好让外祖父和外祖母看到他们真实的情况,也能让他们更放心一些。
等到下回宋庭再过来的时候, 也能让两位老人家自己录视频,他们也能看看老人家的情况。
但之后, 他仔细琢磨之后,又觉得不妥。
手机, 对这个时代来说,还是太神异了一些,其他功能没有网络,不能用,但拍照录像功能却并不需要网络, 光是这一个功能就足以让世人惊骇了。
让两位老人家看到, 恐怕没有喜,只有惊了。
他也不能直接说明这东西的来历,恐怕会让老人家更担心。
再则,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大舅和二舅,还有两位舅娘, 几个表兄弟姐妹, 还有一些尚且年幼的侄子侄女, 都住在一起, 人多眼杂。
经历过抄家,家庭情况发生巨变,就算是一家人, 也难免有摩擦,甚至是互生龃龉。
万一……
君秋澜没法去设想这些可能性,也不想把人心想得太坏, 就干脆自己这边更谨慎一些。
照片虽然神奇,但还算‘画作’的一种。
信中也稍微暗示了一下他们现在过得不错,就只有家人才看得懂的内容。
就算是被人截了信,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的程度。
宋庭妥善收好,“宋彦这小子,就劳烦姑父姑姑和秋澜表弟照顾了。”
宋彦在旁边拱手,“小子尽量不给姑姑添麻烦。”
“都是一家人,说什么麻烦不麻烦的。”宋熙容也心疼这个孩子。
同时也感念大弟为他们做的一切。
小儿子,千里迢迢送到边城,就是为了能跟他们互相有个照应。
这份心意,万金都抵不过。
君秋澜也道:“表兄尽管放心。”
宋庭也笑了笑,调侃道:“之前说的事情,表弟也稍微上点儿心吧。”
君秋澜知道他说的是给宋彦找个媳妇儿的事情,但他真心觉得十六岁就成婚,实在是太早了一些。
最起码等到十八岁吧。
在另一个世界,十八岁才算成年呢,要到法定结婚年纪,都还得再等四年。
不过先留意着也好。
君秋澜笑着点了头,宋彦还略微有点儿不好意思。
他从前定过一桩婚事,家里出事之后,那边就把婚事给退了,他们也能理解对方。
他和那姑娘也只见过一面,谈不上感情,退了婚事,也觉得没什么。
后来家里又说让他过来,看能不能跟婉儿妹妹成婚,婉儿妹妹是个好姑娘,他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只是秋澜表哥说表兄妹之间也是近亲结婚,这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他还是会留在这里,估摸着婚事的事情,以后确实要让姑姑和姑父操心了。
随后,君秋澜又拿出一筐土豆。
这就是他在那边买回来的了。
“表兄,此事也事关重大,这东西,不指望他赚钱,但你沿途回去的时候,也兜售几个出去,说明能种地里,三个月之后能一个土疙瘩变三个,不管几个人相信,反正你去试试看就知道了。”
宋庭:“既然一个能变三个,不如我带回家乡去种?”
君秋澜摇摇头,“此事不同,暂时不能让咱们自己人种植。”
土豆的来历,说的是从一个跑商的商贩那边买来的,那他们就把这事情给做实了。
争取不要有破绽。
再则,这土豆散播出去,哪怕有两三个人尝试去种植,种植一次,就知晓这粮食的产量了。
农家人,不识字,但他们肯定看得懂粮食的产量,知道这些粮食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之后推广,甚至都不需要官府出面了,村里人自己就会争相种植。
到时候一传十十传百的,这土豆的来历,不就洗白了?
天南地北,那么多跑商的,谁还记得到底是从谁手里买来的呢?
“表兄也无须担心,到明年,这土豆就在边城扩散开了,到时候你再带回去给家里种植,就不成问题了。”
“行,我知晓了。”
次日一大早,宋庭就带着车队出发了。
君秋澜一家在城门口送别,收到消息的君舒婉,也赶了过来。
“表兄,代我向外祖父和外祖母,还有舅舅舅娘们问好。”
宋庭笑了笑,“当然,婉儿妹妹也保重,明年表哥给你带江南的绸缎。”
外头穿绸缎不合适,姑娘家做几件小衣,穿里面就没关系了。
君舒婉含笑,“那我就等表哥了。”
说着,她还对着车队的兄弟们施了半礼,“一路风霜跋涉,辛苦诸位大哥了,下回再来的时候,婉儿请你们吃好酒。”
她落落大方的模样,还把一帮汉子弄得不知所措了。
不伦不类地回了个礼。
“大家都是同乡,我们从前也受了宋家的恩惠,如今也算是守望相助,大家一起赚钱,婉儿姑娘莫要太客气了。”其中一个年纪稍大的汉子比较沉稳。
君秋澜和婉儿一起给大家回了礼,“诸位大哥,明年再见。”
车队缓缓远去,一家人心中有些怅然。
“走吧,不若今天去铺子里看看?”宋彦收拾好心情。
铺子租赁好了,也收拾得差不多了。
得要开始准备收物资了。
商队一年大概最多跑两个来回。
中间的空档时间,就可以先把货物收了。
各种动物的皮毛,山珍干货,都是可以收的。
不过,总体说来,这边城还是太穷苦了一些,称得上特产的东西都没有。
在这边收回来的东西,送回去也卖不上高价,只能说不让车马走空,多少也赚一点,主要还是依赖江南那边的货物送过来兜售赚钱。
铺子并不大,后面还有一间小院子,有两间房。
原本是打算给宋彦住一间,剩下一间当库房的。
但君秋澜强烈要求,等房子建好了之后,让宋彦住到家里去。
前院给宋彦留一间屋子,也总好过一个人住在这铺子后面。
君秋澜经常不在家,家里还有个男丁,宋彦也不至于在铺子里孤苦伶仃的,爹娘和宋彦也能相互照应一下。
“咱们是不是得请个人?”君舒婉琢磨着:“这铺子只用来收货,好像有些浪费了,不如顺道做点儿别的?”
宋彦忍俊不禁,“婉儿妹妹,若是要做别的,你也得考虑你表哥我有没有这个本事吧?”
从前家里不愁吃穿,爹娘都还算年轻,还有二叔一家,兄长也颇为能干。
反倒是他这个幼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尽管商户不能科举,但学知识,总不是坏事情。
他曾经的梦想就是在族学中做个西席,给族中孩子们启蒙,那就差不多了。
现在家境巨变,他自然也要承担起家族的责任,只不过,确实是本事有限。
他总不能在铺子里办个学堂吧?他身无功名,谁来上课呢?
一句话让大家都乐不可支。
但君秋澜却觉得婉儿说得没错。
可以再做点儿别的生意,铺子都是长租,每年只有宋庭他们跑商过来卖货,能使用,平日里就是日日闲坐在铺子里,等有人过来卖货。
总体来说,是有些浪费了。
君秋澜若有所思,“婉儿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君舒婉也不扭捏,大大方方的,“妙儿姐姐的三嫂,是个做点心的好能手,不如我们出个配方,妙儿的三嫂出手艺,宋彦表哥出铺子,赚的钱,大家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