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夫人依旧热情的招待他,“前些日子你哥哥和嫂子也过来了,我还想着你什么时候能来呢?”
陈青淮:“大哥他们已经到了?”
“是啊,已经在城中安置好了,你还不知道他们在哪吧。”
陈青淮点了点头。
“待会儿我让下人带你过去,省的你四处打听了。”
“多谢夫人。”
“不值当的,什么时候有空就过来坐一坐,你们这两个孩子跟老爷都十分欣赏。”
陈青淮笑着挠了挠头,简单的寒暄了几句,便准备离开去找大哥。
刘夫人叫来管家刘波,带着他去了陈青岩现居住的地方,坐着马车不过一刻钟就到。
下了车陈青淮先跟刘管家道了谢,然后高兴的跑过去敲门,不多时熟悉的面孔出现,田驹惊讶道:“淮二爷您来啦!”
“嗯!大哥和嫂子在家吗?”
“在在在,都在家呢!老爷,郎君,二爷过来了!”
屋里陈青岩正在教元宝握笔,听见声音立马高兴的起身,“元宝,二叔来了!”
父子俩急步走出来,看见院中的人,“青淮!”
“二叔!”
“哎!”陈青淮弯下腰接住朝他奔跑过来的大侄子,好悬被小胖墩撞一跟头。
“就你一个人来的?”
“我和陈光还有陈果一起过来的,他们二人还留在客栈里。”
“哪家客栈,我让田驹过去接他们。”
陈青淮报了客栈的名字,田驹套上马车去接人。
“怎么不见嫂子?”
“估摸是在屋里睡着了,我去叫他。”陈青岩进屋没看见人,知道王瑛肯定进了实验田,赶紧进去把人喊了出来。
这几日实验田里的麦子和粟米熟了,王瑛收完打算种上一些菜,想办法再把生意做起来,京都用银子的地方多,光靠手里这些钱坐吃山空可不是办法。
两人从实验田里出来,赶紧把青淮叫进屋里。
“昨日我和你大哥还念叨呢,以为你会早点过来,怎么这么久才来?”
陈青淮解释了一遍,“我和娘亲先去了莱州,订完亲才过来的。”
王瑛一听笑道:“怪不得,看来我们也快喝上淮弟的喜酒了。”
“时间定的是明年二月十六,届时父亲,母亲和弟弟妹妹们都会过来,不知伯母和姑母她们能不能来。”
“应该可以,到时咱们一大家子可要好好聚一聚。”
陈青岩道:“师父他老人家最近可还好?”
“好着呢,前段时间又去了一趟边塞,是要为自己的诗采风。”
“边塞?那边不是正打着仗吗?”
“如今战场已经到了关外,对鄯州影响不大,只要不去西州那边就没什么大事。”
“那就好,这老爷子还真是一刻都闲不下,不知道什么时候有空来京都一趟,我们都怪想他的。”
“师父还真说了,若是得空,明年我成亲的时候他一定过来。”
王瑛拊掌道:“那可太好了,到时等他过来咱们才是真正的聚齐了。”
因为八月十六就要去翰林院序职,所以时间很赶,王瑛让他直接住过来就好,不然在京都买房租房都太贵了。
晌午田驹把人和行礼从客栈接了过来,陈青淮带着书童住在东厢房,陈光在后座房单独住了一间屋子。
安置妥当,陈青岩带着弟弟出去采买生活用品,顺便介绍一下京都和以后工作的地方。
眨眼就到了八月十六,大清早天还没亮陈家两兄弟就早早的起来了,今日去上值穿自己的常服就行,等发了官服后每日上值就得穿官服了。
二人收拾妥当坐上马车,匆匆朝翰林院赶去。
一路上遇上不少马车都是去上值的,京都有大小官员三千余人,只有正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上朝,算下来不过百人。
抵达玄武街的时候车队便分路而行,陈青岩和陈青淮看着朝皇宫驶去的马车,满脸的羡慕,也不知道他们何时有机会可以走那条路。
