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家家户户都愿意把孩子送去读书,学生不会太多,也不至于太忙。
能抽得出时间给折扇题字画画。
还有他这边,白天要过来拍戏,也就是晚上能给扇子题字画画。
扇子上的画,字,都比较简单,平均每一把折扇的画画题字,大概花费五到十分钟的时间。
硬算下来,一个小时也就不到十把扇子。
虽然简单,却也要保障质量,不能坏了口碑。
这大概也算是他在现代这边的退路,万一哪天演员这个行业没法发展下去,卖折扇,也能养活家人。
算个总数,每天也做不出多少直接能售卖的成品。
按照柳悦的说法,每把扇子给她几块钱的提成,那每天的数量有限,整体算下来,一天也赚不到几个钱。
再加上另一个问题,现在来卖扇子的顾客,多半都要跟他拍张照,他如果一直不来,久而久之,顾客也不会像现在这么热络了。
他也把自己的顾虑分析给柳悦听。
“没事儿,有多少算多少呗,我也不是光卖扇子,其他的也卖呀。”柳悦不在意。
就是准备精简一点,现在卖得太杂了。
“以后你不来摆摊,摊位费也不要你交了。”
至于顾客们见不到君秋澜,热情会慢慢消退,那就让君秋澜偶尔抽空来一趟呗。
再看那些明星开的店,有几个顾客过去能偶遇到明星?
而且那些明星的店,普遍消费都比正常价格略高一点,君秋澜这扇子卖了这么久了,也都没涨过价。
不带刻花工艺的,30元一把,带雕花工艺的,50元一把。
这价格简直太亲民了,现在从君秋澜手里卖出的扇子,放到海鲜市场,翻十倍都有人抢。
关于这个问题,就已经不是明星效应的问题了,是人家的字画实打实能值得了这么多钱。
君秋澜觉得也好,“那我每隔几天给你送一批过来吧。”
“成。”
这事情就这么说定了。
君秋澜歇了一会儿,咕嘟咕嘟喝了柳悦买的热奶茶。
他琢磨着,其实小妹他们店里,也可以把奶茶加上。
就是这糖……
之前宋庭提议过,其实也可以在店里买糖,到时候就说从外地运来的。
君秋澜当时也同意了,后来一琢磨,还是不对劲。
这糖的质量太高了,拿出来,必定招人眼红。
虽然如今的情况不如当初那么艰难了,但依旧不适合太高调。
“这奶茶哪家的?”他走之前问了一嘴。
柳悦给他指了个摊位。
君秋澜又去买了两杯,给爹娘带回去。
回到家。
爹娘都还没休息。
在帮小店算账来着。
小妹最近忙,将军府给了假期,她也没回来,偶尔派人给宋彦那边送封信。
开业有几天了,君舒婉也没时间过去看看。
店里就宋彦还有隔壁方芸小嫂子。
两个人都不算嘴皮子利索的,宋熙容干脆就亲自过去盯几天,先把生意做上路了再说。
说起刚开业那天,宋熙容都乐呵,君郁和君秋澜都没去,她就学给他们听。
蛋挞的用料扎实,卖价不低,在边城的市场不会太大。
但是,这蛋挞刚做出来的时候,十里飘香。
大家都没闻过这么香甜的味道呀,都好奇,这是什么点心?
