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可没有孕检这么一说。
只有到孩子生下来之后, 才能知道情况,顶多是经验丰富的大夫, 能通过把脉看出男孩儿女孩儿,但是,胎儿是否有什么疾病,单靠把脉几乎是不可能发现的。
但是为什么能见到傻子,却很少见到畸形儿呢?
畸形儿在传统的观念当中, 被视为不祥的存在, 这样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刚出生就被‘处置’了,根本等不到他们长大。
到时候只需要对外宣称生出个死胎, 或者刚生下来就没了,其他村民心中大概也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但大家都不会多说一嘴。
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 ‘历来’都是如此。
所以大家都默认了这种处理方式。
更可怜的是那些姑娘, 原本也不是她们的错, 可是当她们生下畸形儿,所有的错误,都会归结到她们的身上。
可现在, 有人告诉他们,亲上加亲,属于近亲结婚, 本就是错误的。
表兄妹跟堂兄妹没有任何区别。
人群中窃窃私语。
有人问:“我女儿从小跟我娘家的侄子定了亲,这该怎么办啊?而且我娘家大哥跟嫂子也是表兄妹,可他们的孩子也不是傻子,也没有任何疾病啊。”
负责人:“这只是个例,千万别抱着侥幸的心理。”
这个时候,同村有个小伙子站出来,“婶子,你说的是隔壁村的大牛吧?”
“是大牛啊,多健壮的一个小伙子,瞧着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那个小伙子犹豫了一下。
村里的知青站出来:“小同志,有话就直接说,若真有什么问题,未来后悔就晚了。”
那小伙子支支吾吾半天,才开口说了话:“头两年,我们下河去摸鱼,顺着水飘到隔壁村子里了,李大牛也在河里摸鱼,夏天热,衣裳打湿了,裤腿也是挽起来的,我们好几个人都看到那李大牛身上的皮肤像蛇皮一样,不知道算不算近亲成婚带来的疾病?”
“算的。”君秋澜站了出来:“近亲结婚,会产生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病症,恰好这种浑身像鳞片一样的病,就是其中一种。”
其中的科学原理,对于古代人来说太过于复杂了,但如果身边就有真实的案例,他们就更容易理解了。
说话的大婶儿整个人都有些恍惚了。
侄子出生的时候,她其实就在身边,刚出生的时候,其实症状不是很明显,就是感觉皮肤不如其他婴儿滑溜,她母亲说,是冬天太干燥,也没法给小婴儿洗澡。
再后来,她也出嫁了,回娘家的时间不算多,但每次见到小侄子,都是裹得严严实实的。
现在想来,一切都是有迹象的啊。
难怪她嫂子在她女儿出生没两年,就急着过来定娃娃亲,说亲上加亲,让她把女儿嫁回娘家,以后也不担心闺女受婆家的欺负。
这些年,女儿每次回去,嫂子和娘亲,都是疼她得很,稍微干点活儿都不让。
侄子大牛也是长得人高马大的,干活儿也是一把好手。
她瞧着也欢喜,毕竟她也是从姑娘家走过来的,就算跟婆母相处得再好,也总有受委屈的时候。
把闺女嫁回自己娘家,好像确实是能好一些。
可是,万万没想到,娘家人打的是这样的主意啊。
试想一下,如果真如这小伙子说的那样,侄子浑身的皮肤跟蛇皮一样,哪家的姑娘看见了不害怕?
结婚了,洞房那点儿事儿,都不需要多说。
总不能穿着衣服干事儿吧,穿一日,总不能余生都穿着衣服。
到时候人家姑娘看见了,不得闹回娘家?
到时候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了他们家生了个蛇皮娃?
自家的人,就算东窗事发,为了那点情分,基本上都忍了,毕竟生米煮成了熟饭,再嫁也不容易。
那大婶儿气得浑身都打哆嗦,心中又是难过得紧。
“杀千刀的,眼瞅着我闺女都到出嫁的年纪了,现在表哥不能嫁了,退了亲,哪里再好找人家啊。”
负责人看了看君秋澜,目光略微尊重。
君秋澜示意,还是让负责人自己说比较合适。
负责人颔首,继续说道:“这就要回归我们刚才说的第一个问题了,大婶儿,您闺女今年几岁了?”
