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又得准备年礼,今年要准备的有点多,除了老家人和冀州的亲戚,京都也不能落下,刘大人府上,陈青岩的上司,同僚之间如果有送礼的也得回礼,这些都要提前准备好。
前前后后花了小千两,着实有些肉痛。
之前王瑛自己做着生意,花多少钱也不心疼,因为他知道用不了多久就能赚回来。
如今不同,身边没有铺面傍身,自己种了一实验田的蔬菜水果拿不出来,只能兑换成经验,心里实在是有些着急。
王瑛打算让马钱子在京郊附近租一个山头掩人耳目,想办法把这蔬菜的生意做起来。
之前青岩中举的时候,实验田有个奖励功能王瑛一直没用过,就是将实验田显示出来,如今倒是可以试一试了。
这几日王瑛在城中打探了一下,看看哪个酒楼好打交道,以及其背后的主人,最好赶在过年前大卖一比!
第187章
昨夜京都刚下了一场大雪,今早起来院子里都白了,踩上去足足有半尺深。
冬天昼短夜长,寅时天还是漆黑一片,陈家西屋卧房里点着灯,陈青岩正在净面,洗完脸把头发梳好,换上一身朱红色的官服准备去翰林院上值了。
东厢房陈青淮也收拾完,两人念书的时候就习惯了这个作息所以并不觉得辛苦。
不过其他人却不行,马车停在翰林院外,两人刚下车就听见旁边几个人在小声抱怨,“天天得起的这样早,又冷又困实在难熬。”
“可不是,真不愿意从被窝里出来啊!”
陈青岩和陈青淮对视一眼,忍不住莞尔,以前读书的时候二人冬天也贪懒过,结果被师父拿着戒尺追着打,几次后就改掉了这个毛病。
“算起来,四叔和师父他们也快进京了吧。”
“嗯,从鄯州离开的时候,爹说最迟年底入京想来应该是快了。”
“这么冷的天气,四叔和四婶他们可别冻伤寒了才好!”
不多时又来了几个人,其中有相熟的李缤和徐魏,几个人打了声招呼。
“嘶,可真够冷的。”李缤跺着脚道。
徐魏也跟着附和,“昨晚半夜就把我冻醒了,这该死的天气,也不知多少百姓寒门会被冻死。”
他在坊市租的房子很便宜,一年才一百多两银子,便宜当然没好货,统共三间屋子门窗漏风屋顶漏雨,随行来的两个仆人也是不成器的,就这么冻着没想过修缮一下。
陈青岩都怀疑这徐魏是他爹捡来的,不然怎会让儿子受这样的苦楚。
说话间翰林院的大门打开了,大家伙赶紧排好队准备进去,再待上半刻下巴都快冻掉了。
邻近年关翰林院也没太忙的事,该修的书基本上已经修完了,剩下的基本上都是杂事,陈青岩先去姜主事那边领了工作,然后安排手底下的人去做,当然他自己也不能闲着,要时刻准备宫中传消息。
今天一天宫里都没派人过来,想来又是平安无事的一天了,临近未时陈青岩站起来伸了个懒腰,准备收拾东西离开。
结果刚要走,外头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陈大人,宫里来了,吩咐您过去拟诏书。”
陈青岩立马穿好外套,披上大氅跟着宫中的内侍脚步匆匆的朝皇宫走去。
到了皇宫直接被带到了御书房,屋里点着火龙很热,皇上正在伏案写着什么。
武平帝今年已经三十七岁了,身材微胖,唇上续着胡须,他身体还算康健,这些年勤于朝事是个明君。
陈青岩跪地磕头。
“起来吧,去磨墨准备拟诏。”
“是。”
陈青岩将外衣脱下递给旁边的宫人,走到旁边的小桌子,上面已经备好的笔墨。他将墨研磨好,提笔起笔皇上的声音就传来过来。
“今突厥大败边关安定,实乃百姓之福,武平侯李穆破敌有功,特封为二等爵侯,赐房一座,黄金百两。然战事虽了,但边关亦需防守,赵毅年事已高,念其功劳当归京安享晚年,赐其太子少保,边关便由李穆接任镇边将军一职。”
陈青岩笔尖一顿,没想到自己写的竟然是给弟夫的诏书!