来到翰林院时门口已经站着两位同僚,简单的打了声招呼就排好队准备点卯了。
卯时一刻翰林院的大门打开,大家依次排好队在门口的名册上写上自己的名字。
因为陈青岩和不少人今天第一天来上值,便有人专门过来交代他们事宜。
来的人正是上次见过的姜大人。
姜霖任翰林院主事,官位是从六品,穿着一身朱色官袍胸口绣着竹枝,头戴濮帽,面容和蔼。
“在下姜霖,是这翰林院的主事,未来三年会与诸位才子共事。”
一行人拱手道:“拜见姜大人。”
姜霖抬抬手,“不必多礼,你们能来到此处都是才高八斗的天之骄子,希望咱们能各司其职为圣上分忧。”
“喏。”
“待会我会带你们去熟悉熟悉咱们翰林院,把每日要做的事宜安排下去,不要觉得修书枯燥无趣,这也是磨练你们心性的一部分。”
正当他说着话时,门口匆忙跑进来一个人,“不,不好意思,我来迟了。”
大伙转过头,见一个年轻的男子喘着粗气打招呼,此人正是这次的探花郎徐魏。
姜霖微微皱起眉头道:“怎么来的这么迟?快过来站好吧。”
徐魏尴尬的挠头,“实在抱歉,路上堵车耽搁了些时间。”
旁边有人小声道:“堵车?莫不是住在坊市?”因为除了坊市这么早就人来人往,其它地方基本上不会堵车。
徐魏确实住在坊市,实在是他囊中羞涩拿不出银子去别的地方住。
他父亲任永州下属的一个县令,按道理说这些银子能拿的出来,不过徐大人十分清廉,从不收别人送的银两,以至于儿子来京都的时候,才拿出来五百两银子。
姜霖咳了一声又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这才叫人带着大家一次下去熟悉公务。
第一天上值基本上没什么事,主要就是熟悉一下地方,量裁一□□型定做官服,大概半个月左右官服才能做好。
陈青岩因为是七品编修比其它进士高一级,有一间自己的办公房间,正好与李缤挨着。
因为上次的事两人再见面都有些尴尬,不过陈青岩想起夫郎的话便主动大大方方的跟对方打了招呼。
反倒是李缤有些不好意思,赶紧拿了扫把过来帮他收拾屋子,不谈政见这人还不错,二人也熟络起来。
*
转眼王瑛他们已经到了京都一个多月的时间,天气也一天天凉爽起来。
这几日抽空去转了转铺面,立马被价格劝退,这青龙街附近最便宜的铺子一年也要上千两银子,其它位置的铺子也不便宜,只怕自己这点菜都卖不够本!
实验田还是太小了,若是上百亩就好了,虽然可以开启倍速快速种植,但倍速所花费的经验比卖的银子还贵。
王瑛歇了重新开铺子的心思,把目光转投到酒楼。
若是自己与其中一家酒楼合作,直接把蔬菜卖出去,省去租房的钱,兴许还能多赚点。
不过在没有摸清门道前,王瑛不会轻易把鲜菜拿出来,不然在京都被人觊觎上可就麻烦了。
这段时间闲着也是闲着,上午教元宝识字,下午写自己的农书。
这几年拖拖拉拉始终没时间写,现在有时间了王瑛打算一鼓作气将书写完。
第186章
九月中旬突然收到冀州送来的信,青芸生了一对双生子。
乍一听到这个消息,王瑛不是开心而是担忧,他也生产过,知道古代的生产环境和医疗设施多落后,生一个尚且不易,青芸这次生产不知得多凶险。
话说回来,八月二十,青芸在家里突然肚子发紧。
按照郎中说的日子,这一胎应当就是这几天就要临盆了,她不敢托大赶紧让下人去通知婆母。
秦芙蓉听到消息直接带着三个稳婆过来,提前一个月她就将稳婆养在了府中,生怕儿媳突然生产来不及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