“十五了。”
负责人就笑了:“那就成了,您还有两年的时间给闺女物色好人家呢,现在咱们政府有规定,男女婚嫁年纪,不能低于十七岁。”
十七岁,已经是君秋澜争取出来的最大年纪了。
在一个普遍十四五岁成婚的年纪,提高两三年,对于这个世道,已经不容易了。
也是考虑到了现实,他们这个时代,人均寿命太低了,不可能真让所有人满了二十才结婚。
咨询过大夫,又走访了民间,到十七岁这个年纪成婚,难产的概率就减少了很多。
十七岁成婚,就算成婚之后立马有了孩子,出生的时候,也将近十八岁了。
底下的村民们又开始窃窃私语。
男女都得等到十七岁才能成婚,是不是稍微晚了一些?
村里普遍的年轻人都是十四五岁成婚,也有更早一些的,拖到十七岁还没成婚,那一般都是有特殊情况。
比如守孝,或者是家贫,还有一些别的乱七八糟的原因。
总归,一般的人家,差不多十三四岁就开始相看人家了,这……突然又要晚几年。
负责人继续说:“这也是为你们好,你们也在村里生活一辈子,咱们村有稳婆吗?”
村里还真有一个。
稳婆走出来:“大人,有什么吩咐?”
负责人笑了笑:“不是才说了吗?以后都管对方叫同志就行,这位大娘,您做稳婆多年,遇到过那些难产的姑娘,一般都是多少年岁?”
稳婆想了想。
其实什么年岁的都有,哪怕第一胎顺利,第二胎也有难产的可能性,这个就不好说了。
不过,仔细算了个数,“好像年纪小的姑娘,更容易难产。”
他们村,今年都还出了一起姑娘难产,一尸两命的惨剧呢。
负责人面容变得有些严肃:“大家都听见了,年纪小的姑娘,身体,骨骼,都还没发育成熟,这个时候生孩子,母体和婴儿都很危险不说,生下来的孩子,也容易体弱,养不活。”
人群中窃窃私语,好像是有道理啊。
也有人悄悄说起,某某家的姑娘,瞧着身子骨挺好的,出嫁之后,没两个月就传来了好消息,结果生孩子的时候,差点儿没救回来,孩子也没了。
仔细想想,那姑娘生孩子的时候,还不到十五岁。
从前其实也有人注意到过这些问题,但是大家都是这样的,也就没有人站出来说过这个话。
负责人:“优生优育,才能让大家的家族更加强大,健康的姑娘,小子,身子成熟了之后,生下来的孩子,也会更健康,健康的孩子长大,才能真正为家族创造更好的条件。”
优生优育。
大家慢慢咀嚼这几个字。
是啊,优生优育,村里那些身体好的小夫妻,有的要孩子要得晚一两年,生出来的孩子壮壮的,打小也不爱生病。
年纪更小的夫妻,就算生下孩子,养不活的,也比比皆是,如此一来二去,反而耽误了时间。
晚个两三年成婚,也没什么的。
姑娘养在家里,也还能帮衬着家里一点儿。
这晚婚晚育,优生优育,近亲结婚的事情,算是交代妥当了。
接下来就是上学的事情了。
村里的村学,当初改革的时候,是君郁参与了的,也说了,姑娘和小子都能来上学,大家的学费都是一样的。
但是能送姑娘来上学的,整个村子就两户人家,而这两户人家,恰恰好,都还是前几年被流放过来的,深知姑娘读书,也是有好处的。
其他的人,就没人这么想了,觉得送姑娘读书,浪费钱,也浪费时间。
反正现在有知青带领他们脱盲,聪明的姑娘,偶尔跟着知青,也能学几个字,长此以往,那不就等于免费学习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