酥皮蛋羹盏。
名字都没听说过。
还是有人来问了价格,结果这一听,大部分人都摆摆手,溜了溜了,这不是他们能消费得起的东西。
方芸都着急,这生意万一做不成,家里又少一分收入了,她都在提议另外再做些别的点心了。
市面上常见的点心,她基本上都会做,甚至比外面卖的点心口味还要可口三分。
可以说,她对自己的手艺还是有自信的。
从前也不是没想过自己开店做生意,但是家里连本钱都拿不出来,仅存的钱,都是要留着买房的。
不敢拿去赌。
万一边城的人,吃不惯南方的口味呢?何况本地也有几家老字号。
这门酥皮蛋羹盏的生意,她就出了个手艺,配方都不是她的,她还能拿三成的利润呢。
她就担心这生意做不成,边城太穷了,有几个人舍得花这么多钱去买一个点心吃呢。
宋熙容让她不要慌。
直接把每天限量出售的牌子给挂了出去。
每天限量一百个,卖完即止。
一个酥皮蛋羹盏卖二十文钱。
二十文钱,能买一斤肥猪肉了。
可是牌子挂出去之后,还真就有人不信邪,又被这个香味给勾着,想着他们敢卖这个价格,味道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非要买一个尝尝。
看第一个顾客的穿着,应当是边城里能达到吃穿不愁的家境了。
入口,先是酥软,随后又是入口即化的甜嫩,酥皮和蛋羹混合的口感,更是丰富。
最先征服人类味蕾的,就是甜味,而这个酥皮蛋羹盏不光是甜,还有充满层次的口感,以及完全没有腥味的奶香味。
还不到小孩儿巴掌那么大一块点心,成年人也就是两三口的量。
“怎么样?怎么样?”旁边瞧热闹的,看着他露出享受的表情,都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第一个吃酥皮蛋羹盏的顾客意犹未尽,“老板,再给我来两个,不,来五个,带回去给我娘子也尝尝。”
宋熙容麻利收款,打包。
“欢迎下次光临。”
这人一下子买了这么几个,其他人自然也跃跃欲试。
就一百个酥皮蛋羹盏,不到半天的时间就卖光了。
二十文一个,一百个,赚了二两银子,除去成本,粗略的纯利润应该是七百文上下。
方芸只占了三成,一天能分二百文钱左右。
十天就是二两银子了,做三个月的生意,差不多就能把房子给盖起来了。
可把他们给高兴坏了。
宋熙容也没忘了这店原本是要收货的,有顾客的时候,也会提两嘴。
这几天偶尔也会有人带着山货过去找宋彦交易了,不多,但是距离宋庭他们下次过来,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也不着急,慢慢攒着就行。
这店里生意好,每天分账也费时间。
他们商量了一下,还是一个月分一次钱比较合适,管账的事儿,干脆就交给宋熙容了。
宋熙容说起来的时候,脸上也挂满了笑容。
说起来俗气,她还挺喜欢数钱的。
“虽说限量一百个,但边城的平均消费水平还是不行,现在也就是尝鲜,过段时间,应该就卖不完了。”
把价格定低一点,也没必要。
君秋澜道:“过段时间,变成限量八十个,然后渐渐减到限量五十个,以后就保持在这个数量,遇到过节或者是特殊情况,再提到一百个的数量。”
就是要让顾客们有点儿紧迫感,不能让他们日日都能买得到。
要是顾客问起来,直接就说制作工艺太繁琐,人手不够,或者别的什么借口都行。
按照现代的话来说,就是饥饿营销。
宋熙容点点头,“我儿说得有道理。”
她还调侃了一句,“之前都说澜儿读书的天赋继承了夫君,现在看来,我儿子也挺会做生意的嘛,那就是继承我了呀。”
父子俩忍俊不禁。
君郁甚至腆着老脸:“还是我找妻子的眼光好,生下来的儿女都漂亮,脑子也聪明。”
“去去去,多大年纪了,老不羞的。”宋熙容心里高兴,但这不是在儿子面前嘛。
君秋澜齁得差点儿龇牙咧嘴的,难不成是今晚的奶茶太甜了?
他连忙说起了跟柳悦合作卖扇子的事情。
柳悦的意思是每一把给几块钱的提成就行,但具体给多少,他们还是要商量一下的。
还有数量。
总不能每次交货的时候,就给人家几十把,人家赚那点,可能都懒得费口舌。
君郁琢磨了一下,“现在隔壁的人手就只有袁淑和赵老夫人,带着两个孩子能偶尔打个下手,剩下的就是村里的妇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