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直男穿到古代冲喜(219)

2025-10-14 评论

  到了宫门口时三人下了马车,春寒料峭冻的三人哆哆嗦嗦。

  因为殿试的时间很长,为了避免中途发生意外,大家都是不敢吃东西不敢喝水的,万一殿试中途失仪那可是重罪。

  “青淮,这边!”不远处蔡景齐朝几人招招手。

  三人走了过去,这边几人都是莱州的学子。

  “就知道你们都能考中!”

  陈青淮笑道:“景齐兄这次发挥的也不错,昨日放榜我见排在第十三名。”

  “不行不行,跟青岩兄比起来差得远呢。”

  乡试的时候陈青岩的排名在第三,当时就在不少学府掀起波澜,因为他之前默默无名,只在冀州稍微有一点小名气,没想到竟然能力压一众才子考进前三。

  这次会试更是发挥出色,直接考到第二名,以至于不少人都想瞧瞧他是何方神圣。

  简单的续了叙旧,大家按照会试排名的顺序依次排好长队,陈青岩第二名同第一名黄远舟并列站在最前面。

  二人皆是青年才俊,五官端正,一席青色儒袍和儒帽衬得他们愈发俊朗。

  寅时一刻开始点名,有宫任打着灯笼带着他们从角门入皇宫,先去学礼仪。

  皇宫里黑漆漆的只有几盏宫灯照明,被高墙笼罩多了几分神秘感。

  穿过宫门一众人低着头沉默着跟着宫人朝外殿走去,没人敢攀谈只能听见哒哒的脚步声。

  能考到今天这个位置的都不是傻子,万一冲撞了贵人只怕吃不了兜着走。

  一直走到武阳殿外,宫人才停下脚步,“诸位贡士请在此等候片刻,待会有礼仪官教授你们面圣的礼仪。”

  大家拱手作揖,宫人回礼离开,偌大的院子只剩他们一百多个考生,大家不敢随意行走,站在原地跺脚取暖,等待礼仪官过来。

  寅时末,天边露出鱼肚白,礼仪官也到了,此人位礼部侍中,教授大家进殿如何跪拜皇上等各种礼仪,大家学的认真不敢有丝毫怠慢,一直学到辰时三刻才结束。

  侍中让他们原地休息片刻,等待入大殿考试。

  陈青岩擦了擦额角的汗珠,看着窗外缓缓升起的太阳,激动的身体微微颤抖,他马上就能见到当今圣上了!

 

 

第174章 

  穿过一条曲回的廊道一众学子终于看见皇宫,此时正值下朝,文武百官排着长队从大殿里走出来。

  文官的官袍为红,武官的官袍是石青,青红泾渭分明却各有千秋,大家目不转睛的看着这些官员们缓缓走出去,眼里都溢满了羡慕。

  即便他们考上翰林院也要熬上许多年才有资格上朝,这期间有多少人还没等熬到资历,就已经被贬斥或罢免。

  等朝臣走完后宫人才带着他们继续前行,殿试就在正殿举行。

  一百五十名贡士全部入殿,十人一排共十五排跪地磕头。

  殿试自然由皇上主持,只见他缓缓开口道:“朕临轩策士,观尔等济济英才,皆饱学之士、栋梁之选,心甚慰之。”

  他的声音并不大,但在落地可闻的大殿中却能让每个人都听清,所有人闻言皆是心中一震,缓缓的挺直腰背。

  “自古国家兴衰系于人才,而人才之盛又在于选士之公、育士之勤。尔等寒窗苦读,砥砺经史,今日得至御前,已是人中俊杰。”

  皇上的声音顿了顿继续道:“然科场文章非徒逞才藻而已,当以明体达用为本。朕观历代治乱,莫不由士人风骨所系。

  尔等既读圣贤书,当思致君尧舜泽被苍生。为臣者忠勤体国,为学者明理正心。他日若列朝堂,须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方不负朕求贤若渴之心。”

  “喏——”学子们闻此言皆是胸怀激荡。

  时辰差不多了,皇上轻咳一声继续道:“今以策论试尔等,非欲观其文采,实欲察其器识。朕愿尔等秉赤诚之心,抒经世之略,勿负平生所学,勿负天下厚望。若果有真才实学,朕必擢而用之,使尔等得展抱负,共襄盛世!”

