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妙儿破涕为笑,“那我就要缠着婉儿妹妹,让你多带带我了。”
是了,她在军营中虽然不比婉儿这么高的声望,但是被她救治过的伤兵,都能敬她三分。
长此以往,某一日,她也能像婉儿妹妹这般,为家人遮风挡雨。
她跟婉儿妹妹同吃同住,婉儿妹妹身上有一些奇怪的东西,还能拿出奇奇怪怪的书,说她自己一点都没有猜测,必然是不可能的。
钱妙儿也不是个笨蛋,多少有些联想。
但不重要,她谁都不会说,哪怕是家里人,她都没有提起过半分。
她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紧跟君舒婉的脚步,这样一定是没错的。
君秋澜看到两个姑娘感情要好,心里也放心。
婉儿在这将军府虽然颇受人尊敬,但身边总要有一个能说得上话的姐妹才好,遇到事情了,两姐妹也能商量一下。
君秋澜:“今年兴许会干旱,娘亲那边已经带着钱老夫人去找里正了,到时候辛苦一些,我们也种一些地,我这边有一批不错的种子,只要能种活,定然能让家里撑过去的。”
钱妙儿听懂了他的未尽之言,行了个礼:“多谢君公子了。”
“不必客气,你与婉儿关系好,年纪也相仿,便是同我自己的妹妹也是一样的,如今这边城苦寒,两家人守望相助,总能把日子过下去的。”
钱妙儿踟蹰了片刻,“就是家里的银钱恐怕不凑手。”
家里的钱,买了两间小院儿,又修缮了一下,还盘了炕,添置了一些过冬的物件,早就不剩什么了。
年前大雪,三嫂的酥皮鸡蛋羹生意也做不了,断了收入。
也就是过年她带了些赏钱回去,不至于让家里捉襟见肘。
但是要买地的话,恐怕还是不够。
“无碍,能买的话就买,买不了的话,就租,村里有不少荒地。”
村子里不少流放过来的军户,男丁都去参军了,家里都是妇孺,还是生产劳动力不足,有地,但是没人耕种。
里正一般都能做主,把这些地租给买不起地的人,就比如他们这种新来的,手里钱不凑手的。
钱妙儿知道,这都是君家人的心好。
她还是对父子二人行了个礼,“就不打扰伯父和君公子跟婉儿妹妹说话了,我还有点儿事情要忙活,是婉儿妹妹交代给我的任务呢,就先忙去了。”
君秋澜打心眼里觉得,婉儿在将军府能有个照应挺好的。
至于顺手拉拔邻居,其实也是个互惠互利的事情。
很多事情他们不方便出去做,隔壁就能方便许多了。
“爹,哥哥,这旱灾的事情,咱们是不是要想想办法了?”君舒婉压低了声音。
君秋澜点点头,“今日进城,就是为了这个事情的,我带了些红薯,准备去找苏先生,看他有没有办法,将这红薯给推广出去,哪怕一家人种半亩地,咬咬牙,都能渡过难关。”
家里有行动,他们也不会瞒着婉儿,婉儿已经长大了,对家里的事情有个数,关键的时候还能派上用场。
君舒婉叹气,“从前在京城,只知吃喝玩乐,从不知民间疾苦,现在亲身体验了,才知底层的老百姓是真的不容易,能不能吃饱饭,都看天意。”
跟个小大人似的感慨。
君郁都没忍住笑了一下,“婉儿莫要操心这些了,所幸边城还有霍将军镇守,现在还有段知府把控,总能捱过去的。”
君舒婉点点头,“爹娘在家中也万事小心。”
君秋澜忍俊不禁:“婉儿在将军府也多注意,出门的话,最好都莫要独行。”
虽然婉儿现在赢得了将军府和将士们的尊敬,但如今情况特殊,外头缺粮啊。
若真是大旱来临,小姑娘,小孩儿,都是最危险的。
“婉儿知道轻重,爹爹和哥哥都莫要担心,平日里我也不怎么出门,需要东西,都直接找霍夫人,若是有情况,会派人去给彦表哥送信的,回家的时候,霍夫人也会派人送我们的。”
