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直男穿到古代冲喜(187)

2025-10-14 评论

  “军爷劳烦停一下车!”

  “吁~”田百户勒住绳子,“小郎君下车慢一点。”

  林穗扶着车辕慢慢跳下来,“多谢军爷。”

  “不客气。”田百户调转车头走了。

  王瑛急匆匆的跑过来拉住林穗上下打量,“穗弟你去哪了?家里找你都找疯了!”

  林穗愧疚的低下头,“对不起嫂子,让你担心了。”

  王瑛见他这幅模样也不忍心多苛责,“你去哪了,刚刚送你回来的人是谁?”

  林穗犹豫了一下,把自己独自去军营寻找武平侯的事说了出来,“他答应我不会来找咱们铺子麻烦了!”

  王瑛听得心惊肉跳,这么远的路程他竟然一个人走过去了,没想到还真见到了武平侯。

  “下次可不许这样了,万一出了什么事,我怎么跟你娘交代啊。”

  “我知晓了……”

  王瑛叹了口气,“我知道你是怕连累我们,但是你还小呢,万事都有我们大人想办法,你不用跟着操心。”

  林穗听得鼻子发酸,偷偷抹了把眼泪,有嫂子在真好。

  也不知武平侯那边说了什么,没过几日魏掌柜带着夫人带着礼品亲自登门道歉。

  东西王瑛没收,只要他二人在门口大声说自己污蔑了林穗,帮他澄清。

  魏掌柜窘的老脸通红,站在门口张不开嘴,倒是他夫人喊了两嗓子然后急匆匆的离开了。

  她那个丧门星的侄子不知从知道这件事,这么多年都没走动过,昨天突然登门造访,把二人恐吓了一顿,说她再敢拿他名头出去惹事,就将他家两个儿子绑去军营当兵去。

  吓得魏夫人魂都快飞了,第二天赶紧扯着相公来王家冰铺子道歉。

  *

  这件事很快就过去了,时间一晃也来到了七月末,陈青岩他们就要参加乡试了。

  八月初八是乡试的日子,今年是三年一届的大考年,全州府各地的考子都齐聚府城等待参加这次考试。

  有得离着远的恨不得提前半年就来了,在府城租下房子慢慢等,还有来得晚了连住的地方都找不到,城中客栈都住满了,甭说大通铺就连柴房恨不得都住上人了。

  大街小巷都能看见身穿儒袍头戴儒帽的学子,茶楼酒肆谈论的也都是乡试相关的话题,考试氛围非常浓郁。

  田阳县的两个表哥也来了,二表哥李禀辰今年参加乡试,这是他第三次参加,大表哥李禀文陪着他过来考试。

  本来大舅也想过来的,结果这几日犯了腰疾,疼得下不来床,没办法只得让两个儿子来了府城。

  二人还带了不少东西,按照之前信上留的地址,一直寻到租的那间院子。

  结果来的时间发现大门紧闭,院子里安安静静的人去楼空。

  李禀辰疑惑道:“咱们没走错吧?”

  “没错啊,就是这条西子胡同第七户人家,门口有颗枣树。”

  “那怎么没人呢?”

  兄弟俩脸色都露出担忧的神色,之前姑姑在信上说家里一切都好莫不是搪塞他们的?

  刚巧附近有邻居出来,李禀文连忙上前寻,“老伯,这家之前是不是住着一户姓陈的人家?”

  老头道:“哦,你说之前的租户吧?听说买了新房搬走了。”

  李禀文面上一喜,“您老知道搬到哪里去了吗?”

  “还在这条胡同,前头第三户人家。”

  二人急匆匆的赶过去,上前敲了敲门,半晌终于看见了熟悉的面孔。

  陈伯看着门口的两人愣了一下,“二位……是田阳的表少爷?”

  “您老还记得我们呢?”

  陈伯连忙打开大门,“快进来!郎君,老夫人,表少爷来了!”

 

 

第148章 

  屋里李氏闻声连忙起身,急匆匆的出了屋子,穿过垂花门看见站在院子里的两个侄子,激动的眼泪都流出来了。

  “禀文,禀辰你们怎么过来了?”