  皇上抬了抬手,旁边的宫人拉着长音道:开科,赐题——

  正前方点着计时的香,这香有手指粗细整两个时辰燃尽,香灭必须停笔等待收卷。

  一众学子回到座位开始磨墨破题,殿试只考两个时辰,题目每次都不一样,大部分是以事实为题,上一届殿试的题目是论盐政之弊与通变之道。

  那时南地私盐混乱,若是严加管制百姓吃不起官盐,当时考生王隽以通变制宜之法夺得了状元,如今任户部侍郎。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写出一篇有深度有内涵的文章实属不易。

  这就要看考生平日的学习积累,每个人都会提前准备一些文章,一旦撞题那写起来就简单了。

  而今朝堂上最大的事就是与北羌和突厥的战事,所以大部分人都准备了这方面的文章,果然题目发下来同预料中差不多,大伙埋头苦写起来。

  两个时辰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皇上不能一直坐在前面等候,题目发完便起身去了后面的书房。

  陈青岩看完题目,磨墨的时开始在脑子里快速思考,想得差不多了提笔开始在草纸上写了起来。

  随着时间慢慢流逝,已经有考生陆续写完试题。

  陈青岩落下最后一笔,吹干墨迹开始一字一句研读起来,确定没有遗漏和忌讳的字再誊写在正式的卷宗上。

  殿试写的卷子不是普通的宣纸了,而是类似奏折的硬纸,先在最上面写上自己的籍贯、姓名叩问天听,然后才是正式的内容。

  誊写时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晰,卷面不洁是不敬之罪,不论内容如何都会直接落榜。

  陈青岩写的入神,甚至都忘记去看时间,幸好在香落的最后一刻写完最后一个字。

  随着宫人喊着停笔,所有人放下手中的纸笔坐好,等宦官收了卷子才能排队出去,继续在偏殿等候,一个时辰左右成绩就会出来。

  一百多张卷子其实只有前十张能入皇上的眼,其他卷宗都由翰林官员批阅,除非写的特别出彩的会挑出来呈给陛下,否则名次大部分都是按照会试排名不便。

  皇上先拿起第一名黄远舟的卷子看了看,整体看下来确实是篇不错的文章,然而武平帝想看的不是好文章,而是有用的文章。

  看完将此人的卷子放到了中间的位置,紧接着拿起陈青岩的卷子。

  这张写的倒是有点意思,开篇直接点出西州一事只能以战止戈。

  越看越欣赏,卷子上的内容字字如针,正好扎在关节穴位之上,直到最后一句,“边关之地寸土不让,不求功在当代,只图利在千秋!”

  好,写的真好!试问哪位帝王不想名垂千古?

  “这人什么来头,怎么之前朕从未听过此人的名字?”

  站在旁边的成公公道:“皇上这是梁柳芳的弟子,当年他被人诬陷作弊,还是您给了他重新参加科举的机会。”

  国事繁忙他哪有心记得这些琐事,不过一听是梁柳芳的弟子,忍不住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早些年武平帝惜才,曾给粱伯卿两次机会让他重新参加科举,可惜那人脾气倔的很都不肯来。如今倒是想开了,教了出个好徒弟,也不算浪费了他那一身才华。

  武平帝可不是个短视的君主,他若是短视就不会想着重开茶盐古道了。

  盛世出明君,乱世出雄主,如今武朝到了他手中已经延续了五代人,他定是要效仿先祖,重镇大武雄风!

  武平帝放下卷子继续看下一个人的,前十的卷子看完,亲手点了状元、榜眼和探花,其他二甲和三甲由翰林学士排名。

  未时末殿试成绩终于出来,由传胪负责唱名。

  上百名贡士紧张的站在大典之外,随着三声鞭响后,唱出“一甲第一名状元:陈青岩。”

  第二名榜眼,刘骏山。

  第三名探花,徐魏。

  ……

  陈青岩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刚才喊的第一名是自己吗?

  他转头看向身后,旁人的人都在看自己,刹那间天地变色,耳边响起擂鼓般的心跳声,他考中了!

  他是状元!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998 年下攻 情有独钟 穿越时空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