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景刚想问他什么事情这么忙,然后又突然想起自己的电影要开拍了。
“堂嫂过几天跟奶奶一起过来。”颜景说:“到时候就看练舞室安排在什么地方吧。”
如果安排在家里,那不也是天天都要过来?
想来也不怎么合适。
君秋澜家里离这里挺远的,每天来回,都得耗费不少的时间;思来想去,还是安排在剧组群演学习礼仪的地方。
也好共同安排。
再说了,他每天也是要亲自过去盯着群演们的学习的。
不能马虎了。
如果君秋澜天天来四合院了,那他跟君秋澜反而是见不到面。
想到这,他握着方向盘的手都紧了紧。
没由来的一种陌生的情绪。
他又补充:“多半都是跟群演的学习安排在一起,你也能近一点。”
君秋澜颔首,“这样也好,刚好礼仪方面,我也需要学习学习。”
他会古礼是不错,但一般的电影电视剧,都会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套不同的行礼方式。
就算没有。
每个朝代的行礼方式也都有所不同。
“前段时间做特约,感觉如何?”颜景又问。
君秋澜想了想:“都挺不错的,徐素姐帮我做过筛选,去的剧组都是有演技不错的演员在拍戏,能学到不少的东西。”
还有一位导演,给他介绍了一位老师。
结果那位老师家里有事,旅行还没结束,就先回去了,说以后再约。
这个事情就没办法强求了,按照道家的话来说,就是还没到缘分吧。
颜景思忖片刻:“可以学习,但那是他们自己演戏的一套方式,是他们自己长此以往自己磨炼出来的,很适合他们自己,但并非完全适合你,你得要注意分辨。”
“我懂的。”
颜景又笑了笑:“我可不想等你进组的时候,看到的是一个只有技巧和演技没有丝毫情感的演员。”
君秋澜也笑:“那就得等颜大导演来调.教了。”
两人有说有笑,时间过得很快,总觉得话还没说完,就已经到了小区门口。
君秋澜抱着君白送,“那我就先回去了。”
颜景停好车,也跟着下来了,“后座还有这么多东西,你一个人怎么弄得回去,不介意带我去你家喝杯饮料吧。”
“不介意,但饮料没有,只有凉白开。”
君秋澜心说,幸好他早有准备,家里关于送送的东西都在,平时视频里,颜景也见过。
什么都考虑到了。
但是没考虑到他自己。
一间房屋,有没有人长期居住,是很明显的。
颜景知道这是君秋澜经历过上回被恶意偷拍之后,才租的房子,房东都还是同一个。
之前接视频的时候,也见过部分格局,那时他就觉得君秋澜定然是个爱干净的男孩子。
现在进了家门,他才发现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这两居室,怎么看都不像有人长期居住的痕迹。
他指的是生活痕迹。
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
君白送就算被君秋澜养得再好,但是换毛季的时候,该掉毛还是得掉毛。
可是家里几乎看不到什么猫毛的痕迹。
特别是他正坐着的沙发。
有点儿奇怪,但他也想不通,毕竟君秋澜总不可能还有别的住处吧。
只能琢磨君秋澜确实是太爱收拾了,日日把做家务当运动?
“家里没有茶叶了。”君秋澜还真给颜景倒了一杯凉白开。
颜景笑着接过,两口就喝了,“我也不多留了,回去还得安排一点儿事情,你也早点儿休息。”
“好。”
君秋澜送他出门。
颜景回过头又摸了摸君白送的脑袋,不知道怎么的,他感觉手痒,铲屎官的脑袋,他也想摸一把。
但他是个成熟的成年人,他忍住了。
“晚安。”
“晚安,到家之后给我发个信息。”
颜景走了之后,君秋澜抱着君白送窝在沙发里,小声嘟囔了两句。
“我跟你前爹,是不是有哪里不太对劲?”
这种感觉有些微妙。
他也形容不上来。
但他可以肯定的是,他好像确实对颜景有好感。
随后他又觉得,颜景如此优秀,对他产生好感,是正常的。
他无法界定这种好感是私情还是友情。
恍惚了好一阵,收到颜景的平安到家信息之后,他才抱着君白送回了家。
爹娘都在,宋彦也在旁边。
大家正聊着关于技校的事情。
“既白回来了。”君郁面色红润的,今天跟段文聊过之后,已经有很多的安排可以实施下去了。
他也算是人到中年,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吧。
宋熙容抱过君白送:“哟,香香的,还给他洗澡了?”
君秋澜含笑着点头,“不知道从哪儿蹭了一身的泥,我跟颜先生就一起给他洗了个澡。”
这话一说,宋熙容和君郁的脸色都有几分怪怪的。
宋彦已经不会问表哥一天到晚到底去哪儿了。
表哥给他带回来的手机,上面给他下载了不少好东西,正学着呢。
要开技校,宋彦心中也有点想法。
-----------------------
作者有话说:今天有加更,晚一点吧,感谢小可爱们的支持。
第95章 男校
宋熙容和君郁二人, 心中也是复杂。
儿子在另一个世界交了不少的朋友,他们也基本上都听说过,演员曲丰, 带他入行的群众演员张力,还有带他摆摊儿的柳悦姑娘, 以及道观里的师父,师兄和师侄们。
都是顶好的人, 是值得结交的朋友。
但是颜景,似乎好像有些不一样。
儿子提到他的频率太高了一些。
每次提起的时候,脸上都是带着笑意的。
今天还一起给君白送洗澡,像极了一对父母给自己的孩子洗澡。
君郁是早有猜测了,后来也明示暗示地跟妻子聊过几句。
也不知道听没听明白。
君秋澜没看懂爹娘脸上的表情, “这个技校的事情, 是出什么问题了吗?”
君郁回过神:“是这样的,我们在讨论,技校需不需要像女校那般先教人读书识字, 技校,原本就是以学技术为主, 很多技术, 好像也不需要读书识字。”
比如做木工的, 能用一双巧手将木头化腐朽为神奇, 这就够了,好像识不识字都不重要。
时下,很多厉害的木工师傅, 其实都不怎么识字。
宋彦在旁边道:“我倒是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基础常用的字,三百千, 成年人的学习理解能力比孩童好很多,如果速度快的话,一两个月就能学完,就算是慢一些,一年左右也应该差不多了。”
君秋澜点点头:“爹,还是之前说关于学了知识,以后没有人种田的问题是一个道理。”
各种工匠,学会了读书识字,能把他们自己琢磨的技术记录下来。
他在另一个世界看到过,很多古代的技术,都没能很好地流传到后世,也就是说,某一天就失传了。
这个对历史文化来说,同样也是一种损失。
再说了,多一些人学会认字,也总是好事情。
就算是贫苦到一定的地步,或者只能靠种田维持生计,他们也能自己在家里教育孩子,让孩子有一个识字的基础。
君郁点点头:“爹明白这个道理,主要的问题是,如果需要先读书识字再学技术,恐怕不如女校那般容易招人,更何况,我们的技校是没有工厂让他们以工作抵扣学费的。”
那也就是说,他们的技校,得要适当性地收费。
这也是没办法。
他们现在的发展情况有限,也没有必要开设太多的工厂,否则成本就是一笔不菲的开支了。
货物太多,他们本地肯定吃不下,就得销往外地,他们没有自己的商队,也依靠跑商的带货物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