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秋澜带着几麻袋的红薯回去。
君郁:“这是?为何突然买这么多红薯?”
君秋澜稍微讲解了一下。
君郁叹了口气,“这确实是个好东西啊,产量高,味道也挺不错。”
就是这东西,要如何才能拿出去啊?
这个问题很关键。
现在还不知道这场大旱什么时候能来,会不会来。
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土地化冻,立马就把红薯种下去。
这红薯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它的藤蔓就可以继续做种,埋在土里,就能继续生长,能长出红薯。
可问题又来了,要如何才能说服百姓不种粮食,来种红薯?
红薯的产量高,他买的这种春薯,平均亩产能达到四五千斤,哪怕是一家人种一亩,不,半亩地,三个月之后,就算旱灾真的来临,靠着两千斤的红薯,也能让百姓撑过去。
但是百姓都没见过这种粮食,明知道有旱灾的情况下,他们哪里敢去赌?
万一种不活?万一产量不高?
那就是全家人的命啊,他们不可能拿命去赌。
至于等朝廷赈灾。
君秋澜想起这个事情都甩脑壳儿。
每年,大盛北地的旱灾,南方的洪涝,没有断过。
只有灾情的大小之分。
灾情严重一些的,那就是当地完全活不下去了,百姓们举家迁徙逃荒,易子而食,一路上都有饿死的人,灾情稍微轻一些,尚且还有一条活路。
但不管灾情的大小,百姓都得受罪,普通老百姓就靠着地里那点儿粮食过生活呢,风调雨顺的情况下,每年都只能说勉强混个温饱,哪有什么存粮?
家里没有粮食了,也只能在外头买,但灾情的发生,粮食必定涨价,绝大部分的穷苦百姓,都买不起这些贵价粮食,到最后不得不卖儿卖女。
不管是旱灾还是水灾,都有百姓饿死。
这就是这个世界的常规状态。
按照道理来说,这个时候朝廷就应该,也是必须要发放救灾粮食的。
发多少,怎么发,这个事情都能在早朝上吵个十天半个月。
然后再拨款下去,被层层贪污剥削,新粮换陈米,陈米掺杂麦麸米糠,再混一点泥沙凑数,最后到百姓手里的,还能剩几口?
民间有句话:百姓无粮死路一条,却是贪官污吏发财的好时机。
更有大家都听过的一句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唯一的办法,还是自救。
君秋澜都有些许的恍惚。
“爹,这神秘的力量,带我过去,想让我改变这个世界,那这些灾难,是为了故意考验我吗?”
就像之前的瘟疫一样。
君郁知道自己的儿子陷入了一个纠结的怪圈儿。
按照现代人的说法,就是内耗。
“既白,你可曾想过,是因为这一股神秘的力量,提前知晓了事情的发生,选中了你,让你去改变大家原本的命运。”
“是这样吗?”君秋澜心神松了松。
君郁:“莫要做那些无谓的遐想,咱们既然有能力来改变,那就得要有行动,不能坐以待毙。”
不说什么心怀苍生的大义,就为了他们自己的小家能够安全,这事情都不能不管。
“我明白了,爹。”君秋澜的目光变得坚定。
只不过,还是之前的旧问题。
这些红薯的种子,要如何才能拿出去。
土豆的种子被霍将军拿走了,霍将军定然也听说过今年可能会出现旱灾的事情,想必应该有准备。
再说了,朝廷那边,就算是不管百姓的死活,但军营却不会完全不管。
若是敌军真的打过来了,将士们都要饿死了,那还打什么?
直接大开城门得了。
尽管军饷年年都有克扣,但不至于太过于离谱?
再说了,霍将军虽然不掺和朝堂上的事情,但朝堂上始终有他的人脉,还能从中斡旋几分。
军营那边,他暂时就不操心了。
但是百姓就不同了。
还是得想办法让大家种上红薯。
红薯跟土豆还不一样,土豆的藤是不能吃的,红薯藤还能做个菜。
真当没有粮食吃了,草根树皮都在啃,能有这么一个红薯藤都算是珍馐了。
“此事恐怕还是要官府出面。”
边城,下辖还有好几个县,村子更多。
君秋澜能想办法保住他们自己的村子,大不了就是他自己买几十亩的田,雇人帮他把红薯种出来。
等到旱灾真的来了,他田里的粮食也能救活他们村子。
但覆巢之下无完卵。
这是同一个道理。
之前君秋澜就想过要把红薯和玉米也拿出来,只是那时候并不紧迫。
想到的还是通过苏先生这边,让段文师兄推广出去,刚开始少量带过来一点。
能种个一亩两亩就差不多了。
其实这个推广很简单,只要百姓亲眼见到种了一季,那么这粮种就会遭到疯抢。
百姓又不是傻子,就算这粮食不好吃,但他量大管饱啊。
更别提红薯玉米的味道都蛮好。
那时候的主要目的,还是想着要早日把穿越通道打通,让他能带家人过去。
可现在情况不同,没有粮食吃,是要死人的。
得要尽快把粮食推广出去,他还要从那边大批量采购粮种回来。
那边的采购,问题不算大,租个仓库,直接让人运送过来就是了。
这红薯也不起眼,跟大米这种粮食不同,就算大量购买,也不会引起关注。
这粮种的来历,在这边就不是很好解释了。
君秋澜琢磨了半天,“我还是带着粮种进城去找先生聊一聊吧。”
现在除了他家里人,就只有苏长寻对他的秘密一知半解了。
苏长寻知道这个事情之后,肯定不会坐视不理。
年后,家里添置了一位新成员。
一头半大的驴子,君郁找村里的木匠给驴子打了个板车。
宋彦在城里的铺子也重新开起来了,日日就驾着驴车去城里开店,刚好还能把隔壁的三婶子方芸给带上。
有了车,出行确实是方便了不少。
这会儿,宋彦刚好回来。
店里今天的限量的酥皮鸡蛋羹已经卖完了,收货物的事情,暂时不急,宋庭他们都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过来呢。
君郁和君秋澜两人合力把一麻袋的红薯抬到了车上。
“爹与你同去。”
“好。”
多一个人商量,总归是好的。
宋熙容追了出来,“刚好你们要进城,帮我把这些东西给婉儿带过去吧。”
婉儿过完年之后,就跟妙儿姑娘一起回将军府了。
原本说好了有假期,结果这俩丫头都没回来,只派人给宋彦送了信,让宋彦给带回来。
年后他们单独住了个小院儿,养了一些兔子,方便她做实验,这事情也没避着妙儿姑娘,妙儿姑娘也是个胆子大的,一直都在跟着学呢,现如今有一些进展了。
有些日用品,估摸着应该是用完了,宋熙容这个当娘的,就惦记着呢。
君秋澜说好,“娘,如果您方便的话,带着隔壁的婶子去找找里正,看能不能招几个人帮我们把那片荒地给开出来,然后再打听一下,有没有人要卖田卖地的,咱们也再卖一点。”
多做几手的准备。
他这边种了,到时候村里人肯定会好奇,说不定就能多带动几家。
宋熙容点点头,“娘知道了,你们赶紧去吧,早去早回。”
君秋澜颔首,“彦表弟,家里劳烦你照看着点了。”
“表哥这是说的什么话,你们赶紧忙去吧。”
一路进城。
城里已经能看出不同了。
不少人怀里都抱着一个大布袋,看样子,里面装的都是粮食。
尽管现在还不确定旱灾会不会来,但是家里有余钱的,都想着先多屯点粮食。
君秋澜看着就有些沉默。
他停了车,找了一家粮铺打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