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地卖命打仗,就得要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二人围绕着关外戎狄的战事聊了好一会儿。
最后才说到关键的问题。
“是我们自己出粮草打,还是禀告给上头,让上头给我们出粮草?”
虽然肯定拿不到足够的数量,聊胜于无嘛,毕竟他们这里才经历了旱灾,上面要是分币不给,才真的要担心他带兵反了。
但是,报上去之后,他们这里的情况,恐怕就瞒不住了。
-----------------------
作者有话说:7000更新奉上,浅浅加更1000,感谢小可爱们的支持。
争取明天多更点,爱你们。
第120章 混乱
现在的问题就是, 他们手里囤的粮草有限。
每年朝廷给的粮饷都是不足量的,但是聊胜于无嘛。
真消耗他们自己的囤粮打仗,还是很肉疼的。
也担心暴露之后, 他们跟朝廷打的时候,恐怕出现粮草不足的情况。
到时候就危险了。
这粮食, 是要等地里成熟的,春种秋收。
他看得出来, 君秋澜能带一些粮食回来,但绝对是有限制的,否则按照君秋澜的心肠,之前唯恐闹旱灾饥荒的时候,就不会只带三十万斤粮食回来了。
霍潋说:“我们这边真要打起来了, 上头肯定会派监军过来, 这也是惯例了,监军也必是皇帝亲信。”
那么,他们有火.药的事儿, 必然是瞒不住的。
到时候要如何解释,他们拥有火药, 却没有上报?
退一万步, 他们找到借口了, 说是才得来的武器, 上面要他们上交,他们肯定是不能给的。
这意图不就很明显了吗?
而且监军人都来了边城了,还能看不出边城的变化?
光靠段文这么一个从前名不见经传的知府?
说直白一点, 段文若真有这样的本事,哪怕是没有背景人脉,朝廷上都不可能查无此人。
那么, 他们这里的改变,是谁带来的?
苏长寻?
可是苏长寻都已经被贬流放过来十多年了。
若真想做出点成绩,重回朝堂,他为什么早些年没做?
不难想,唯一的变故就是这里多了一位被流放的废太子。
而废太子的亲爹亲娘,都在城里开办学校,给百姓传输知识。
之前的探子,被他和段文清理了一波,当时的探子带回去的信息,那就是君秋澜一蹶不振,烂泥扶不上墙。
突然来的变故?哄小孩儿呢?
而且他们现在的思想,已经逐步开始向民间传播了,在民间的声望其实不小,稍微一打听,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君秋澜沉默,“如果不报上去,我们的粮草缺口,还有多少?”
他的意见是能拖则拖。
筑高墙,广积粮,缓称王,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他们现在的情况,正面与朝廷硬刚,不是最好的时机。
羽翼未丰。
霍潋:“你也得要清楚,军营里的囤粮本就不多,堪堪够将士们一日两餐,打仗的时候,除了粮食,还有兵器铠甲,咱们得要铁。”
擅自开采铁矿,是重罪。
屯兵囤粮,也是造反的重罪。
至于粮食,今年的税收,本就少了一半。
按照惯例,边防当地的税收粮食,都是直接交给边君的,不足的地方,上面再补。
现在别说上面了,他们本地的都少了一半,当然了,霍潋也是理解的,百姓刚经历了旱灾,好不容易缓过来了,粮食歉收,撑到明年丰收,确实是有点难。
就连军营里的将士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是理解的,其实很多将士都是本地人,家里人能多吃几口饭,他们少吃两口,又能如何?
当然了,君秋澜也做出了承诺,会给他们补给一部分的。
霍潋还有他自己的顾虑,也有他自己的犹豫。
肯定是想要朝廷的粮食,不管多少吧,总归是能填补一些缺口,多出来的,他们也能留着跟朝廷打。
打仗的时候,多一些粮食,就要多一些底气。
至于冶铁的问题,霍潋早就派人出去找铁矿了,武器也是不能少的,但现有的铁矿他们没碰,也就是防着上面,让上面晚一些知晓他们这里的情况。
他纠结的地方就在于,他想要上面的粮草,这里的消息就瞒不住,但是他的家人都还在京城,没法离开。
马上又要开战了,他的家人,就会被盯得更加严密。
他之前就听说了,君秋澜的外祖父,都举家搬到边城里来了。
到开战的时候,君秋澜也能没有后顾之忧。
但是他不同。
他其实比君秋澜更担心上面过早知道了边城的信息。
在没有确定家人安全的一刻,他都不能彻底安心跟着君秋澜共创那个美好的世界。
到时候他霍潋,不就成了墙头草了吗?
君秋澜叹了口气,霍潋的顾虑,何尝不是他的顾虑?
如果霍潋不能彻底定下心,那他们的事业就是天方夜谭。
到时候都不需要上面动手,霍潋就直接把他们给摁死了。
“如果监军来了,霍将军可有办法让他送不出信件?”
霍潋:“短时间内,问题不大,但时间长了,肯定是不行的。”
监军,来的不是一个人,他也会带自己的手下,亲信,甚至还有可能带一大堆的奴仆。
他们做不到时时刻刻监控每一个人。
初期的时候,监军肯定是按照常规办法送信回京,那他们就有截取的可能性。
时间长了,监军发现了端倪,用非常规的办法送信,他们防不胜防。
君秋澜看了看营帐外训练的将士们,“霍将军,你这边可有一百五十斤左右的猪?”
霍潋一脑门子的问号,话题如此跳脱?
怎么又说到猪身上来了?
虽然不知道君秋澜为什么这么问,但还是如实说了。
“自从有了你给的阉割小猪的法子,军营里养了不少的猪,一百五斤左右的,应该能找到。”
说完,他就吩咐了亲兵去赶一头一百五十斤左右的猪过来。
这猪,阉割过后,长得快,还不爱动弹,比起从前,平均每头猪都得多出一百来斤的肉,肥肉还多。
将士们的肚子里,也能多一点儿油水了。
他是真心觉得这个阉割小猪的办法好啊,值得早点在民间推广。
从前,他夫人不爱吃猪肉,猪肉腥膻又臭,现在家里的餐桌上,偶尔也能看猪肉了。
特别是君秋澜还流传出去了一些菜谱,烧出来的猪肉,那滋味简直了。
霍潋还是好奇:“这个时候,你要猪干什么?”
君秋澜其实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之前他带了小牛犊,九十来斤的样子,刚好跟小妹的体重差不多,所以他也一直没有尝试过带人。
也是为了以防万一,宁愿重量多富余一些,万一带人和带动物不同呢?
而且,他一直也不太敢带人尝试,怕失败。
他跟爹娘都说过这个事情,爹娘提议过,先带死囚试试看。
可能是他太优柔寡断了吧。
死囚被判了死刑,却也不是让他立马去死。
刚好清珩师父那边说,国外的身份信息也得再等一段时间,他前段时间都已经把家里的身份年纪信息,包括证件照都发了过去。
得等。
所以他还有时间。
今天,他知道霍潋是担忧在京城里的家人,他也只能先亮一下底牌。
一百五十斤,他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他觉得,这是个最稳妥的重量。
很快,一头半大的猪就被赶了过来,哼哼哼的,特别不服气的样子。
“还请将军屏退左右。”
他愿意让霍潋看到他的底牌,但是还没做好把自己的秘密公之于众的准备。
霍潋挥手,不光是营帐内的亲兵离开了,就连门外守着的,都自动退出去老远。
“现在可以说说你在卖什么关子了?”
君秋澜莞尔,他站起身,揪住了猪耳朵:“霍将军可别被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