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直男穿到古代冲喜(215)

2025-10-14 评论

  王瑛道:“已经请来了清虚道长,娘,三姑你们都回去,这几日把孩子看紧了,谁都别过来了。”

  “哎,晓得了。”李氏知道天花的厉害,早些年田阳县爆发过一次天花疫病,那次城中死了上百人,她有两个姑姑都是那场疫病去世的。

  陈容满眼担心,“可怜的孩子,一定得治好啊。”

  林穗眼里溢出泪水,他已经失去过一个孩子,那孩子甚至都没来得及见一面这个世界,如今好不容易又有了女儿却害上这样的病……

  王瑛让两人回到正院,自己因为接触了晴儿所以这几日也不打算跟元宝接触了,等潜伏期过去再说。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一直等到日头开始偏西,房门终于打开,清虚道长满脸疲惫的从里面走了出来。

  两人连忙上前询问,“道长,孩子怎么样了?”

  清虚道长后退两步道:“我已为她试过针,性命应当无忧,但身上的疹子还要慢慢发作出来才能痊愈,这几日务必好好照顾,不然孩子脸上和身上会落下疤。”

  “多谢道长!”林穗激动的跪地磕头。

  “起来吧,我来也不是为了你们,武平侯为国出征,我与他虽无交情却也敬佩他的为人,若是旁人便是千金求我也不会来。”

  道家讲究道法自然,顺应天命,他本来都已经入定强行破关出来,心脉受了损恐损寿数,这大概就是他劫吧。

  清虚道长没久留收拾了东西要回山上,王瑛赶紧让二顺套车送他回去。

  这老道人真有几分本事,孩子扎完针就不烧了,也有精神吃东西了,晚上的时候足足喝了一大碗稀饭还吃了两个煮鸡子。

  能吃东西就是好事,肚子里有了食物抵抗力自然就上来了,养了六七日逐渐痊愈,只是在脸颊落下两块梅花似的的疤痕。

  这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若无清虚道长帮忙,只怕这孩子能不能活下来都不一定。

  经此一事林穗再不敢把孩子送回去,一直带在身边教养,时间久了晴儿跟他的感情越来越深,两人不是亲生父女胜似亲生。

  陈家这边的事李家并不知情,自打晴儿被接走后李夫人便一直让人打听这边的情况。

  按说那孽种穿了天花衣裳肯定能染上病,怎么好几天了一点动静都没有。

  李夫人有些坐不住了,派人在城中的医馆询问,终于打听到李晴儿染上天花的消息。

  “好啊,等这小孽种一死,李穆最好也死在边关,这偌大的侯府就都是我儿子的了!”

  李老爷有些踌躇道:“这么做是不是太绝了……万一他没死在边关……”

  “那也算不到咱们头上,孩子死在陈家跟咱们有什么关系!”

  “对,这事没有证据他可找不到咱们身上。”

  夫妻俩在灯烛下恍如厉鬼,算计着庶子的家业。

  可惜二人千算万算没算到晴儿不光没死,反倒是他家的两个孙儿不小心进了之前关晴儿的房间,当天夜里就发了高热……

  *

  话说两头,陈青岩来到上京的第二天才看见那位一直慕名的刘大人——刘耀之。

  乍一见面还以为见到了刘昌邑的父亲,实在是两人模样太像了,兄弟俩仿佛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不过说起话来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刘父性格和蔼,说话也是慢声细语的,刘家大伯说话十分严肃,气质也很冷冽,相处起来让人感觉压力很大。

  他先询问了两人的学业上的事,听完后手指轻点着桌面道:“前几年我本打算把你接到上京读书,可你父亲不愿,非把你留在府城,不过有卢仲奇教你我也算放心。

  可惜这几年成绩一直平平,我原先还以为你这次考不中,没想到居然能考中举人。”

  刘昌邑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前几年有些贪玩,心思没都用在读书上,遇上青岩大哥他们后才开窍的。”

  刘耀之捋着胡子点点头,“也不算晚,会试好好发挥。”

  “嗯,我一定会努力的!”

