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太子的奇妙旅行(304)

2025-10-07 评论

  别的不说,今年干旱,多少粮商手里有囤粮,就是不打算卖,准备捏在手里奇货可居,卖高价,发国难财。

  边城的粮食危机,基本上算是解除了,但是周边的几个州府,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他们拿到手的红薯种子不多,种出来的红薯数量,远远不够救灾。

  上次过来,也是为了借粮,但是他们边城也只是堪堪让百姓不会再有饿死的风险,并没有多余的粮食借出去。

  那就直接对那些粮商开刀吧。

  发国难财这样的罪证,不管是他们这个古代,还是另一个世界的现代,判罚都是相当严重的。

  抄几家发国难财的富商,钱也有了,粮食也有了。

  另一种就是有良心的富人了,适当让他们捐款,让他们有给这套路署名的权利,也给他们立功德碑。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是商人的地位,确实是太低了。

  他们不缺钱,缺的是名和利。

  有了名和利,对他们手上的生意,也是有正面影响的。

  其余的,就是段文安排人,去到他们的州府,给他们开的水泥和玻璃的分厂。

  说好了要扶持,肯定是要做出实事儿的,让他们看得到钱,看得到经济发展的效果。

  当然了,他们这边技术入股,也是要分钱的。

  初步的计划,基本上就是这样了,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才行。

  一下子大刀阔斧地改革,其实也折腾民生。

  君秋澜听完之后,思考了一会儿。

  “其实还是得要有他们自己的产业才好。”

  水泥不说,修房子修路,都是用得上的,但赚头不大,玻璃是走的高端路线,能赚,但市场就只有这么大。

  从前能得一盏琉璃杯,那就是订好的东西了,甚至能为了一个琉璃杯开一场茶话会,鉴赏会。

  玻璃出世,琉璃的市场就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但是,弊端就在于,从前的琉璃稀少,所以价格昂贵。

  玻璃,只要掌握好了配方,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都能烧制,流入市场太多,反而就不怎么值钱了。

  这也是个必然的趋势。

  “师兄,能跟我讲讲其他州府都有一些什么特产这一类的吗?”

  “要说陶然同志那边,他们其实盛产煤矿,不过这东西,除了用来冶铁,平时的用处也不大,有钱人嫌弃煤炭的气味太重,一个不注意,还得中毒,他们更喜欢用木炭,穷人更愿意烧柴火,毕竟山里的柴火多,这个也不花钱。”

  君秋澜就笑了,当即写下了一个蜂窝煤的配方。

  这东西,成本价低,售价低,却也是消耗品。

  城里的百姓,也多是靠买柴火,烧水做饭,哪一样能缺柴火?

  寻常村民,得空的时候,也会进山砍两捆柴火担到城里去卖。

  蜂窝煤,在另一个世界的八九十年代,那可是为无数的普通老百姓提供了日常所需的重要物资。

  也就是后来的液化气和天然气逐渐普及了,这蜂窝煤才渐渐退出了市场。

  除了蜂窝煤,还有蜂窝煤炉子。

  “就看他们是准备把这个东西官营还是民营了。”

  要改革,百姓兜里也得要有钱才行,要让他们赚得到钱才好。

  这挖煤,需要的工人就多了,那么就给百姓提供了工作岗位。

  “挖煤毕竟是危险的工作种类,意外抚恤,日常福利,都得要安排妥当。”

  “我知晓的。”段文看着两张配方,也是感慨,“都是好东西啊。”

  蜂窝煤,官营,那就是官府出面做这个生意,只要把价格控制好,利润虽然低,却是一门长久的生意。

  民营的话,似乎也很不错。

  挑选一些合适的商户,直接把配方卖给他们,当然了,蜂窝煤的定价,还是要定死才行,不能让商户拿着这种东西牟取暴利。

  他们最根本的想法,是要惠及民生的。

  “此时我会去跟陶大人沟通的。”段文说:“另外那个张大人,他们那边的药材倒是挺出名,销往全国各地,不过,这大多数药材也是野生的,数量就只有那么多。”

