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直男穿到古代冲喜(231)

2025-10-14 评论

  “你来决定就好,你得眼光肯定不会差的。”

  王瑛露出笑意,“元宝呢,怎么没看见他。”

  “春生和木头带着他在客栈后院玩呢,刚刚刘大人派人过来给我送了口信,说晚上一起去贵合楼吃个饭。”

  “是昌邑的伯父?”

  “对,就是他。”

  王瑛对这个传说中的大人无比好奇,没想到他身居高位却这么平易近人,还特地请他们一起出去吃饭。

  晚上一家人换好衣服,坐着马车去了贵合楼,这座酒楼位于青龙街和朱雀街的交汇处,周围还有六七家酒楼食肆,算是京都最繁华的地带了。

  马车停到门口,有伙计上前询问,然后将马车统一送到后面的院子里存放。

  因为刘大人提前订好位置,他们进来后直接被带到楼上的雅间。

  过来的时候刘大人还没到,王瑛抱着元宝有些局促的坐在旁边的凳子上,这可是二品大员,相当于后世的国家领导,自己竟然有幸跟他坐在一起吃饭……

  等了约一盏茶的时间,刘大人和刘夫人就到了,跟在他身边的还有两个年轻人,算是刘耀之的学生,一个在户部任职,另一个在翰林院。

  刚好陈青岩马上也要入翰林了,这次过来算是给两人介绍一下。

  一见到刘大人,王瑛立马起身行礼。

  “不必多礼,都坐下吧。”

  王瑛挨着刘夫人坐下,元宝还记得刘夫人,抬手打了声招呼,“婆婆好。”

  “好孩子,看婆婆给你拿了什么。”刘夫人身后的丫鬟递过来一个篮子,里面有各色的南地果脯,都是北方不常见的吃食。

  “劳烦夫人还给他拿零嘴。”

  “都是旁人送的,太甜了我和老太太吃不惯,家中又没小孩子,就想起元宝应该爱吃。”

  小元宝嘴甜道:“谢谢婆婆!”

  “不用谢,房子看得怎么样了?”

  “已经看好了一间,就在青龙街上,离着您家不算太远。”

  “那可真不错,空了就带孩子常来,我带你多结识一些京都的夫人和郎君。”

  王瑛笑道:“多谢夫人。”

  另一边刘大人也询问陈青岩。“八月份就要去翰林院了,对那边了解的如何了?”

  “回伯父,我们昨日才到京都,还没倒出空过去瞧瞧。”

  “那正好,李缤也在翰林院任编纂,抽空让他陪你过去转转。”

  陈青岩连忙对那人拱手示好,对方回礼笑道:“陈状元,之前一直听老师提起你,今日一见果然青年才俊!你会试的卷子我们都拜读过了,写的十分有深意,不枉圣上点你为状元。”

  陈青岩被夸的耳根泛红,“李兄谬赞,实在不敢当。”

  一顿饭的时间几个人都熟悉起来,另一个叫刘茂恩,是刘大人的远房侄儿,也是前几届的进士,如今在户部任给事中,他话比较少,性格也有些内向。

  席间刘大人谈论起边关的战事来,“七月初边关传来捷报,武平侯带兵绕路断了突厥大军的粮草,对方损失惨重不得已退兵回守至轮台。”

  王瑛闻言一愣,“武平侯……不是说他已经战死了吗?”

  李缤道:“兵不厌诈,估计是使得计谋,不过这一仗打的确实漂亮,缓解了边关的危机。”

  战场上的事王瑛不懂,只知道武平侯没死,穗弟不用再难过了!