  二人拱手道:“见过姑母,二弟今年也打算参加乡试,刚巧姑母你们在府城,便投奔您来了。”

  “快进来。”二人跟着李氏朝后院走去,路上悄悄打量四周,看来姑母和表弟他们在府城过的还好,放心了许多。

  不多时王瑛也出来了,双方见了礼,王瑛还记得这俩表哥,元宝满月的时候他们来过,一晃都过去两年多了。

  李氏叫下人沏茶,自己则询问起老家那边的情况。

  “大哥和嫂子身体还好吧?去岁送来的信上也没写,我一直惦记着。”

  李禀文道:“我娘身体好着呢,我爹就是腰不中,早些年受过伤落下了病根,到了阴雨天就犯病,原本打算跟我们一起来的,结果临走前两天又犯了腰疾就没来。”

  李氏一听心里揪了起来,“没找郎中好好瞧瞧吗?”

  “看过了,郎中也没别的办法,只能开些温补的药吃着,祛不了病根。”

  王瑛道:“这次乡试结束后在府城转转,看有没有治腰痛的郎中给开几副方子。”

  二人点头应下,李禀辰道:“怎么不见青岩表弟他们?”

  “府学还没放假,可能还得等几日才能回来,前院有客房,你们先安心住下来,等他们回来再一起读书。”

  舟车劳顿大半个月,二人都疲惫不已,陈伯带着二人去安顿住的地方休息,晚上再一起吃顿饭。

  *

  一直到八月初三,府学才放了假,最后五天给学生们自行安排调整心态。

  临行前,院长召集了所有即将参加乡试的考生讲了一次话。

  “诸生听之:

  夫学如耕田,勤者获粟,惰者芜其亩;思若浚井,深者得泉,浅者涸其源。

  今考期将至,尔等焚膏继晷,砥志砺心,勿使光阴虚掷,韶华空负。

  昔苏秦刺股,终佩六国相印;匡衡凿壁,卒成一代经师。非其天赋异禀,实乃力学不辍。

  尔辈青春正茂,志气方刚,当效古人笃学之志,不负师长之望,父母之托。

  然考试者,非仅为争名次之高下,实乃验所学之浅深。故宜沉心静气,慎思明辨,勿躁勿慌。

  答问之际,如泉涌而笔随;审题之时,若镜照而神会。得失荣辱,皆存乎一心,但求无愧,何虑其他?

  勉哉诸生!愿尔等挥毫如风,答卷似雪,蟾宫折桂,雁塔题名,吾当置酒以待,共贺成功!”

  考子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齐声道:“喏!”

  府学放假学生倒也没全都回去,大部分外地的考子依旧借住在府学,不然现在很难找到住的地方。

  为了方便这些学子们生活,府学的食堂依旧供应饭菜,还有夫子帮忙指导答疑。

  陈家三兄弟倒是不需要留在府学借住,毕竟这边的环境不如家里。前几日刚搬到新买的院子,这边比租的房子更宽敞。

  王瑛还特地给他们三留出一个读书写字的大书房,中间可以用屏风挡上各自独立,也可以挪开一起讨论问题。

  回到家,陈青岩看见两位表哥到访,十分高兴,拉着他们询问了半天。得知二表哥今年也参加乡试,几个人便兴匆匆的讨论起来。

  大表哥李禀文不考了,他今年二十八岁,家里大儿子都十岁了,再过几年都能下场试试了。加上这几年混迹官场,早就荒废了学业,所以早早就放弃了科举这条路。

  不过弟弟倒是始终如一的读着书,前两次乡试失利都没能影响他的心气,每日起早贪黑很是不容易,希望这次能得偿所愿。

  陈青松因为今年不参加乡试没什么压力,放了假就开始领着元宝在家疯玩。

  陈青岩和陈青淮、李禀辰三人则起早贪黑的做试题,连着粱伯卿都跟着一起熬夜早起,十分费老头

  *

  距离乡试还有最后三天。

  大清早刘昌邑的娘坐车过来了,邀请李氏和方菱去清风观拜拜文昌帝君。

  二人早就有此意,赶紧换上衣服和登山穿的鞋子,三人坐车出发去了城外的清风观。

  跟上次来的时候不同,这次来清风观好热闹,马车刚停到山下就碰上不少人,大多都是来拜文昌帝君的。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998 年下攻 情有独钟 穿越时空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