李穆被赐二等爵了,只不过以后都要经常驻守边关了,不知穗弟该如何。
陈青岩提笔思索一番开始拟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今有突厥猖狂,犯我疆土,幸得武平侯李穆,忠勇兼资,韬钤独运,亲率貔貅之师,大破凶顽于塞外,俾烽燧息烟,边关安定,此乃社稷之幸,苍生之福也。
今特晋尔为二等爵侯,赐京宅一所,黄金百两,用彰褒渥。
至若边陲重镇,虽捷音已奏,然守备不可稍弛。老将赵毅,久镇朔漠,劳瘁多年,功在疆场。朕念其年高,特准还京,加太子少保衔,以表国家眷旧之典。
兹以镇边将军之职,授于武平侯李穆,尔当整饬营垒,抚循士卒,使胡马不敢南窥,汉塞长固金汤。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钦此
诏书写完确定没有遗漏的递给旁边的宫人呈上去,皇上看了一遍点点头,“就照这个写吧,马上过年了也让边关将士们过个好年。”
将士都有奖赏,这些就不用写在诏书上了,倒时一并送到边关就行了。
拟完诏书陈青岩准备告退,没想到皇上突然开口道:“陈靖与你是何关系?”
“回禀陛下,正是下官的叔父。”
“怪不得,我说看着你一直有些眼熟,原来是陈靖的侄儿,你们陈家还挺有本事的。”陈靖是武平帝继位第一年的进士,因为是寒门进士所以印象格外深刻。
“多谢陛下抬爱。”
“他任鄯州州牧已有三年了吧?”
“陛下英明,叔父今年正好是第三年,今年应当来进京述职了。”
“行了,你回去吧。”
“喏。”陈青岩磕头后起身跟着宫人离开,不明白皇上突然提起四叔是什么意思。
从宫里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田驹拎着灯笼在不远处朝他招手,皇宫附近是禁止停车的,所以他把马车停在后面的胡同里。
回到家王瑛早就等着急了,接过他的帽子和大氅道:“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快下值的时候被叫到宫中拟诏书。”
“快去洗洗手准备吃饭吧,厨娘都热了三四次了。”
陈青岩净了净手顺便去厢房把青淮叫过来便吃便聊。
“你们猜猜今天拟的诏书是关于谁的?”
两人摇头,这他们哪猜的出来啊。
陈青岩没卖关子,“是李穆将军的,此番边关大捷他立下汗马功劳,皇上封了他二等侯,赐了房屋和金子,不过……以后恐怕要留在边关长期驻守了。”
王瑛道:“那他和穗弟的婚事怎么办?”主将不能擅自离开边关,这一守没准就是十几二十年,难不成要穗弟一直等着他?
陈青淮道:“不若等明年开春让穗弟也去边关吧。”
“此事我会修书一封送回去,至于穗弟如何决断就看他了。”
说完诏书上的事,陈青岩又把临走时皇上突然提起四叔的事说了一遍。
青淮紧张道:“皇上提起家父的时候是什么态度?”
陈青岩摇头,“我怎敢揣测圣心,不过看皇上的态度应当对四叔印象不错,等他们过来再说吧。”
*
时间一晃到了腊月二十,陈靖一家和师父粱伯卿终于抵达了京都。
这几天陈光一直等在城门处,离老远看见自家大人的马车,连忙跑了过去。
“大哥!”赶车的是个年轻男子,见到陈光激动的挥手,此人正是陈光的弟弟陈辛。
“等了你们好几日终于到了。”
“路上雪太大耽搁了好几天,刚刚入城时老爷还念叨着,不知少爷住在哪,想着先去客栈安置呢。”
“大公子和二公子已经在家中等候多时了,同我一起走吧。”陈光上了马车,从弟弟手里接过鞭子赶着车朝陈家驶去。