父子二人也没有待太久。
稍微聊了一会儿,喝了两杯热茶,君秋澜又去看了君舒婉的实验。
全是大蒜味,非常刺鼻。
君秋澜都要受不了了,“也是委屈我们家婉儿了,改日哥哥给你带一瓶香水回来。”
“可别,千万别。”君舒婉赶紧拒绝了,“搞医疗的,身上还是莫要有奇奇怪怪的香味了,哥哥不如给我带几块香皂吧。”
香水,她这里全是大蒜,再配合香水味,又香又臭的,那气味简直不敢想象。
香皂就成,洗干净,她还是香香小姑娘。
哪有小姑娘不爱美的。
更何况,等实验成功之后,制备的方法,她就教出去了,她也不是为军营做后备制药的,大批量的生产,还是得交给专业的人。
君秋澜忍俊不禁,“好,需要什么东西,都尽管派人通知我,我尽可能地给你寻过来。”
“知道啦。”君舒婉小声蛐蛐,“哥哥你也太唠叨了。”
弄得君秋澜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从将军府出来,君秋澜他们没再耽搁时间,驾着驴车去了苏长寻家里。
也是巧了。
段文师兄也在。
刘同领着父子二人进去的时候,段文师兄的脸上也带着几分焦灼。
“师兄。”
“师弟,你来得正好。”段文也不拘小节,“这旱情,我也找许多有经验的老农询问过了,恐怕八九不离十了,师弟可有什么见解?”
君秋澜叹了口气:“先生,师兄,今日我来,便是为了这个事情。”
苏长寻略微沉吟,开口道:“是之前你派人去故交那边寻的粮种有消息了?”
君秋澜心思一动,跟父亲交换了一个眼神。
之前就跟苏先生提过一嘴,他正愁不知道这粮种的来历怎么解释呢,苏先生一句话就交代清楚了。
从故交那边得来的粮食。
这个时候,他都庆幸自己从前是太子了,认识的人多,也总有那么几个不计较身份的朋友吧。
他道:“确实是有消息了,今日我还带了一麻袋过来,先生若是不介意,让小同兄弟帮忙煮两个,尝个味儿,师兄也方便推广。”
苏长寻对刘同吩咐了一声。
粮种,一麻袋,但他知道君秋澜肯定不止能拿出这么一点。
他琢磨着,若是先前,君秋澜定然不会这么冒险,现在情况特殊,这便不同了。
段文一头雾水,“这个红彤彤还沾着泥土的果子?是粮食?什么粮食?”
他怎么听不懂呢?也没见过啊。
多一种粮食,确实是好事情,但是大旱来临,地里颗粒无收,这问题要如何解决?
苏长寻斟酌着开口,“这粮食果真产量十分高?”
君秋澜点头,“若是种植得当,亩产可达四五千斤。”
段文噌的一下就站起来了,“此话当真?为何从前不曾听过这样的粮食?”
他就是农家子,他的故乡还不算太过于贫穷,土地也不算贫瘠,粮食的产量能比其他地方高一些,虽然比不上江南那一代,但一亩地也能比其他地方多一石左右的产量。
但是也就只有四百来斤,这四五千斤的粮食,简直听都没听过,更是难以想象,什么粮食能达到这样的产量?
他都开始怀疑人生了。
“师弟确定没说错?是一千斤吧?不是四五千斤?”他反复确认。
“确确实实是四五千斤,就算此地贫瘠,亩产三千斤,应当不成问题。”
他说得都算保守了,属实是这真实产量太吓人了。
君郁开口解释:“段大人可听说过百叠子这种植物?先前既白给苏兄送了一床棉被,就是用这百叠子做的。”
苏长寻:“那棉被确实是暖和,还十分透气。”
君郁继续说,“明明是这样好的东西,却是被权贵们当成观赏植物去养了。”
话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