 

 

第184章 

  武平侯没死无疑是件好消息,回到客栈王瑛连夜写了封信寄回冀州,也不知道这个消息现在传没传回去,不过还是要告诉穗弟一声。

  翌日一早,王瑛带着陈青岩先去青龙街看了看房子,确定没问题二人才去牙行签了契书交了定钱,余下的银子等过完户再补齐就可以了。

  房子的事有了着落,陈青岩这才决定去翰林院去转转,等过些日子淮弟来了,两人就可以一起去报道了。

  上午来到翰林院,陈青岩跟门口的侍从说了一声,不多时李缤就迎了出来。

  “我还以为你得过些时日才能来呢,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

  陈青岩拱手道:“毕竟以后要来这里任职,心里也挺好奇的。”

  李缤笑了一声,“随我进来吧,我带你在翰林院里转一转。”

  翰林院座落在玄武街,距离皇城只有二里地,步行半刻钟就能抵达。平日翰林苑的编修和庶吉士们除了管理史册、文翰、考议制度外就是替皇上起草诏书,所以经常有面圣的机会。

  机会等同于机遇也同样是考验,有的人凭借高情商,高才华得到皇上青眼,以后升迁肯定快。当然也有榆木脑袋的,遇到机会把握不住,估计三年期满也没办法留任京都。

  陈青岩这人才华肯定没的说,情商也可以,虽算不上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但基本上不会得罪人,所以只要不出大错,三年后很有机会升至六部任职。

  翰林院统共分了三个院子,外院都是普通的下人,中院则是负责编纂史书的庶吉士们,他们都是历届的进士,有的人喜欢这份工作三年期满也留在此处。

  姜霖就是其中之一,他今年已经四十有六,是天武年间的进士,如今在这翰林院干了快二十年了,算是翰林院的元老。

  “姜大人,这就是陈状元,您之前一直想打听,今天给您带来了。”

  姜霖起身仔细打量了陈青岩道:“果真是英雄出少年,之前拜读过你写的一首无题,一直想见见本人,没想到竟然这般年轻!”

  “姜大人过誉了。”

  “那句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实在太绝了!听说你还是梁大家的弟子,不知何时有幸能见一见您的师父。”

  “师父他老人家喜欢四处游历,兴许哪时兴起就来京都了。”

  聊了几句下人过来传话,姜霖拱手道:“在下还有公务要办,等过几日陈状元入职咱们再聊。”

  “一定。”陈青岩目送着人离开,继续跟着李缤往后逛。

  “到了翰林院其实每日要做的事不多,不过不能随意缺卯,不然宫里有事召见找不到人就麻烦了。”

  李缤指着后院的一间屋子,“这里就是我办公的地方,旁边几间都空着,等你过来我再同你慢慢细说。”

  李缤今年也任满三年了,交接完明年二月份就该换地方了,具体留任京都还是外出任职还不确定,等恩师帮他安排就好。

  进了屋子李缤泡了茶,两人又聊起陈青岩写的卷子,“我见你会试时主张边关以战止戈,策论写的非常精彩。然某却有点不同的看法。”

  “李兄但说无妨。”

  李缤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卷轴铺在桌子上,“如今突厥大军已经退守至轮台,此地与阳关、雁门关所离甚远,败军残将没必要穷追猛打。”

  陈青岩犹豫片刻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况且突厥兵肥马壮,入侵我大武之心不死,若不能趁其势头低落之际一举拿下,只怕日后还会反扑。”

  “可是打仗一事牵扯太大了,除了边关战死的将士,还有各地支援的粮草战马,这让各地的百姓苦不堪言,何谈民生啊!”

  “李兄只看到眼下百姓辛苦,却没想到若是蛮人入侵,那才是人间炼狱,你我都拜读过史书,四百年前胡人南下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更有胡人将我汉人写进食谱,饶把火、和骨烂、不羡羊、骨肉离,此等人间惨剧还要再经历一次吗?”

  李缤道:“我大武朝不是晋朝,突厥也成不了那么大的气候,陈兄实在多虑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吾等考入仕途自当为圣上分忧,不得不多想一些。”

  话不投机二人没继续说下去,陈青岩也觉得别扭待了一会便找借口起身离开了。

  回到客栈见王瑛正在教元宝认字,本来说好等他科举结束就给元宝开蒙,结果回来后事太多一直没倒出空来。

  “学的怎么样了?”

  王瑛揉着额头道:“我怀疑你儿子有多动症。”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998 年下攻 情有独钟 穿越时空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