  就算日日采集炮制,把山林都给薅秃了,那也不可能让全民致富。

  君秋澜又笑了一下,写了一张经济作物的发展与规划。

  药材,那就是经济作物,只要了解药材的生长习性,他们大可以人工种植。

  不占用现有的农田,鼓励百姓开荒种植,只要官府出面约定收购,那对于农民来说,就是一笔固定的收入。

  哪怕一户人家就种半亩田的益母草,到收获的时候,也能有一笔收入,比起养鸡养鸭,靠那几个蛋增添收入情况要好很多了。

  相信会有农人愿意去尝试的。

  到时候官府出面收购,办一个厂子,统一炮制,销售,又给百姓提供了岗位,官府也多了一门营收。

  段文连连称赞,“经济作物,这个词用得好啊,还有之前让软老板送去外地种植的棉花,是不是也算是经济作物?”

  君秋澜颔首:“这些经济作物,是直接能给百姓提供收入的,到时候师兄跟张大人那边确定一下,大致需要种植哪些品种的药材,我这边也好去查阅资料,再给他们一份最科学有效的种植方式。”

  “好好好。”段文高兴得合不拢嘴,然后又继续说:“还有那位王大人的州府……”

  不管是哪个州府,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特产甚至是特色,君秋澜都能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顶多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了。

  “哎呀呀呀,这可真是要带着全民致富了。”段文不停地感慨。

  心中还在想,若是直接让君秋澜做了皇帝,直接发号施令,恐怕效果会比他们现在这样小心翼翼地好很多。

  现如今,要搞发展,都还得偷偷的。

  幸好这些东西都不算太起眼,传到京城去,那些人也不怎么看得上。

  “师兄,你还忘了陈大人。”

  陈大人就是之前那位胆小怕事的知府,现在也只是同意做个小聋瞎。

  他们也承诺了,发展的事情,肯定是要顺带他们的。

  段文叹了口气,“修路的事情,陈大人就拒绝了,说是太招摇了,以后东窗事发,就算他没参与,上头的人也不会相信,玻璃的配方他没要,只要了一个水泥配方,毕竟这东西制作简单,运用也广泛。”

  君秋澜点点头,“我记得他们那边别的没有,鲜花倒是盛开得很好?”

  段文点点头,“别看那座城贫瘠,但也属实是漂亮,各种各样的鲜花,走在路上都能闻见花香,就是这花儿,它也不值钱啊,又不是名贵花草,花朵的花期也短,送到外地,运输成本就不低了,存活率还不好说。”

  君秋澜心中感慨,多好的东西啊。

  “香水,精油。”君秋澜写下配方。

  这两种东西,也都是能赚大钱的,之前他都考虑过让娘亲他们这边做这个生意。

  但情况不太允许,边城的气候条件不好,本质上,鲜花的种类也不算多,要种花,它也能活,但是长期发展,并不算友好,投入成本太高了。

  还是得因地制宜,制定当地最合适的经济发展路线才好。

  “这配方,可不能白给他们。”段文的眼珠子转了转,“那边本就没有加入我们,我们自己过去办厂,似乎更合适。”

  君秋澜忍俊不禁:“段师兄安排就好。”

  也是要眼馋一些那位陈大人。

  周边的其他州府,拿到配方或者发展方向,都可以自己经营,赚到的钱,都能拿去发展民生,只有他自己的州府,得让段文安排人过去办厂。

  虽然也给花农提供了收入,也提供了工作岗位,但是他们自己的政府除了商业税收之外,其他的什么都没有。

  也会给他一种落差感。

  看情况吧,就这一年半载的,如果陈大人转不过弯儿,就想办法把那边换成他们自己的人。

  属实是特殊情况。

  “简而言之,短期求存,中期发展,长期振兴。”君秋澜说。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假酒喝了头疼 幻想空间文 穿越时空 种田文 爽文 成长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