  说完侄子又看向旁边的陈青岩,刘大人眼里藏不住的欣赏,“你乡试的卷子我已经看过了,颇有几分你师父的风骨。”

  陈青岩一听连忙拱手谦虚道:“小子才疏学浅,大人谬赞。”

  “你师父他现在还在冀州吗?身体可还好?”

  “师父身体还算硬朗,不过会试结束就离开冀州去了鄯州。”

  “哈哈哈哈哈,我就知道他肯定闲不住,可惜他不愿入京,凭他的才学,太学院当有他一席之位。”刘耀之于粱伯卿也算是旧友,当年粱老去冀州时二人曾一起参加过诗会。

  双方都被对方的才华吸引,诗会结束后私下又相聚了几次,之后便各奔东西再也没见过面,这一晃都过去十多年了。

  “师父他不愿偏居一隅,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游历大好山河。”

  刘耀之感叹,“真羡慕他啊,我也想出去游历,可朝堂上这一摊子事脱不了身。”

  陈青岩在心中暗道:师父何尝不羡慕刘大人呢,可惜终其一生他也不会再入朝堂。

  聊了半晌刘耀之突然开口提到边关的战事,“西北起了战事,你二人可有耳闻?”

  刘昌邑摇摇头,他们走的时候大军还没开拔,所以并不知道这件事。

  倒是陈青岩从夫郎口中知晓这个消息,沉吟片刻道:“晚辈略有耳闻,若猜得不错此时西北战事应当已经十分焦灼了。”

 

 

第171章 

  刘昌邑惊讶道:“你怎么知道的?”

  陈青岩自然不可能说实话,只道:“我表弟与武平侯定了婚约,从他那听到一点风声。”

  “怪不得,大伯西北的战事现在如何了?”

  刘耀之道:“同青岩说的一样,陛下已经派冀州军前去支援。”

  两人闻言皆是屏息凝神,心里升起担忧来,二人通读史书知晓战争对一个国家的影响十分大,万一战败是灭种亡国之祸。

  “眼下边关战事不是需要你们考虑的,还是先把会试考好再说吧。”

  “是。”二人拱手作揖。

  待二人离开后,刘耀之拿出密信仔细的查看起来,这封信是刚刚从边关送来的。

  信上说西北军与外族交战十多场,输多赢少死伤惨重。

  看完信他眉头拧起,脸色多了几分担忧,边关的战事远比想象中更严重。

  武朝自开国起一直与羌人有摩擦,起因是西州一带在前朝时曾被羌人占领,到武朝才收复回来,羌人便以夺回城池之名频繁扰乱边关。

  这些年大大小小的战役打了没有上百也有八十,但都不痛不痒对朝廷没什么影响,至多影响边关附近的百姓。

  去年皇上准备重开茶盐古道,派军前去清扫羌人余孽和陇西沿途的匪患,这一举动激怒了羌人以及不少土匪强盗,十月份这些人纠集到一起狼狈为奸掀起了这场战争。

  若光是他们自然翻不起大浪,十一月份时突厥竟与他们结盟也派兵进犯。

  突厥共有十一个部落,这些部落这些年逐渐被一个叫颉利的可汗统一,势力强大。

  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大战一触即发。

  短短两个月西北已经被对方连占下三座城池,加急的军报一封封的送进京都府,文武百官皆是心惊担颤,生怕战败蛮人入关。

  今早有朝臣议割城以求和竟诸多附和者,圣上震怒,掷奏折于地叱之:“鼠辈贪生畏死之徒!”

  然北方蛮人势头正盛,兵肥马壮,只怕这场战争很艰难。

  刘耀之思虑半晌,提笔开始写信,这些信即将送往南方各地,务必在四月份之前将粮草备齐支援西北……

  *

  “大哥,大哥你同我说说西北的战事吧。”出了门刘昌邑便跟在陈青岩身边追问。

  “我知道的也不多,只是临走前两日,听你嫂子提了几句,说武平侯要带兵去支援西北军去了。”

  刘昌邑摸着下巴道:“冀州于西州相隔几千里,朝廷从冀州调兵想来边关战事已经十分紧急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998 年下攻 情有独钟 穿越时空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